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医学论文 > 中医论文 >

针刺结筋病灶点、激痛点及传统经穴治疗KOA疗效评价研究

发布时间:2017-10-04 18:02

  本文关键词:针刺结筋病灶点、激痛点及传统经穴治疗KOA疗效评价研究


  更多相关文章: 膝骨性关节炎 激痛点 结筋病灶点 临床研究 经筋理论 肌筋膜


【摘要】:目的:通过比较针刺结筋病灶点、激痛点和传统经穴治疗KOA的临床疗效,讨论治疗KOA最佳治疗方案,总结比较经筋疗法与激痛点疗法治疗KOA的临床优势和起效特点,为改进现代针灸取穴方法,为针刺治疗KOA提供理论和临床依据。材料与方法:将2015年1月-2015年12月期间于沈阳军区总医院附属北方医院门诊及住院部确诊的137例KOA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3组,其中传统经穴组45例,结筋病灶点组46例,激痛点组46例。传统经穴组按照石学敏著七版《针灸学》教材选取穴位,采用新杏林牌0.35mm×50mm毫针针刺治疗,施以平补平泻手法,30min/次,1次/d,5d为一个疗程,连续治疗4个疗程;结筋病灶点组参照薛立功主编的《经筋理论与临床疼痛诊疗学》进行经筋辨证后,每个证型选用5-7个结筋病灶点进行针刺治疗,采用新杏林牌0.35mm×50mm毫针针刺治疗,施以平补平泻手法,留针30min,1次/d,5d为一个疗程,连续治疗4个疗程;激痛点组依照患者疼痛部位,选择相应的肌肉进行触诊,将激痛点行钳捏式定位并固定,采用新杏林牌0.35mm×50mm毫针进行针刺治疗,施以平补平泻手法,留针30min,1次/d,5d为一个疗程,连续治疗4个疗程。于治疗前、第2疗程、治疗后、随访4周时分别观察记录KOA患者的VAS分值、WOMAC分值,并依据评分进行疗效评价。结果:1治疗前三组的VAS疼痛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aP0.05),说明具有可比性。在治疗第2疗程后,三组间采用方差分析对比(bP0.05),说明三组间存在显著性差异;且在降低KOA患者VAS疼痛评分方面:激痛点组优于结筋病灶点组,结筋病灶点组优于传统经穴组。在疗程结束后,三组间采用方差分析对比(cP0.05),说明三组间不存在显著性差异。但两两比较后发现,在疗程结束后,结筋病灶点组和激痛点组与传统经穴组相比(eP0.05,fP0.05),均存在显著性差异,说明在降低VAS疼痛评分方面:结筋病灶点组和激痛点组均优于传统经穴组。随访时发现,三组间采用方差分析进行对比(dP0.05),说明结筋病灶点组的远期疗效优于激痛点组,而激痛点组却优于传统经穴组。2治疗前三组的WOMAC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aP0.05),说明具有可比性。在治疗第2疗程后,三组间采用方差分析对比(bP0.05),说明三组间存在显著性差异,在改善KOA患者WOMAC评分方面,激痛点组优于结筋病灶点组,而结筋病灶点组优于传统经穴组。在疗程结束后,三组间采用方差分析对比(cP0.05),发现三组间存在显著性差异,说明在改善KOA患者WOMAC评分方面:激痛点组优于结筋病灶点组,而后者亦优于传统经穴组。随访时发现,三组间采用方差分析进行对比(dP0.05),说明在改善WOMAC评分方面,激痛点组优于结筋病灶点组,而结筋病灶点组却优于传统经穴组。3疗程结束后评价疗效:传统经穴组治愈3例,显效20例,有效15例,无效7例,总有效率为84.4%。结筋病灶点组治愈6例,显效32例,有效6例,无效2例,总有效率为95.7%。激痛点组治愈7例,显效32例,有效6例,无效1例,总有效率为97.8%。疗程结束后评价疗效:传统经穴组治愈3例,显效20例,有效15例,无效7例,总有效率为84.4%。结筋病灶点组治愈6例,显效32例,有效6例,无效2例,总有效率为95.7%。激痛点组共治愈7例,显效32例,有效6例,无效1例,总有效率97.8%。与传统经穴组相比,aP0.01,bP0.01。结论:1三组在治疗膝骨性关节炎方面:结筋病灶点组与激痛点组无明显差别,但针刺激痛点与结筋病灶点均能有效治疗KOA,二者均优于传统针刺取穴,具有临床推广可行性;2第2疗程后三组VAS评分情况说明,与针刺结筋病灶点和传统经穴相比,针刺激痛点的即时效应更明显。即时疗效方面:激痛点组结筋病灶点组传统经穴组。在治疗一段时间,疗程结束后,针刺激痛点和针刺结筋病灶点相比则无明显区别,但二者均优于传统传统经穴组;3选择结筋病灶点进行针刺治疗KOA的远期疗效优于激痛点疗法和传统经穴组。远期疗效:结筋病灶点组激痛点组传统经穴组。
【关键词】:膝骨性关节炎 激痛点 结筋病灶点 临床研究 经筋理论 肌筋膜
【学位授予单位】:辽宁中医药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6
【分类号】:R246.9
【目录】:
  • 中文论著摘要4-6
  • 英文论著摘要6-9
  • 英文缩略语9-10
  • 前言10-11
  • 材料与方法11-18
  • 实验结果(附论文图片)18-23
  • 讨论23-33
  • 结论33-34
  • 本研究创新性的自我评价34
  • 参考文献34-39
  • 附录 综述39-55
  • 参考文献50-55
  • 知情同意书55-57
  • VAS评分表57
  • WOMAC表57-59
  • 个人简介59-60
  • 在学期间科研成绩60-61
  • 致谢61


本文编号:972044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zhongyixuelunwen/972044.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06625***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