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医学论文 > 中医论文 >

基于中医传承辅助平台对当代皮科著名医家治疗湿疹证治规律的研究

发布时间:2017-09-15 16:36

  本文关键词:基于中医传承辅助平台对当代皮科著名医家治疗湿疹证治规律的研究


  更多相关文章: 核心药物 湿疹 湿疹证型 症状


【摘要】:目的本文通过对当代中医皮科著名医家治疗湿疹的病案进行归纳整理,挖掘分析医案中的相关信息,探索不同证型湿疹在诊断和治疗方面的规律,以期为中医临床诊疗、中医药基础研究、中药成方制剂的研发等工作提供参考。方法本研究以当代中医皮肤科著名医家治疗湿疹的医案为研究对象,以计算机数据库为平台,运用中医传承辅助平台V2.5软件,涉及到规则分析、改良的互信息法、复杂系统熵聚类、无监督的熵层次聚类等数据挖掘方法,对所搜集的医案进行四诊信息、辨证分型的频次统计,以及不同证型的症状表现、组方规律、潜在新方的研究。结果湿疹总共涉及148种症状,频次2332次。其中望诊的内容总共出现1435次,占总量的63.9%,皮损症状出现878次,占症状总数的37.7%,占望诊内容的61.2%(878/1435),舌疹出现480次,占症状总数的20.6%,占望诊内容的33.4%;问诊内容总共出现635次,占总数的27.2%;脉诊出现224次,占总数的9.6%。湿热证湿疹的皮损以红斑、丘疹、糜烂、渗出为特征,多伴有舌红、大便秘结的症状;皮损多发于四肢。湿热伤阴证湿疹的皮损除红斑、丘疹、渗出外多伴有皮损浸润,皮损发病部位以头颈部最为多见,其次为四肢。湿疹脾虚湿困证除表现为红斑、丘疹、渗出外多伴有皮损肥厚,纳呆等症状;皮损可发于周身,但以四肢、躯干部最为多见。血虚风燥证湿疹皮损表现除红斑、丘疹外多伴有鳞屑,皮损好发于四肢及头颈部。血热风燥证湿疹的皮损表现以鳞屑最为突出,皮损好发于头颈部。寒湿证湿疹除瘙痒、渗出、丘疹外多伴有舌淡红苔薄白,脉沉细等症状。湿热证湿疹在药物的用药规则分析中“清热燥湿药/清热凉血药/祛湿药-生地黄”的频率最高。在多味药的配伍关系中多涉及“龙胆泻肝汤”、“犀角地黄汤”的药物组合。候选新处方:全蝎_党参_白芷_僵蚕_木贼;黄芩_黄柏_苍术_车前子_木通_泽泻;赤芍_土茯苓_菝葜_浮萍_淡竹叶_白茅根_首乌藤。湿热伤阴证湿疹的高频药物多为补益阴液气血药及祛湿药。其组方规律分析中多涉及清养肺胃、生津润燥的“增液汤”“沙参麦冬汤”的药物。候选新处方为:天冬黄精太子参牡丹皮,凉血益气以生阴津。脾虚湿困证湿疹的高频药物中祛湿药所占的比例最高,其次为益气健脾药。两味药配伍关系所涉及的药物多为“平胃散”、“不换金正气散”、“五苓散”的主要组成。候选新处方即:茯苓_甘草_炒白术_猪苓_苍术_牡丹皮;黄芩_陈皮_牡丹皮_车前草_黄柏_大血藤;苍术_陈皮_牡丹皮_当归_首乌藤_木瓜。血虚风燥证湿疹的治疗中使用频次最高的药物为祛湿药,其次为益气养阴健脾药以及祛风止痒药。药对中频次与置信度均较高的为“荆芥、防风”组合。治疗血虚风燥证湿疹的药物配伍含有“当归饮子”的组方思路,即养阴血以润燥兼以祛风止痒。血虚风燥证湿疹的新处方为:荆芥_白术_防风_生地黄_茯苓_南沙参。血热风燥证湿疹的高频药物为凉血的生地黄、牡丹皮、赤芍,其次为止痒的白鲜皮、苦参,以及祛风药如荆芥、防风、蝉蜕。寒湿证湿疹的治疗多运用“升阳除湿防风汤”加止痒的白鲜皮、地肤子治疗。气阴两伤证湿疹的高频药物为益气养阴理气之生地黄、生黄芪、陈皮,其次为益气养阴健脾药,祛湿药,以及清热凉血药。风热证湿疹的高频药物为祛除卫表邪气的荆芥、防风、牛蒡子,凉血的丹皮以及止痒的白鲜皮。毒热血瘀证湿疹的高频药物为活血化瘀的三棱、莪术、红花,清热凉血的赤芍、生地以及祛风止痒药物白蒺藜。治疗肺胃蕴热证湿疹的高频药物为桑白皮、生地黄、黄连,多数药物归属于清热燥湿、清热泻火以及清泄肺胃类。肺胃之热或与湿结,或与痰结,而发为皮疹,肺胃之热是矛盾的主要方面,所以肺胃蕴热证湿疹的治疗多运用清胃散加减治疗。结论在湿疹的诊断过程中望诊为医家重要的信息来源,其次为问诊、脉诊。其中关于患者整体状况的问诊以及舌脉的诊察与观察皮损表现及发病部位同等重要。湿疹不同证型中频次最高的症状均为瘙痒,说明瘙痒对湿疹的鉴别诊断具有重要意义,同时瘙痒亦是湿疹治疗的难点。湿疹患者整体状况的症状表现对于湿疹不同证型的鉴别具有重要意义。不同证型的湿疹均运用了祛湿药物,说明祛除湿邪贯穿湿疹治疗的始终。不同证型湿疹的组方用药规律及候选新处方各不相同,说明辨证论治是提高湿疹疗效的关键所在。
【关键词】:核心药物 湿疹 湿疹证型 症状
【学位授予单位】:北京中医药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6
【分类号】:R275.9
【目录】:
  • 摘要5-7
  • ABSTRACT7-12
  • 第一部分 综述中医药治疗湿疹的临床研究进展12-21
  • 参考文献19-21
  • 前言21-22
  • 第二部分 湿疹证治规律的研究22-98
  • 一. 研究内容及方法22-26
  • 1 病案来源22
  • 2 病案收录原则22-23
  • 2.1 病案纳入标准22-23
  • 2.2 病案排除标准23
  • 3 病案的规范23-25
  • 3.1 症状术语的规范23-24
  • 3.2 病位的标准化24
  • 3.3 证型术语的规范24-25
  • 3.4 药物名称的统一25
  • 4 统计方法25-26
  • 二. 研究结果26-95
  • 1 湿疹病案的一般情况统计27-30
  • 1.1 湿疹的症状统计27-29
  • 1.2 湿疹的证型统计29-30
  • 2 湿疹病案的症状分析30-40
  • 2.1 湿热证30-32
  • 2.2 湿热伤阴证32-33
  • 2.3 脾虚湿困证33-34
  • 2.4 血虚风燥证34-35
  • 2.5 血热风燥证35-36
  • 2.6 寒湿证36-37
  • 2.7 风热证37-38
  • 2.8 气阴两伤证38
  • 2.9 毒热血瘀证38
  • 2.10 肺胃蕴热证38-40
  • 3 湿疹病案的组方用药规律分析40-92
  • 3.1 湿热证41-55
  • 3.2 湿热伤阴证55-68
  • 3.3 脾虚湿困证68-77
  • 3.4 血虚风燥证77-85
  • 3.5 血热风燥85-86
  • 3.6 寒湿证86-87
  • 3.7 气阴两伤证87-89
  • 3.8 风热证89-90
  • 3.9 毒热血瘀证90-91
  • 3.10 肺胃蕴热证91-92
  • 4 湿疹相关讨论92-95
  • 三. 结语95-98
  • 1 本课题研究成果95-97
  • 2 存在问题与展望97-98
  • 参考文献98-101
  • 参考书目101-103
  • 致谢103-104
  • 个人简历104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李春杰;王虎岗;;湿疹散的配制及疗效[J];中国药学杂志;1986年12期

2 王利耀;湿疹散治疗湿疹64例[J];四川中医;1998年03期

3 李春杰;“湿疹散”的配制及应用[J];贵州医药;1985年06期

4 邓朝纲;湿疹散治顽固性湿疹[J];四川中医;1988年12期

5 张建强;李玉山;;湿疹散等治疗湿疹100例[J];辽宁中医杂志;1990年08期

6 周升平;;湿疹散治疗急性、亚急性和慢性湿疹182例临床观察[J];中医杂志;1996年05期

7 周升平,董玉,郭昕,栾馥;周鸣歧老中医湿疹散的临床运用体会[J];辽宁中医杂志;2000年06期

8 范玉;;杜锡贤治疗湿疹经验[J];山东中医杂志;2012年06期

9 查永生;;奇效湿疹散填脐治疗婴儿湿疹[J];中国初级卫生保健;1988年01期

10 吴小明;湿疹的分型证治[J];卫生职业教育;2003年10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马秀亮;张玉环;;湿疹的中西医结合治疗[A];全国中西医结合变态反应第二次学术会议暨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变态反应专业委员会成立大会论文汇编[C];2004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方晴;朱永先;吴兰芬;中药湿敷治疗湿疹及皮炎类效果显著[N];中国医药报;2005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陆俊龙;从心胆论治针灸治疗湿疹的临床研究[D];广州中医药大学;2011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尚倩;基于中医传承辅助平台对当代皮科著名医家治疗湿疹证治规律的研究[D];北京中医药大学;2016年

2 范玉;湿热清治疗湿疹的临床及实验研究[D];山东中医药大学;2006年

3 巩静;心理因素与湿疹辨证分型相关性的研究[D];山东中医药大学;2012年

4 王丽;除湿Ⅰ号汤治疗湿热型湿疹的临床研究[D];黑龙江中医药大学;2006年

5 钟佳乐;除湿饮治疗湿热型湿疹的临床观察及对五羟色胺的影响[D];黑龙江中医药大学;2011年

6 李相君;除湿饮治疗湿热型湿疹的临床研究及对治疗前后患者血清IL-4水平的影响[D];黑龙江中医药大学;2010年

7 林俊杰;除湿饮治疗湿疹(湿热型)的临床观察及对血清sIL-2R的影响[D];黑龙江中医药大学;2010年

8 杨翠翠;龙胆合剂治疗湿热型湿疹的疗效观察及其抗Ⅳ型变态反应的实验研究[D];山东中医药大学;2012年

9 徐舒傜;除湿饮治疗湿热型湿疹的临床观察及对血清抗HP抗体的实验研究[D];黑龙江中医药大学;2011年

10 陈艳;名老中医田从豁教授针药并用治疗湿疹病临床经验总结[D];北京中医药大学;2009年



本文编号:857685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zhongyixuelunwen/857685.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a83b4***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