冠心病痰热证中医四诊信息量表研制与应用研究
本文关键词:冠心病痰热证中医四诊信息量表研制与应用研究
【摘要】:目的:参照国际量表研制指南,以中医理论为基础,研制适用于冠心病痰热证患者的中医四诊信息量表,为冠心病痰热证的中医药疗效评价提供一种特异性的测评工具。本阶段研究将确立量表的理论框架及形成条目池并对其进行初步筛选,使该量表能够更加科学、客观的适用于临床疗效评价与诊断,为其评价及临床运用打下基础。方法:以中医整体观念和病证结合为理论框架,按照PRO量表研制的程序化方式,以及参考WHO生存质量量表发展模式及国外量表设计方法,提出冠心病痰热证四诊信息量表的预想概念结构模型。通过文献回顾、教材梳理、标准收集、专家咨询、患者访谈等方法确立条目池。再通过专家组对形成的条目池的条目内容进行归类、合并及拆分等修改,并作重要性评分。用专家组修改后的量表初稿作小范围的预调查(语言调适)再行修改后形成初选量表。收集140例冠心病痰热证患者,用冠心病痰热证四诊信息初选量表进行现场调查,回收的现场调查资料经离散趋势法、因子分析法、相关系数法、主观评价法及克朗巴赫系数法筛选出13个条目,后加入舌脉条目,组成正式量表。结果:初选量表共包含13个条目,离散趋势法分析条目结果显示13个条目的标准差均大于0.7,敏感性均较高,从敏感性方面评价13个条目均应被纳入量表;因子分析法结果显示:胸部灼热感均跨越两个公因子,且载荷系数无明显差异,肢体沉重在各公因子上的载荷系数均小于0.4,这两个条目代表性差,拟剔除;相关系数法结果显示:便秘、咯痰、胸部灼热感Spearman相关系数均大于0.4,独立性低予以剔除;主观评价法结果显示:咯痰、咳痰黄稠、胸部灼热感条目的出现频率低,重要性差,予以剔除;克朗巴赫系数法结果显示:分层分析后,口干条目剔除后量表的克朗巴赫系数升高,表明口干条目降低量表内部结构的一致性,拟剔除。专家咨询结果建议增加头晕条目。以上5种方法,只有3种或3种以上方法分析认为应剔除的条目才最终删除。结合条目分析及专家咨询结果,最终剔除胸部灼热感条目,增加条目头晕,形成冠心病痰热证中医四诊信息正式量表。结论:量表作为临床疗效评价的一种工具,是完成很多基础性的科学活动的重要载体,条目的筛选、条目池的建立是构建量表的重要基础。本课题组严格按照国际量表研制指南研制本量表,采用基础研究与临床研究相结合的方法筛选条目,使条目筛选得到最大程度的优化。开展临床调查,现场调查百余例患者,应用统计学分析方法进一步优化条目,五法并举,以期获得高效率条目,最终得出冠心病痰热证中医四诊信息量表,并将此量表应用于临床,对量表的反应度进行考评,结果显示量表反应度较好,可以初步应用于临床。
【关键词】:冠心病 痰热证 四诊信息量表 条目分析
【学位授予单位】:北京中医药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6
【分类号】:R259
【目录】:
- 摘要5-7
- Abstract7-9
- 英文缩略语9-10
- 第一部分 文献综述10-25
- 综述一 冠心病中医证候分型的研究进展10-17
- 1. 中医古籍对冠心病证候的记载10-12
- 2. 近现代文献对冠心病中医证型的记载12-13
- 3. 冠心病辨证分型的临床流行病学研究13
- 4. 冠心病中医辨证分型客观化研究进展13-17
- 综述二 冠心病中医特色量表研究进展17-22
- 1. 冠心病辨证分型与四诊信息的关系17-18
- 2. 冠心病中医证候量表研究现状18-20
- 3. 研制冠心病痰热证量表的意义及必要性20-22
- 参考文献22-25
- 前言25-28
- 参考文献27-28
- 第二部分 冠心病痰热证中医四诊信息量表的形成28-51
- 第一节 初选量表的形成28-32
- 1. 资料和方法28-29
- 2. 结果29-30
- 3. 小结30
- 4. 讨论30-32
- 第二节 正式量表的形成32-45
- 1. 资料和方法32-34
- 2. 结果34-42
- 3. 小结42
- 4. 讨论42-45
- 第三节 正式量表反应度临床验证45-50
- 1. 资料和方法45
- 2. 结果45-48
- 3. 小结48
- 4. 讨论48-50
- 参考文献50-51
- 第三部分 结语51-52
- 1.结论51
- 2.本研究创新性51
- 3.不足与展望51-52
- 第四部分 导师临床经验总结52-56
- 李平教授清心化痰法治疗痰热型胸痹心痛临床经验总结52-55
- 参考文献55-56
- 附录56-64
- 附录一 冠心病痰热证中医四诊信息量表56-58
- 附录二 专家咨询问卷58-63
- 附录三 心绞痛症状记分63-64
- 致谢64-65
- 在学期间主要研究成果65-66
- 个人简历66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焉石;樊长征;李友林;王伟;;中医四诊信息与形神一体观[J];中华中医药学刊;2007年12期
2 张启明;王义国;白舒霞;张明鑫;闫丽芳;张磊;于东林;王永炎;;四诊信息中的症状单元[J];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2008年11期
3 张启明;王义国;王永炎;;小便类症状单元的确认方法[J];中医杂志;2008年12期
4 王晓琳;王全年;;中医四诊信息的分类研究[J];河南中医;2011年01期
5 盛振文;朱化珍;刘国岩;;中医腹痛类四诊信息的规范化研究[J];黑龙江中医药;2011年03期
6 刘志斌;金艳涛;陈秀敏;;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年长患者与青年患者中医四诊信息的差异性研究[J];中国全科医学;2013年28期
7 李杰;从“潜证”谈四诊信息客观化的必要性[J];青海医药杂志;1994年S2期
8 李红;王全年;郅红艳;;四诊信息的三元体系分类[J];光明中医;2014年05期
9 简晖;查青林;罗颖颖;喻建平;于烨;刘学文;吕爱平;;从现代临床文献探讨糖尿病中医四诊信息的规律[J];江西中医学院学报;2007年01期
10 刘国萍;王忆勤;赵耐青;段艳霞;许朝霞;李福凤;燕海霞;董伟;;中医临床医生四诊信息判读及诊断一致性探讨[J];世界科学技术(中医药现代化);2010年03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9条
1 王忆勤;燕海霞;李福凤;郭睿;许朝霞;刘国萍;夏春明;颜建军;郝一鸣;何建成;钱鹏;徐t;肖香群;陈春凤;洪毓键;许文杰;;基于标记相关特征的多标记学习算法的中医心系四诊信息融合辨证模型的研究[A];全国第十二次中医诊断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1年
2 王忆勤;李福凤;汤伟昌;何建成;刘国萍;颜建军;郭睿;王广东;吴巧教;邸丹;钱鹏;夏春明;燕海霞;马天才;许朝霞;付晶晶;;中医四诊信息采集与分析方法(研究)探讨[A];中华中医药学会第九次中医诊断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8年
3 叶开伟;牛欣;;基于数字化、量化四诊信息的肾阴虚证临床观察[A];第四次全国中西医结合诊断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10年
4 史琦;赵慧辉;陈建新;杨易;王伟;;冠心病合并高血压或糖尿病患者四诊信息的网络描述[A];第三届全国中医药博士生优秀论文颁奖会议论文集[C];2012年
5 崔小磊;王贤良;毛静远;王恒和;张富亮;蔡辉;李国政;刘洪伟;;Delphi法在心力衰竭中医四诊信息条目筛选中的应用[A];第一届全国中西医结合心血管病中青年医师论坛论文汇编[C];2008年
6 李灿东;;中医证研究中值得注意的几个关系[A];中医药中青年科技创新与成果展示论坛论文集[C];2009年
7 李灿东;;中医证研究中值得注意的几个关系[A];自主创新与持续增长第十一届中国科协年会论文集(3)[C];2009年
8 李灿东;;中医证研究的思考与实践[A];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诊断专业委员会2009’年会论文集[C];2009年
9 潘志强;付晓伶;方肇勤;;荷瘤小鼠辨证论治的进一步研究[A];中华中医药学会中药实验药理分会第六届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06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3条
1 罗 忠;对中医药发展的几点思考[N];中国中医药报;2003年
2 成都市传染病医院副主任中医师 李林华;中医 轻医理重医术不可取[N];健康报;2011年
3 罗忠 广州中医药大学科技产业园;对中医药发展的几点思考[N];中国中医药报;2003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叶莹;基于数据挖掘技术的痰、饮辨证论治规律的比较研究[D];成都中医药大学;2011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7条
1 赵利;冠心病痰热证中医四诊信息量表研制与应用研究[D];北京中医药大学;2016年
2 李红;痢疾四诊信息及用药规律的三元体系研究[D];宁夏医科大学;2014年
3 彭晓奇;建立基于住院中风病人的四诊信息规范化采集方案的探索[D];广州中医药大学;2012年
4 汪蕾;腹部常见症状的规范研究[D];山东中医药大学;2009年
5 朱化珍;基于历代名医医案数据库的腹痛类症状规范研究[D];山东中医药大学;2009年
6 徐媚媚;不同分级高血压病中医四诊信息特征的临床研究[D];南京中医药大学;2007年
7 乔寒子;虚证四诊信息现场问卷采集的规范化研究[D];广州中医药大学;2012年
,本文编号:992330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zhongyixuelunwen/99233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