丹红注射液治疗稳定型心绞痛(血瘀证)的临床观察
本文关键词:丹红注射液治疗稳定型心绞痛(血瘀证)的临床观察
【摘要】:目的:观察丹红注射液治疗稳定型心绞痛(血瘀证)的安全性及临床疗效方法:选取黑龙江中医药大学附属第二医院2014年1月2015年12月诊断符合稳定型心绞痛(血瘀证)并且接受内科标准治疗2周以上的门诊患者48例,随机分为2组,治疗组24例,对照组24例,比例为1:1。采取随机双盲安慰剂对照的研究方法观察丹红注射液对患者相关安全性指标及中医证候积分、心电图疗效、心绞痛积分以及西雅图心绞痛积分量表等疗效性指标的影响。结果:1.安全性指标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后肝功能、肾功能以及APTT、FIB、TT,均P值0.0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T项,P值0.05,具有统计学意义。2.中医证候疗效比较:两组治疗后总有效率比较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两组治疗后中医证候总积分比较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两组治疗后在胸痛、胸闷、心悸不宁、舌暗、脉细涩中医症状单项积分比较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唇色紫暗项P0.0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3.心电图疗效比较:两组治疗后有效率比较P0.0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4.心绞痛疗效比较:两组治疗后有效率比较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两组治疗后在心绞痛发作次数、持续时间、疼痛程度、硝酸甘油使用量上,P值均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5.西雅图心绞痛积分量表比较:两组治疗后五项总积分比较比较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两组治疗后在躯体活动受限程度心绞痛稳定状态、心绞痛发作情况、治疗满意程度和疾病认识程度上,P值均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1、丹红注射液可改善稳定型心绞痛(血瘀证)患者中医证候积分,减轻胸痛、胸闷、心悸不宁、舌暗、脉细涩中医症状。2、丹红注射液可改善稳定型心绞痛(血瘀证)患者心绞痛发作情况,降低患者西雅图心绞痛量表积分3、丹红注射液治疗稳定型心绞痛(血瘀证)具有良好的临床安全性。
【关键词】:丹红注射液 稳定型心绞痛 血瘀证 临床疗效
【学位授予单位】:黑龙江中医药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6
【分类号】:R259
【目录】:
- 缩略语表5-6
- 中文摘要6-8
- ABSTRACT8-10
- 前言10-11
- 文献综述11-20
- 1、中医学对稳定型心绞痛的认识11-17
- 1.1 对病因病机的认识11-13
- 1.2 对辨证论治的认识13-17
- 2、现代医学对稳定型心绞痛的认识17-19
- 2.1 稳定型心绞痛的发病机制17-18
- 2.2 稳定型心绞痛的防治18-19
- 3 丹红注射液的研究进展19-20
- 资料与方法20-27
- 1. 病例选择20-26
- 1.1 一般资料20
- 1.2 诊断标准20-21
- 1.3 纳入标准21-22
- 1.4 排除标准22-23
- 1.5 脱落标准23
- 1.6 剔除标准23
- 1.7 治疗方案23-24
- 1.8 观察指标24-26
- 2. 统计学分析26-27
- 结果27-35
- 1、一般临床资料27-28
- 1.1 病例完成情况27
- 1.2 治疗前人口学资料分析27-28
- 2、安全性指标结果28-29
- 2.1 肝功能指标比较28
- 2.2 肾功能指标比较28
- 2.3 出凝血四项比较28-29
- 3、疗效性指标结果29-35
- 3.1 中医症状单项积分比较29-30
- 3.2 中医证候总积分比较30
- 3.3 中医证候疗效情况的比较30-31
- 3.4 心电图疗效比较31
- 3.5 心绞痛疗效情况比较31-32
- 3.6 心绞痛单项积分比较32-33
- 3.7 西雅图心绞痛量表SAQ的比较33-35
- 讨论35-45
- 1、血瘀与胸痹的认识35-36
- 2、丹红注射液的组方分析36-39
- 2.1 丹参、红花的配伍分析36-38
- 2.2 丹红注射液的研究现状38-39
- 3、丹红注射液对稳定型心绞痛(血瘀证)患者的安全性分析39
- 4、丹红注射液对稳定型心绞痛(血瘀证)患者的疗效性分析39-43
- 4.1 丹红注射液对稳定型心绞痛(血瘀证)患者中医证候积分的影响39-41
- 4.2 丹红注射液对稳定型心绞痛(血瘀证)患者心电图的影响41
- 4.3 丹红注射液对稳定型心绞痛(血瘀证)患者心绞痛程度的影响41-42
- 4.4 丹红注射液对稳定型心绞痛(血瘀证)患者西雅图积分量表的影响42-43
- 5、问题及展望43-45
- 结论45-46
- 致谢46-47
- 参考文献47-54
- 附录54-58
- 攻读硕士期间发表的论文58-60
- 个人简历60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黄培民;血瘀Ⅲ号治疗血瘀证206例[J];福建中医药;2001年04期
2 柴向斌,王斌全;血瘀证与常年性变应性鼻炎关系初探[J];中医药研究;2001年04期
3 孙金芳,芦连菊,臧建华;真性红细胞增多症血瘀证实质研究进展[J];中医药导报;2005年09期
4 姚魁武;王阶;衷敬柏;朱翠玲;王恰如;;血瘀证量化诊断入选项专家咨询研究[J];辽宁中医杂志;2006年01期
5 姚魁武;王阶;;血瘀证病证结合研究现状与思考[J];中西医结合学报;2006年04期
6 高克俭;;血瘀证诊断研究现状及进展[J];天津中医药;2006年05期
7 陈利国;胡小勤;;论病证结合血瘀证血管内皮细胞损伤模型的建立[J];中国中西医结合杂志;2007年03期
8 魏星;裘华森;周济春;;血瘀证辨证对结直肠癌淋巴结转移的预测作用[J];浙江临床医学;2007年10期
9 吴锐;熊雯雯;江一平;李国贤;;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患者血瘀证目征的改变[J];中西医结合学报;2010年01期
10 杜慧慧;李青梅;王磊;李莹;王俐琼;张玮;;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化与肝血瘀证[J];中西医结合肝病杂志;2012年03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薛鸾;胡一敏;胡建东;施晓芬;;原发性干燥综合征与血瘀证的相关性研究[A];第十二届全国中医风湿病学术研讨会专辑[C];2008年
2 姚魁武;王阶;武继涛;朱翠玲;王恰如;;不同疾病血瘀证量化诊断的比较研究[A];第五次全国中西医结合中青年学术研讨会论文汇编[C];2004年
3 姚魁武;王阶;朱翠玲;武继涛;;血瘀证患者实验室指标诊断贡献度比较研究[A];中医药中青年科技创新与成果展示论坛论文集[C];2009年
4 姚魁武;王阶;朱翠玲;武继涛;;血瘀证患者实验室指标诊断贡献度比较研究[A];自主创新与持续增长第十一届中国科协年会论文集(3)[C];2009年
5 魏星;裘华森;周济春;;血瘀证辨证对结直肠癌淋巴结转移的预测作用[A];第五届中国中西医结合围手术期医学研讨会论文集[C];2010年
6 陈利国;;血瘀证研究中的几个问题与思考[A];中华中医药学会血栓病分会第四次学术研讨会暨广东省中医药学会血栓病专业委员会首届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10年
7 王勇;李春;郭淑贞;啜文静;王伟;;扩散编辑实验分析慢性心肌缺血血瘀证模型血清脂类代谢变化[A];第十次全国中医药传承创新与发展学术交流会暨第二届全国中医药博士生优秀论文颁奖会议论文集[C];2011年
8 戴豪良;;关于血瘀证研究思路及方法的若干问题[A];第五次全国中西医结合血瘀证及活血化瘀研究学术大会论文汇编[C];2001年
9 李国贤;万晓凤;王缨;鄢毅;;血瘀证诊断现代分类探讨[A];第五次全国中西医结合血瘀证及活血化瘀研究学术大会论文汇编[C];2001年
10 张兰凤;王阶;;血瘀证的细胞学和分子学研究进展[A];第五次全国中西医结合血瘀证及活血化瘀研究学术大会论文汇编[C];2001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陈可冀 马晓昌;传统血瘀证的现代分类[N];健康报;2002年
2 史载祥;血瘀证研究现状及展望[N];中国中医药报;2004年
3 刘凌;诠释血瘀证[N];上海中医药报;2004年
4 记者 樊丹;血瘀证检测实现可视化[N];中国中医药报;2010年
5 上海中医药大学 沈施德教授;为什么说血瘀证是百病之源[N];上海中医药报;2000年
6 上海中医药大学 赵章忠教授;血瘀证可引起哪些疾病[N];上海中医药报;2000年
7 上海中医药大学 沈施德 教授;血瘀证的病因[N];云南日报;2000年
8 史载祥;血瘀证研究现状及展望[N];中国中医药报;2004年
9 中国中医科学院西苑医院 殷惠军;血瘀证与活血化瘀的基础研究[N];中国中医药报;2012年
10 上海中医药大学 赵章忠教授;血瘀证可引起哪些疾病[N];上海中医药报;2000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田同德;中晚期非小细胞肺癌血瘀证回顾性研究[D];北京中医药大学;2009年
2 张瑞江;血瘀证传统辩证诊断的数学模型初探[D];广州中医药大学;2010年
3 马民;血瘀证形成的微观机理研究[D];山东中医药大学;2003年
4 武月萍;血瘀证的危险因素及其与疾病的相关性研究[D];北京中医药大学;2006年
5 李定祥;五脏血瘀证与血液高凝状态相关性研究[D];湖南中医药大学;2007年
6 郭力恒;冠心病心力衰竭患者血瘀证的临床研究[D];广州中医药大学;2007年
7 吕渭辉;急性冠脉综合征介入治疗围手术期血瘀证诊断指标相关性研究[D];广州中医药大学;2009年
8 李海霞;血瘀证病位分类与规范化研究[D];中国中医科学院;2006年
9 赵炜嘉(CHIU Wai Ka);血瘀证与针灸论治的研究[D];广州中医药大学;2014年
10 罗静;陈可冀血瘀证辨证方法传承研究[D];北京中医药大学;2015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贾岱琳;冠心病UA血瘀证患者血小板—白细胞聚集体水平及丹参多酚酸盐对其影响的研究[D];中国中医科学院;2015年
2 张敏;丹红注射液治疗急性脑梗死血瘀证临床研究[D];湖北中医药大学;2015年
3 李义成;肾病综合征血瘀证与肾脏病理的相关性研究[D];成都中医药大学;2015年
4 单莎莎;原发性肾病综合征血瘀证与其蛋白质代谢异常关系的研究[D];成都中医药大学;2015年
5 苏晋锋;原发性肾病综合征血瘀证与其脂代谢异常关系的研究[D];成都中医药大学;2015年
6 高瑞;偏头痛血瘀证与C-反应蛋白的相关性研究[D];河南中医学院;2015年
7 王安璐;陈可冀院士血瘀证辨治方法的临床评价研究[D];北京中医药大学;2016年
8 赵方舟;血瘀证的发展与古今诊断依据的对比研究[D];北京中医药大学;2016年
9 张长军;临床相关检验指标在血瘀证辨证分型中的应用[D];北京中医药大学;2016年
10 任兰群;髋部骨折围手术期隐性失血与血瘀证相关性研究[D];北京中医药大学;2016年
,本文编号:833313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zhongyixuelunwen/83331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