针药结合促进腹腔镜结直肠癌术后胃肠功能恢复的疗效观察
本文关键词:针药结合促进腹腔镜结直肠癌术后胃肠功能恢复的疗效观察
【摘要】:研究目的:本研究应用流行病学方法,以随机对照为原则进行前瞻性研究,探讨并科学系统地评价电针足三里配合吴茱萸腹部热敷对促进腹腔镜结直肠癌术后胃肠动力恢复的影响及安全性,并形成技术操作规范,便于临床推广。研究方法:选取广东省中医院外五科住院行腹腔镜结直肠癌手术治疗患者60例,遵循随机对照的科研设计分为对照组(常规治疗组)30例及治疗组(电针足三里配合吴茱萸热熨组)30例,术后对照组给予常规基础治疗,治疗组在此基础上加电针双侧足三里、吴茱萸腹部热外敷,分别对两组患者术后肠鸣音恢复时间、首次排气、排便时间、首次恢复进食时间、术后住院天数、术后鼻胃管拔除时间,以及术前1天、术后第1、第3天血常规主要指标进行比较,初步得出结论。研究结果:(1)治疗组首次肠鸣音、首次排气排便时间、术后住院天数较对照组均明显缩短,组间差异有统计意义(P0.05)。(2)治疗组在改善纳差、脘腹胀满、腹痛、排便困难等临床症状优于对照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针药组术后鼻胃管拔除时间明显少于对照组,具显著性差异(P0.05)。(4)对两组患者进行安全性评价,于术前1天,术后第1、3天进行血常规检测,比较血常规主要指标白细胞总数(WBC)、中性粒细胞百分比(NEUT%)、血红蛋白(Hb)、血小板,结果显示P均0.05,两组间比较无明显差异。结论:电针足三里配合吴茱萸腹部热外敷可以明显缩短患者腹腔镜结直肠癌术后患者排气、排便时间、肠鸣音恢复时间、恢复进食时间及胃管拔除时间,而对术后第1、第3天的血常规检测与常规治疗组比较均无明显影响,初步证明其治疗安全性可靠。总之,通过此次临床观察,初步证明电针足三里配合吴茱萸腹部热外敷具有积极有效的临床意义,希望将来能对其作用机理进一步深入研究。
【关键词】:电针 足三里 吴茱萸 结直肠癌 胃肠功能
【学位授予单位】:广州中医药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6
【分类号】:R246.5
【目录】:
- 摘要3-4
- Abstract4-8
- 引言8-10
- 第一部分 文献综述10-18
- 一、西医对腹部术后胃肠功能紊乱的研究10-12
- (一) 胃肠运动的生理调节10
- (二) 术后胃肠功能紊乱的病因病机10-11
- (三) 西医对胃肠功能紊乱的治疗11-12
- 二、快速康复理论在微创外科迅速流行12-15
- (一) 快速康复在外科临床中的概念12-13
- (二) 快速康复在外科临床中的关键点13-15
- 三、中医学对术后胃肠功能紊乱的认识15-18
- (一) 中医对术后胃肠功能紊乱的认识15
- (二) 中医的治疗现状15-18
- 第二部分 实验研究18-28
- 一、一般资料与研究方法18-23
- (一) 研究目的18
- (二) 研究内容18
- (三) 结直肠癌诊断标准及病理分期18-19
- (四) 研究对象19-20
- (五) 研究方法20-23
- 二、结果23-25
- (一) 两组患者的一般情况比较23
- (二) 主要疗效指标对比23-25
- 第三部分 讨论25-28
- 一、肠鸣音恢复的意义及两组恢复时间比较25
- 二、经肛门自主排气的临床意义及两组首次肛门排气时间比较25
- 三、术后首次排便的重要性及两组间首次排便时间比较25-26
- 四、术后恢复进食的意义及两组术后首次进食时间的对比26
- 五、术后住院时间及两组疗效构成比观察的比较26
- 六、胃肠减压的意义及两组患者术后鼻胃管拔除时间的对比26-28
- 第四部分 结语28-29
- 一、结论28
- 二、本次课题研究存在的问题及展望28
- 三、展望28-29
- 参考文献29-31
- 附录31-33
- 致谢33-34
- 附件34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薛秀红;;腹腔镜结肠技术是否应该让步于肿瘤学原则?[J];中国普外基础与临床杂志;2013年08期
2 李生志;;经腹腔镜结直肠癌手术的选择与应用[J];中国社区医师(医学专业半月刊);2008年23期
3 ;前沿[J];人人健康;2013年24期
4 李洪林;李波;王峰;;腹腔镜结肠癌根治性切除术58例临床观察[J];现代预防医学;2012年15期
5 曾彪,黄坚;录像设备与腹腔镜结合新的经肛门直肠肿瘤切除术[J];中国内镜杂志;1999年01期
6 程龙庆;彭翔;邓建中;周永辉;;13年腹腔镜结直肠癌手术中转开腹原因分析[J];岭南现代临床外科;2013年06期
7 丁卫星;;腹腔镜结肠癌切除手术的现状与进展[J];临床外科杂志;2008年11期
8 王向阳;陈勇;庞典付;黄烨;张克难;冯安明;;腹腔镜结直肠癌根治性手术的临床疗效分析[J];中国普通外科杂志;2012年04期
9 董陈诚;钟漓;田小林;王振冉;;腹腔镜结直肠癌根治性手术的疗效分析[J];中国现代普通外科进展;2013年05期
10 易珉,柯美秀,陈光元;腹腔镜结扎器的制作与运用[J];湖北省卫生职工医学院学报;1995年02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6条
1 梁学志;王东文;曹晓明;;结核肾病理特点与后腹腔镜结核肾切除[A];第十五届全国泌尿外科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8年
2 陈静;陈荣;;腹腔镜结直肠次-全切除术的手术配合[A];2007年浙江省微创外科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07年
3 裘华森;余建法;张勤;李青;张琪;叶晓峥;;“三孔法”腹腔镜结肠肿瘤手术的临床初步应用[A];2005年浙江省外科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05年
4 叶志强;胡孝渠;张筱骅;;腹腔镜结直肠肿瘤根治术中转开腹的原因分析[A];2007年浙江省肿瘤外科学术年会暨温州医学会肿瘤分会第四届年会论文汇编[C];2007年
5 王腾祺;张志强;孙海滨;刘秀军;白学良;冯海平;庞健;;腹腔镜结直肠癌根治术手术技术的探讨[A];科技创新与经济结构调整——第七届内蒙古自治区自然科学学术年会优秀论文集[C];2012年
6 朱锦辉;王跃东;李伟;占小莉;;腹腔镜结直肠全及次全切除治疗家族性腺瘤性息肉病的应用探讨[A];2012年浙江省外科学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2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孙少丹;针药结合促进腹腔镜结直肠癌术后胃肠功能恢复的疗效观察[D];广州中医药大学;2016年
2 游松;腹腔镜结直肠癌术后并发症发生的危险因素的Meta分析[D];重庆医科大学;2016年
3 张剑明;腹腔镜结直肠癌根治术后并发症危险因素的回顾性队列研究[D];南方医科大学;2013年
4 张广东;腹腔镜结直肠切除术中转开腹风险因素分析及评分系统初步建立[D];青岛大学;2008年
5 兰润;腹腔镜结直肠癌根治术61例疗效观察[D];新疆医科大学;2012年
6 周智勇;腹腔镜结直肠癌根治术(附63例临床分析)[D];重庆医科大学;2011年
7 黄云;腹腔镜结直肠切除术与开腹结直肠切除术术后胰岛素抵抗的差异[D];第二军医大学;2009年
8 熊兵红;腹腔镜结直肠癌根治术对肿瘤细胞血循环转移影响的研究[D];重庆医科大学;2007年
9 刘晓彬;腹腔镜结直肠癌根治术与开腹手术术中及术后近期并发症的比较[D];吉林大学;2012年
10 王胜忠;ω-3脂肪酸对腹腔镜结直肠癌术后炎症反应的影响[D];中南大学;2013年
,本文编号:963935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zhongyixuelunwen/96393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