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脑血管疾病伴抑郁症中医证候要素分布研究
发布时间:2017-09-30 02:27
本文关键词:心脑血管疾病伴抑郁症中医证候要素分布研究
更多相关文章: 抑郁症 肝阳虚 心血管病 脑血管病 中医证候要素
【摘要】:目的:调查研究心脑血管疾病伴抑郁症中医证候要素分布规律;肝阳虚单独提出是否具有临床意义。方法:依据纳入标准选取北京中医药大学东直门医院2014年9月至2015年12月心血管内科病房、神经内科病房及门诊患者共287例,调查其一般资料、基本病史、既往病史及合并症,情绪障碍量表评分:包括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24项)、抑郁症中医证候要素专家评定量表,抑郁症肝阳虚表。并将调查数据结果录入数据库,使用SPSS17.0软件对一般资料进行频率统计分析,对肝阳虚、肝郁、肾虚进行卡方分析,分析肝阳虚与肝郁临床表现上是否不同。对抑郁伴心脑血管疾病中医证候要素进行卡方分析,分析抑郁症伴心脑血管疾病,中医证候要素的分布规律。结果:1.一般资料结果:本研究共纳入符合标准病例287例,男性有133例,女性154例,平均年龄63.98±13.85岁,抑郁症伴心血管疾病组81人,单纯心血管病组85人;抑郁伴脑血管病组65人,单纯脑血管病组63人。由表1知抑郁症组与非抑郁症组年龄分布无统计学意义;由表2知抑郁症组与非抑郁症组性别比较无统计学意义;由表3知抑郁症组与非抑郁症组相比较,体力劳动与脑力劳动比较无明显统计学差异;由表4知抑郁症组与非抑郁症组大学文化程度比较无统计学差异;抑郁症组与非抑郁症组初中及以上文化程度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抑郁症组与非抑郁症组小学及以下文化程度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由表5、6知抑郁症伴心血管病组与单纯心血管病组年龄、性别分布情况差异无统计意义;由表7、8知抑郁症伴脑血管病组与单纯脑血管病组年龄、性别分布情况差异无统计学意义。2.肝阳虚与肝郁、肾虚分析结果:肝阳虚和肝郁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肝阳虚与肝郁临床表现不同。肝郁是由于情志不遂,肝气郁结所致,肝经所过部位经气阻滞,为本实之证;肝阳虚指的是肝之阳气不足,疏泄与藏血功能低下,并虚寒内生的病理变化。肝阳虚和肾阳虚差异无统计学意义。3.心脑血管疾病中医证候要素分析结果:抑郁症患者中肝郁所占的比例最大,符合临床所见;心虚,肾虚,脾虚出现的概率较大;抑郁症伴心血管病组肝郁,气滞,痰浊,心虚,脾虚,肾虚出现率明显大于单纯心血管病组;抑郁症伴脑血管病肝郁,气滞,心虚,肾虚,阴虚出现率明显大于单纯脑血管病组。结论:本研究表明,年龄、性别和抑郁症的发病率无关;文化程度与抑郁症的发病率有关;肝阳虚真实存在且与肝郁不同,临床治疗上当区别对待;心血管疾病者患抑郁症的中医证候要素是肝郁,心虚,肾虚,脾虚,痰浊;脑血管疾病者患抑郁症的中医证候要素是肝郁,心虚,肾虚;抑郁症中肝郁,心虚,肾虚,脾虚中医证候要素出现比率高。
【关键词】:抑郁症 肝阳虚 心血管病 脑血管病 中医证候要素
【学位授予单位】:北京中医药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6
【分类号】:R259
【目录】:
- 摘要5-7
- Abstract7-10
- 英文缩略语10-11
- 综述一 抑郁症—肝阳虚探讨11-21
- 1. 肝阳虚的认识11-16
- 2. 肝阳虚对抑郁症的影响16-19
- 参考文献19-21
- 综述二 心脑血管疾病伴抑郁症的研究21-33
- 1 抑郁症的定义21-22
- 2 抑郁症流行病学22
- 3 抑郁症病因及病机22-24
- 4 心脑血管疾病合并抑郁24-29
- 参考文献29-33
- 前言33-35
- 临床资料与方法35-39
- 1 研究对象(病例来源)35
- 2 诊断标准35-37
- 3 纳入标准37
- 4 排除标准37-38
- 5 研究方法38-39
- 结果39-47
- 1 一般资料分析39-41
- 2 抑郁症中医证候要素肝阳虚与中医证候要素肝郁、肾阳虚分布情况41-42
- 3 抑郁症伴心脑血管疾病中医证候要素分布规律42-46
- 4 抑郁症中医证候要素分布情况见表1346-47
- 讨论47-53
- 1 一资料结果47-48
- 2.抑郁症肝阳虚与肝郁、肾虚结果48-49
- 3.抑郁的中医证候要素分布49-50
- 4.抑郁伴也脑血管疾病中医证候要素分布规律分析50-51
- 5?不足与展望51-53
- 结论53-55
- 参考文献55-57
- 附录57-63
- 致谢63-65
- 个人简历65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杨关林;王文萍;王健;李晓斌;王天芳;赵燕;罗立欣;张明波;贾智捷;李晓;;抑郁症中医证候的临床流行病学调查[J];辽宁中医杂志;2008年02期
2 唐启盛;曲淼;徐向青;罗斌;李侠;;抑郁症中医证候的相关性研究[J];中医药学刊;2005年12期
3 吴崇胜;陈家旭;胡立胜;;抑郁症中医证候诊断标准研究方法探讨[J];中医药学刊;2006年06期
4 郑开梅;武成;薛蕾;白炳清;黄质诚;贾西莲;蒋燕;李慧吉;;抑郁症中医证候学临床流行病学调查[J];天津中医药大学学报;2006年03期
5 曲淼;唐启盛;裴清华;李侠;;抑郁症中医证候的聚类研究[J];吉林中医药;2007年11期
6 唐启盛;曲淼;包祖晓;王耘;马良;;抑郁症中医证候的贝叶斯网络研究[J];中医杂志;2008年11期
7 张琳园;许凤全;;抑郁症中医证候分型研究进展[J];河北中医;2012年03期
8 尹冬青;田金洲;时晶;马辛;苗迎春;贾z严,
本文编号:945651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zhongyixuelunwen/945651.html
最近更新
教材专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