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医学论文 > 中医论文 >

低频穴位电刺激改善中风后腕背伸功能即刻效应的研究

发布时间:2017-09-17 05:31

  本文关键词:低频穴位电刺激改善中风后腕背伸功能即刻效应的研究


  更多相关文章: 中风 腕背伸 低频穴位电刺激 表面肌电信号


【摘要】:目的:通过分析表面肌电信号(sEMG)特征值的变化,观察屈-伸肌低频穴位电刺激改善中风后腕背伸功能的即刻效应,探讨屈-伸肌低频穴位电刺激改善中风后腕背伸功能的时效关系。方法:1.选择符合纳入标准的中风患者90例,随机分为电针组、伸肌低频电刺激组和屈-伸肌低频电刺激组,每组各30例。三组患者在内科常规康复治疗的基础上,电针组和伸肌低频电刺激组均刺激手三里、外关;屈-伸肌低频电刺激组刺激手三里、外关、内关、孔最,三组均治疗1次,刺激时间30分钟,刺激强度以患者耐受为宜。分别对疗前、疗后sEMG特征值MAX和RMS以及腕关节背伸活动度ROM进行评价。2.选择符合纳入标准的中风患者100例,随机分为五组,每组20人。五组患者均采用屈-伸肌低频穴位电刺激疗法刺激手三里、外关、内关、孔最,均治疗1次,刺激时间分别为10分钟、20分钟、30分钟、40分钟、50分钟。分别对疗前、疗后sEMG特征值MAX和MF以及腕关节背伸活动度ROM进行评价。结果:1.电针组、伸肌低频电刺激组和屈-伸肌低频电刺激组疗后即刻桡侧腕长伸肌MAX和RMS以及腕关节背伸活动度最大值与疗前比较均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三组疗后即刻MAX和RMS以及腕关节背伸活动度最大值两两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屈-伸肌低频电刺激组优于伸肌低频电刺激组,伸肌低频电刺激组优于电针组。2.屈-伸肌低频穴位电刺激在不同时间内均可提高桡侧腕长伸肌MAX和MF以及腕关节背伸活动度最大值,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30分钟时桡侧腕长伸肌MAX和MF以及腕关节背伸活动度最大值与治疗10分钟、20分钟、40分钟、50分钟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30分钟优于其他治疗时间。结论:1.电针、伸肌低频穴位电刺激和屈-伸肌低频穴位电刺激在改善中风后腕背伸功能方面均存在显著即刻效应。2.屈-伸肌低频穴位电刺激在改善中风后腕背伸功能方面优于伸肌低频穴位电刺激;伸肌低频穴位电刺激在改善中风后腕背伸功能方面优于电针。3.屈-伸肌低频穴位电刺激改善中风后腕背伸功能以30分钟时疗效最好。
【关键词】:中风 腕背伸 低频穴位电刺激 表面肌电信号
【学位授予单位】:黑龙江中医药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6
【分类号】:R246.6
【目录】:
  • 缩略语表5-6
  • 中文摘要6-8
  • ABSTRACT8-11
  • 引言11-12
  • 综述12-25
  • 1. 关于针刺治疗中风后偏瘫临床疗效的探讨12-14
  • 1.1 关于针刺治疗中风后偏瘫即刻效应的探讨12
  • 1.2 关于针刺治疗中风后偏瘫累积效应的探讨12-14
  • 2. 关于影响针刺效应的相关因素的探讨14-15
  • 2.1 不同刺激部位对针刺效应的影响14
  • 2.2 不同刺激时间对针刺效应的影响14-15
  • 2.3 不同刺激强度对针刺效应的影响15
  • 3. 电刺激在神经损伤方面的相关研究15-17
  • 3.1 影响电刺激促进受损神经恢复的相关因素15-17
  • 3.2 低频电刺激治疗中风后偏瘫的作用机制17
  • 4. 关于中风后腕背伸功能重建的相关研究17-21
  • 4.1 上肢腕手功能特性18
  • 4.2 完成中风后腕背伸功能重建的解剖基础18-19
  • 4.3 关于中风后腕背伸功能重建的治疗方法概述19-20
  • 4.4 关于中风后腕背伸功能重建的现代研究进展20-21
  • 5. 表面肌电信号21-25
  • 5.1 表面肌电信号在神经康复领域的应用21-23
  • 5.2 表面肌电信号常用分析指标及意义23-25
  • 研究一 不同刺激方法对改善中风后腕背伸功能即刻效应的对比研究25-32
  • 1. 临床资料25-29
  • 1.1 病例来源25
  • 1.2 诊断标准25-26
  • 1.3 纳入标准26
  • 1.4 排除及脱落标准26
  • 1.5 治疗方法26-27
  • 1.6 表面肌电信号的采集27-28
  • 1.7 关节活动度ROM评价28
  • 1.8 统计学处理28-29
  • 2 研究结果29-32
  • 2.1 一般资料29-30
  • 2.2 三组疗前、疗后即刻桡侧腕长伸肌sEMG特征值和腕关节背伸活动度最大值的比较30-31
  • 2.3 三组疗后桡侧腕长伸肌sEMG特征值和腕关节背伸活动度最大值的多重比较31-32
  • 研究二 中风后腕手功能重建的单次屈-伸肌低频穴位电刺激治疗的时效关系32-39
  • 1. 临床资料32
  • 2. 分组设计32-33
  • 3. 研究结果33-39
  • 3.1 一般资料33-34
  • 3.2 五组疗前、疗后即刻桡侧腕长伸肌sEMG特征值和腕关节背伸活动度最大值的比较34-37
  • 3.3 五组疗后桡侧腕长伸肌sEMG特征值和腕关节背伸活动度最大值的多重比较37-39
  • 讨论39-44
  • 1. 临床研究取穴依据39
  • 2. 不同刺激方法对改善中风后腕背伸功能的影响39-41
  • 2.1 针刺疗法40
  • 2.2 电针疗法40-41
  • 2.3 低频电刺激疗法41
  • 3. 不同刺激部位对改善中风后腕背伸功能即刻效应的影响41-42
  • 4. 不同刺激时间对改善中风后腕背伸功能即刻效应的影响42-44
  • 结论44-45
  • 致谢45-46
  • 参考文献46-53
  • 个人简历53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喻凤兰,赵荣征,孙学东,孔鄂生,任恕;应用精密测温仪测定穴位与非穴位温度的探讨[J];同济医科大学学报;1990年03期

2 王宝琦;穴位按压配合针刺治疗急性腹痛观察[J];中国民间疗法;1995年04期

3 黄杰,欧阳岚;穴位毫米波辐射与穴位针刺治疗颞下颌关节紊乱病76例[J];中国临床康复;2002年20期

4 严振国,白娟,邵水金,张建华;危险穴位针刺深度与角度的研究[J];中国针灸;2004年11期

5 高文斌 ,徐波 ,杜敏 ,王怀瑾 ,尹良伟;穴位针刺注射地塞米松预防化疗药物致骨髓抑制的临床观察[J];临床肿瘤学杂志;2005年03期

6 张建国;应用复杂科学理论对穴位进行实验研究和定量计算[J];医学与哲学;2005年08期

7 胡建群;陆晓婕;叶新华;范伯强;陆美萍;俞明;;穴位针刺治疗喉部慢性炎症的彩色多普勒血流显像观察[J];中华超声影像学杂志;2006年03期

8 李巍;谭洛;于波;李普海;陈健;孙育贤;;氦—氖激光穴位针刺治疗高脂血症临床研究[J];针灸临床杂志;2008年08期

9 张晓霞;郑倩茹;赵凌;;针刺治疗中风后呃逆的穴位配伍[J];四川中医;2013年07期

10 周海涛;;中医膝关节穴位针刺配合手法对人工膝关节置换术后康复的影响[J];世界中医药;2013年10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8条

1 刘斌;申琴;;穴位用药与生物全息效应[A];全国中西医结合教育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0年

2 徐书君;符文彬;梁兆晖;;针刺治疗颈椎病颈痛的穴位特异性临床试验[A];广东省针灸学会第十二次学术研讨会暨全国脑卒中及脊柱相关性疾病非药物诊疗技术培训班论文集[C];2011年

3 白爱莲;冯霞;;针刺手足穴位中西医结合抢救重症患儿的体会[A];中国特种针法应用与针灸临床学术交流大会论文集[C];2000年

4 王惠敏;王兰兰;;脊针穴位针刺治疗腰腹部病症625例疗效分析[A];中国针灸学会第六届全国中青年针灸推拿学术交流暨针灸学科发展与建设研讨会论文汇编[C];2004年

5 马红利;孙立虹;;眼周穴位针刺手法简介[A];第十届全国中西医结合眼科学术会议暨第五届海峡眼科学术交流会论文汇编[C];2011年

6 卢君艳;蒋松鹤;郑余银;李劲民;郝赤子;;不同穴位针刺结合康复训练对偏瘫患者肌痉挛的影响[A];2011浙江省针灸学会年会暨学术交流会论文汇编[C];2011年

7 张泽全;;手针疗法[A];中医药学术发展大会论文集[C];2005年

8 李小军;;砭石疗法与穴位针刺治疗失眠症的对比研究[A];中国针灸学会砭石与刮痧专业委员会年会论文集[C];2014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5条

1 傅云祥;穴位植药祛风湿[N];健康报;2008年

2 本版撰文 李佳庆 王爱华;小小银针祛大病[N];健康时报;2003年

3 黑龙江省大庆油田总医院 沈中秋 衣晓峰 李华妍 整理;为遗尿患儿拧紧“阀门”[N];健康报;2011年

4 时仲省 高思敏 温廷勇;针药结合治结石[N];中国医药报;2000年

5 上海曙光医院宝山分院肾内科 孙成力;内关穴改善心绞痛、心律失常[N];上海中医药报;2014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7条

1 陈泽斌;穴位针刺预处理抗大鼠脑缺血再灌注损伤作用及其机制的研究[D];湖北中医学院;2003年

2 颜培宇;不同穴位针刺对免疫抑制大鼠神经肽相关基因表达及免疫调节作用的分子机制研究[D];黑龙江中医药大学;2010年

3 张俊海;电针镇痛的脑功能磁共振初步研究[D];复旦大学;2005年

4 姜庆军;穴位针刺的脑功能磁共振成像:真穴、假穴和触觉刺激的对照研究[D];第二军医大学;2006年

5 黄伟;超早期针刺对急性脑缺血大鼠能量代谢的影响及其机制研究[D];湖北中医药大学;2010年

6 任晓暄;电针不同穴位对实验性类痛经大鼠镇痛效应及其机理的研究[D];中国中医科学院;2010年

7 温秀云;针刺治疗绝经过渡期绝经相关症状的临床研究[D];广州中医药大学;2015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靳蕊;胆囊疾病相关穴位数字化测量的研究[D];河北联合大学;2014年

2 朱田田;激痛点联合穴位针刺治疗主观性耳鸣的临床研究[D];甘肃中医药大学(原名:甘肃中医学院);2015年

3 李松;低频穴位电刺激改善中风后腕背伸功能即刻效应的研究[D];黑龙江中医药大学;2016年

4 和婧伟;大鼠不同部位穴位的形态学观察[D];中国中医科学院;2006年

5 丁玉龙;电针中毼治疗良性前列腺增生症穴位特异性的研究[D];中国中医科学院;2011年

6 康建华;不同电针频率和穴位对膀胱逼尿肌功能的干预效应规律研究[D];福建中医药大学;2010年

7 杨联胜;穴位电磁疗治疗急性期特发性面神经麻痹的随机对照研究[D];广州中医药大学;2012年

8 浦婧婧;利用数据挖掘方法探讨针灸治疗多囊卵巢综合征相关穴位的研究[D];黑龙江中医药大学;2012年

9 林强;聚焦超声穴位照射的安全剂量学研究[D];重庆医科大学;2011年

10 蒋红芝;针刺对穴位及靶器官的影响[D];华中科技大学;2006年



本文编号:867544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zhongyixuelunwen/867544.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e916b***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