群体性事件的发生机理:权利视角
发布时间:2017-10-11 08:08
本文关键词:群体性事件的发生机理:权利视角
更多相关文章: 群体性事件 聚众闹事 特定多数 历史时期 解释框架 特定群体 社会秩序 规模性
【摘要】:正群体性事件是指,特定群体或不特定多数人聚合临时形成的耦合群体,通过没有合法依据的规模性聚集,以语言或肢体行为上的冲突来表达诉求、争取权益、发泄不满、制造影响,对社会秩序和社会稳定造成影响的事件。在新中国不同历史时期,群体性事件曾有不同的称谓:上世纪50—70年代,一般称为"群众闹事"、"聚众闹事";80年代以来,曾先后称为"群众性治安事件"、"突发事件"、"治安突发事件"、"治安紧急事件"、"突发性治安事件"、"紧急治安事件"、"群体性治安事件"等。很长一段时间内,官方对群体性事件的解释框架主要是"别有用心的坏分子+不明真相的群众"。上世纪50年代中后期,毛泽东在国内外新形势下提出了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对敌我矛盾和人民内部矛盾两种不同性质的矛盾进行区分。群众闹事属于人民
【作者单位】: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法学院;
【关键词】: 群体性事件;聚众闹事;特定多数;历史时期;解释框架;特定群体;社会秩序;规模性;
【分类号】:D631.43
【正文快照】: 群体性事件是指,特定群体或不特定多数人聚合临时形成的耦合群体,通过没有合法依据的规模性聚集,以语言或肢体行为上的冲突来表达诉求、争取权益、发泄不满、制造影响,对社会秩序和社会稳定造成影响的事件。在新中国不同历史时期,群体性事件曾有不同的称谓:上世纪50—70年代,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杨瑞清;余达宏;;论群体性事件的发生原因及其治理对策[J];江西社会科学;2005年10期
2 李金;;妥善处置群体性事件 维护社会稳定[J];吉林省社会主义学院学报;2005年04期
3 杨瑞清;辜静波;;关于弱势群体引发群体性事件的原因透析[J];求实;2005年12期
4 王玉龙;吕云涛;;健全能量释放机制,加强突发群体性事件的预防控制[J];台声.新视角;2005年06期
5 李新钰;蒋连舟;赵超;;试论农村群体性事件的原因与防范[J];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年06期
6 ;农村群体性事件应急处置四大机制[J];领导决策信息;2005年39期
7 麻彦伟;;乡镇政府处理群体性事件的原则[J];领导科学;2005年23期
8 余凌云;唐荧;;论群体性事件的预警机制[J];中国公共安全(学术版);2005年02期
9 李万和;有效预防和妥善处置群体性事件[J];公安研究;2005年02期
10 阳红光;浅谈群体性事件的处置[J];公安研究;2005年03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毕雁英;;群体性事件的性质及其根源分析[A];中国法学会行政法学研究会2010年会论文集[C];2010年
2 董v,
本文编号:1011410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falvlunwen/fanzuizhian/101141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