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医学论文 > 中医论文 >

针灸治疗急性缺血性中风数据挖掘及规律探析

发布时间:2017-09-23 04:19

  本文关键词:针灸治疗急性缺血性中风数据挖掘及规律探析


  更多相关文章: 针灸 急性缺血性中风 用穴规律 数据挖掘


【摘要】:目的:探索针灸临床治疗急性缺血性中风的选经用穴特点及规律,为临床针灸治疗急性缺血性中风提供思路和参考依据。方法:以CNKI、万方、Pub Med等数据库为资料源,收集近15年针灸治疗急性缺血性中风的临床文献,利用EXCEL 2007软件进行数据整理,SPSS 17.0软件进行聚类分析,Clementine 12.0软件分析相关性。结果:临床类研究论文每年发表数目大致相同,无明显差异;治疗方法中以普通针刺(占16.37%)常见,多用针药结合等综合疗法;使用频次居前三的腧穴分别为合谷(LI4)、足三里(ST36)、三阴交(SP6);手阳明大肠经应用次数最多,而使用穴位最多的经脉是足太阳膀胱经;相关性分析可知腧穴配伍中合谷-足三里最常见;聚类分析研究显示腧穴按治则分为三类:阴经论治、阳经论治、辨证论治。结论:针灸治疗急性缺血性中风常用腧穴有其独特的规律,可在针灸治疗急性缺血性中风中加以推广应用。
【作者单位】: 南京中医药大学第二临床医学院;
【关键词】针灸 急性缺血性中风 用穴规律 数据挖掘
【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81373748) 江苏省科技支撑计划资助项目(BE2010769)
【分类号】:R246.6
【正文快照】: Data Mining and Rule Analysis of Acute Ischemic Stroke Treated with AcupunctureJIN Xiaolu,SHEN Meihong(The Second Medical Colledge,Nanjing University of Chinese Medicine,Nanjing 210023,Jiangsu,China)急性缺血性中风在脑血管病中最为常见,约占80%左右[1],主要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原金隆,郑超英,徐前方;急性缺血性中风并发出血转变临床探微[J];辽宁中医杂志;2001年01期

2 王新志,李燕梅,刘向哲,黄新生,赵敏;中风星蒌通腑胶囊治疗急性缺血性中风120例[J];中医药学刊;2002年02期

3 于国力;急性缺血性中风后的自然恢复[J];国外医学.神经病学神经外科学分册;1991年03期

4 钱荣江;邬国大;王宏长;;中医辨证结合大剂量维脑路通治疗急性缺血性中风25例疗效观察[J];中西医结合临床杂志;1992年01期

5 张中成,刘波;针药并举治疗急性缺血性中风120例——附对照组40例[J];辽宁中医杂志;1998年10期

6 樊科;中医药综合治疗急性缺血性中风100例疗效观察[J];中西医结合实用临床急救;1998年03期

7 韩舰华;头皮针治疗急性缺血性中风120例疗效观察[J];上海针灸杂志;2004年08期

8 江翠红;丁爱国;;天灵再造液治疗急性缺血性中风临床观察[J];中国中医急症;2006年09期

9 梁云花;夏令琼;谌朝霞;唐海玉;;芪棱汤治疗急性缺血性中风的临床观察及护理[J];中国中医急症;2007年11期

10 刘秉;;中医药治疗急性缺血性中风的研究概况[J];世界中医药;2007年06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曹晓岚;关新华;李衍滨;李春红;任丽;;溶栓颗粒治疗急性缺血性中风的临床研究[A];2005全国中医脑病学术研讨会论文汇编[C];2005年

2 赵虹;汪涛;刘毅;许旭伟;李如奎;;急性缺血性中风从毒论治实验研究[A];第四次全国中西医结合神经系统疾病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2年

3 段晓红;罗懿妮;蔡业峰;郭建文;赵敏;王颖彦;李彩君;;中西医结合治疗急性缺血性中风的经济学评价[A];2014年广东省药师周大会论文集[C];2014年

4 连新福;蔡业峰;汤湘江;黄燕;黄培新;施晓耕;;中医卒中病房对缺血性中风急性期疗效的影响[A];第四次全国中西医结合神经系统疾病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2年

5 关少侠;谌剑飞;马雅玲;;急性缺血性中风始发状态风证与血浆内皮素的关系研究[A];第三届全国中西医结合神经系统疾病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0年

6 黄武佳;范剑林;覃明泉;;经络拍打疗法治疗急性缺血性中风的康复疗效观察[A];中华中医药学会第八次外治学术会议论文集[C];2012年

7 沈卫平;承颖亮;;中风消积合剂治疗急性缺血性中风的临床体会[A];2005全国中医脑病学术研讨会论文汇编[C];2005年

8 王升旭;阳期望;张东淑;王宁宁;;针刺四海之腧与醒脑开窍法治疗急性缺血性中风的临床对照研究[A];广东省针灸学会第十二次学术研讨会暨全国脑卒中及脊柱相关性疾病非药物诊疗技术培训班论文集[C];2011年

9 胡玉英;;综合疗法治疗急性缺血性中风病的疗效观察[A];2005全国中医脑病学术研讨会论文汇编[C];2005年

10 蔡定芳;阮晴珉;沈思钰;陈锡群;赵钢;刘静;高颖;梁辉;陈虎;;祛风通络方药治疗急性缺血性中风的实验研究[A];第三届全国中西医结合神经系统疾病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0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3条

1 刘宁春;抢救脑卒中 必须争分夺秒[N];家庭医生报;2008年

2 海客;百年阿斯匹林[N];大众科技报;2001年

3 黄燕 蔡业峰;继承与创新[N];健康报;2005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6条

1 秦劭晨;HSYA治疗急性缺血性中风(血瘀证)患者生存质量及相关量表的研究[D];广州中医药大学;2016年

2 李俊哲;芎冰喷雾剂治疗急性缺血性中风的实验与临床研究[D];广州中医药大学;2010年

3 任丽;中医综合疗法治疗急性缺血性中风病的系统评价[D];山东中医药大学;2009年

4 刘亚敏;芳香开窍法对急性缺血性中风的脑保护作用研究[D];广州中医药大学;2002年

5 贾妮;急性缺血性中风始发证候与体质、RAS系统基因多态性的相关性研究[D];广州中医药大学;2006年

6 丁兆琳;针药结合治疗急性缺血性中风失语症研究[D];北京中医药大学;2007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任媛;补阳还五汤加味治疗急性缺血性中风的临床疗效研究[D];新疆医科大学;2015年

2 郭蓓;中风皂贝化痰胶囊对急性缺血性中风痰浊瘀阻型患者的临床疗效观察[D];河南中医学院;2015年

3 陈景春;中医综合疗法治疗急性缺血性中风的临床研究[D];湖北中医学院;2007年

4 甄建华;首次发作急性缺血性中风始发状态证候指标的聚类分析研究[D];北京中医药大学;2012年

5 袁红慧;中医综合疗法治疗急性缺血性中风的临床研究[D];湖北中医学院;2008年

6 杨康强;宣通三焦法治疗急性缺血性中风的临床研究[D];广州中医药大学;2012年

7 李玉梅;185例老年急性缺血性中风患者的中医体质类型调查研究[D];北京中医药大学;2015年

8 林伯昌;运用因子分析法分析急性缺血性中风患者中医证候分布规律[D];广州中医药大学;2011年

9 周欣禹;中医药治疗急性缺血性中风病风痰瘀血痹阻脉络证的临床疗效观察及卫生经济学评价初探[D];长春中医药大学;2011年

10 陈硕康;开窍法与活血化瘀法治疗急性缺血性中风的临床疗效观察[D];广州中医药大学;2011年



本文编号:903156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zhongyixuelunwen/903156.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6483e***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