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瘫急性期中医证型与红外热成像图像特征的相关性分析
本文关键词:面瘫急性期中医证型与红外热成像图像特征的相关性分析
更多相关文章: 面瘫急性期 中医证型 红外热成像 相关性分析
【摘要】:目的观察面瘫急性期不同中医证型的红外热成像图像特征,分析两者之间的相关性。方法 261例患者按中医辨证分为风寒袭络、风热袭络、风痰阻络、气虚血瘀4组,采集面部及耳周的红外热成像图像,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风寒袭络组、风热袭络组、风痰袭络组3组之间面部及耳周部患、健侧温差差别均不大(均P0.05)。气虚血瘀组温差与其他3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且气虚血瘀组的温差变化幅度小于其他3组(均P0.05)。风寒袭络组、风热袭络组、风痰袭络组3组之间色阶提示超高/高/温区占比差别均不大(均P0.05)。气虚血瘀组色阶提示超高/高/温区占与其他3组比较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且气虚血瘀组色阶提示超高/高/温区占比明显少于其他3组(均P0.05)。结论面瘫证型与热成像图之间存在一定相关性。
【作者单位】: 天津中医药大学;重庆市中医院;
【关键词】: 面瘫急性期 中医证型 红外热成像 相关性分析
【基金】:重庆市科委、重庆市社会民生科技创新专项(cstc2015shmszx124471)
【分类号】:R277.7
【正文快照】: 红外热成像技术可直观反应人体血液循环、炎症 等情况,近年来逐渐在体检、体质辨识、亚健康检查等方面起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笔者通过收集不同中医证型面瘫急性期患者的红外热成像图谱并进行分析,试图找出红外热成像与本病中医辨证分型的一些相关性。现报告如下。 表1各证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彭少容;;红外热成像在颈椎病诊断及治疗中的应用[J];齐鲁护理杂志;2014年10期
2 周凤梅;;红外热成像与中医[J];中医学报;2014年09期
3 张楠,陈广飞;红外热成像快速体温排查设备的原理及选型[J];医疗卫生装备;2004年08期
4 郑霞;陆华;;阳虚不孕红外热成像特点研究[J];辽宁中医杂志;2014年07期
5 徐锡殿;头痛头晕红外热成像诊断(附3214例报告)[J];激光与红外;1998年02期
6 杨洪钦;林清源;许啊清;谢树森;叶真;陈树强;李晖;;红外热成像新技术及其乳腺疾病评估的初步研究[J];生命科学仪器;2007年07期
7 李惠军,刘兆平,张美娜;红外热成像诊断增生、炎症和癌症的临床价值[J];医学理论与实践;2000年10期
8 田玉玲,郑秀萍;红外热成像对头痛的诊断价值[J];山西临床医药;2001年01期
9 吕少文;李红;贾桂林;王英慧;何文彤;;临床诊断SARS病例红外热成像的定位定量研究[J];中国体视学与图像分析;2006年02期
10 马国军;江国泰;孙兵;;生物组织传热红外热成像的三维温度场重建[J];中国组织工程研究与临床康复;2010年30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刘程艳;秦飞;班兆伟;;基于红外热成像法的电子封装缺陷检测方法研究[A];中国力学大会——2013论文摘要集[C];2013年
2 徐丽华;;红外热成像检查指导热敏灸治疗面瘫观察[A];2011中国针灸学会年会论文集(摘要)[C];2011年
3 孟铁军;;红外热成像无损检测技术原位检查空客飞机升降舵蜂窝积水[A];陕西省第十一届无损检测年会论文集[C];2008年
4 赵军;潘功配;陈昕;;UIRFPA热像仪在泡沫红外性能测试中的应用[A];2007年红外探测器及其在系统中的应用学术交流会论文集[C];2007年
5 吕少文;李红;贾桂林;王英慧;何文彤;;临床诊断SARS病例红外热成像的定位定量研究[A];第六届全国生物医学体视学学术会议暨第九届全军军事病理学学术会议、第五届全军定量病理学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05年
6 郭杏林;赵延广;张传豹;;Q235疲劳试验过程中的实时锁相红外热成像无损检测技术[A];全国MTS岩土混凝土试验研讨会论文集[C];2009年
7 杨芳;;利用红外技术发现的几个变电设备缺陷分析[A];2008年云南电力技术论坛论文集[C];2008年
8 李慧娟;;航空CFRP中分层缺陷的脉冲红外检测精度研究[A];中国光学学会2010年光学大会论文集[C];2010年
9 王跃钢;肖陶;;神经网络在电路板红外诊断中的应用[A];第六届全国计算机应用联合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2年
10 王立学;刘双林;;5013开关远红外热成像异常分析[A];全国火电大机组(600MW级)竞赛第十届年会论文集[C];2006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5条
1 广州飒特电力红外技术有限公司监控事业部总经理 李跃年;红外热成像对抗“月黑风高”[N];中国贸易报;2011年
2 本报记者 王锦;高德红外奠定明年业绩基础[N];中国证券报;2011年
3 记者 金振文 通讯员 王大伟 黄维晨;天津公司首次应用红外热成像检测技术[N];国家电网报;2009年
4 武高宏;科技是社会管理的好助手[N];法制日报;2012年
5 ;ZD3110C可信红外热成像摄像机 在极端条件下进行全天候监控[N];人民公安报;2010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9条
1 刘雨;红外序列图像处理关键算法研究[D];浙江大学;2016年
2 王华伟;基于红外热成像的温度场测量关键技术研究[D];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西安光学精密机械研究所);2013年
3 汪涛;UMBIRFPA的计算机仿真及非均匀性校正研究[D];重庆大学;2001年
4 杨鹤猛;远红外实时成像样机系统关键技术研究[D];天津大学;2012年
5 侯伟;碳纤维基红外/毫米波复合诱饵材料技术研究[D];南京理工大学;2008年
6 张宇;基于DMD的红外双波段共光路投影物镜设计[D];长春理工大学;2014年
7 熊宗龙;人体热痕迹探测的理论与实验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11年
8 周顺;电阻阵列红外景物产生器微桥结构的材料及制作研究[D];西安电子科技大学;2011年
9 刘琳;中波红外大相对孔径非制冷热像仪光学系统的研究[D];苏州大学;2010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喻勇;红外热成像管道检测方法研究[D];昆明理工大学;2015年
2 钱佳;红外图像增强技术研究[D];南京理工大学;2015年
3 夏琪;红外运动目标视景仿真及检测跟踪技术研究[D];南京理工大学;2015年
4 李静静;红外医学成像系统的设计[D];聊城大学;2015年
5 王丽;红外双目测距技术研究与应用[D];江苏科技大学;2015年
6 孟祥笙;高性能微型红外热成像系统关键技术的研究[D];电子科技大学;2014年
7 孙琦;涡轮叶片冷却风道异物堵塞的红外无损检测[D];南昌航空大学;2015年
8 边二涛;基于红外热成像的车载夜视系统[D];华南理工大学;2015年
9 张琨;基于智能手机的红外热成像测温系统研究[D];太原理工大学;2016年
10 苗青;红外热成像在地雷探测中的应用研究[D];中北大学;2016年
,本文编号:926335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zhongyixuelunwen/92633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