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藏医瘙痒症的病因、分类、治疗及其皮肤瘙痒病的定性研究
发布时间:2017-09-28 14:19
本文关键词:基于藏医瘙痒症的病因、分类、治疗及其皮肤瘙痒病的定性研究
【摘要】:研究目的:首先瘙痒是日常生活中最常见的疾病或症状,其病情加重时可严重影响日常生活如:彻夜难眠,挠痒后皮肤损伤、脱皮、硬化等给诸多病人带来身心的痛苦。其次对于瘙痒的病理机制及临床用药、疗效评定等方面缺乏研究专著或论文。另藏医古籍中诸多疾病都有此症状的记载等研究背景下,结合藏医古籍与现代医学,研究瘙痒的病理机制为核心目的,进一步挖掘治疗其病的药方(“木子格巴”)以及评定“木子格巴”治疗瘙痒的疗效。研究方法:文献研究:1、基于藏医古籍《四部医典》,整理和归纳类似瘙痒之名词如:“艳”(gyan)“丫”(gya)等。2、查阅藏医临床古籍自公元八世纪的《月王药珍》(sman dpyad zla pavi rgyal bo)至二十一世纪的《香扎尕布藏确吉坚赞的临床用药》(xhing bzavi nad thog nyams yig),搜集瘙痒之病因、类型、常发部位、治疗药物。临床研究:1、在《藏医药大典60部》中,选治疗瘙痒使用率最高的药方待临床疗效研究。2、结合文献和临床制定瘙痒的诊断标准及疗效量表。3、在青海省藏医院皮肤科根据诊断标准选30位病人进行治疗和疗效评定。研究结果:文献研究:1、在《四部医典》中已记载与瘙痒相关的名词有39种。2、在藏医临床古籍中有60部文献记载瘙痒,其中33个文献以症状的形式出现263次,其余27个文献中对以上出现瘙痒症状的疾病有详细的治疗方案,但未发现瘙痒症状的记载。在病因方面:“黄水”为21种、“赤巴”分为13种、“培根”分为11种、“森”5种、“血液”2种、“隆”3种等共55种,与《四部医典》中记载瘙痒症状的病因具有一致性。类型和常发部位方面:经过查阅文献和调查问卷可知瘙痒主要发生在皮肤而没有波及到内脏,尤其是“森”所引发的瘙痒可分为5种,多出现在眼睛和肛周、盆腔和乳房等。由“血液”引发的瘙痒除在眼睛和耳朵部位之外无任何发现。“黄水”型瘙痒可分为出现在脚掌的臁疮、手掌、生殖器上的梅毒等。“隆”型出现在眼睛部位。“培根”型瘙痒出现在眼睛和肛周。“赤巴”型瘙痒出现在眼睛等不同类型的瘙痒症状相对出现在常见的部位。根据病因来说,“赤巴”和“黄水”导致的瘙痒相对“森”所致的瘙痒病情较重,而“隆”引起的瘙痒相对较弱,“血液”及“培根”所致的瘙痒疼痛较小、无需治疗。在这六种病因或类型“血液”和“赤巴”被视为火或热性,“隆”和“培根”被视为水或凉性,“森”和“黄水”被视为共性,故瘙痒归纳为热性15种、冷性14种、共性26种。3、查阅文献对治疗瘙痒的115种药方进行归纳和统计可得出高频药方“木子格巴”,并诸多文献明确记载该方对瘙痒有优异的疗效。临床研究:1、基本资料方面:研究任务为经典药方“木子格巴”对瘙痒的临床疗效。研究对象是青海省藏医院皮肤科符合瘙痒诊断标准的30位病人。研究时间为2015年12月至2016年03月。2、痊愈2人,占6.67%;效显20人,占66.7%;有效6人,占20%;无效2人,占6.67%。根据数据分析,具有良好疗效者占到总样本的一半以上,故此处方可以有效治疗瘙痒。结论:根据查阅藏医古籍分析瘙痒症状的病因、常发部位,挖掘高频药方,可明确得出藏医经典药方“木子格巴”对瘙痒有良好的疗效。另对于常见而严重影响日常生活的疾病,需进一步一一分析病因、诱因、部位等并挖掘良好疗效的药方才能消除诸多病人的痛苦。
【关键词】:瘙痒 病因 类型 治疗 定性
【学位授予单位】:青海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6
【分类号】:R29
【目录】:
- 目录3-7
- 摘要7-12
- 中文摘要12-14
- Abstract14-17
- 正文17-150
- 参考文献150-154
- 附件154-156
- 作者简介156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4条
1 刘冷;孟宏;赵嘉勇;申亚丽;陈勤敏;;舒肤止痒霜治疗老年皮肤瘙痒症42例临床观察[J];中国中医基础医学杂志;2014年02期
2 贾四友;张静;张云风;;润燥止痒胶囊联合地氯雷他定治疗老年皮肤瘙痒症[J];中国实验方剂学杂志;2013年24期
3 刘和平;孟凡颖;;当归六黄汤加减治疗老年皮肤瘙痒症80例[J];中国中医基础医学杂志;2013年04期
4 邓优胜;;加味玉屏风散治疗皮肤瘙痒症25例疗效观察[J];新中医;2012年08期
,本文编号:936320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zhongyixuelunwen/936320.html
最近更新
教材专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