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民环境抗争的结果类型及其形成机制
本文关键词:农民环境抗争的结果类型及其形成机制
【摘要】:农民环境抗争的结果不尽相同。依照是否终止污染和是否得到补偿这两项关键行动目标的实现程度以及抗争行动是否结束,将农民环境抗争结果归纳为完全成功型、有限成功型、完全失败型和有限失败型等4种具体类型。对应4种类型,选取了4项农民环境抗争案例并比较不同抗争结果的形成机制,认为在当前顶层制度设计与基层制度实践存在分化的情况下,行动目标是否稳定可行、组织分工是否协调合理、关键资源是否充分可用可较恰当地解释农民环境抗争结果的差异性。此外,在"法治"与"善治"的理念约束下,政府不仅是社会治理的主体,也是农民动员争取的客体,因此更需正视并甄别利益受损农民的合理诉求,避免陷入道义与法理的双重困境。
【作者单位】: 河海大学公共管理学院;河海大学长三角环境与社会研究中心;
【关键词】: 农民环境抗争 结果类型 形成机制
【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大项目(13&ZD172);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青年项目(15CGL039)
【分类号】:D631.43;X32
【正文快照】: 环境抗争是社会公众环境维权意识开始觉醒并逐渐强化的具体表现。随着工业化、城镇化进程的加速推进,不仅众多乡镇企业直接制造并排放大量污染物,而且农村地区也间接承接城市的污染转移[1],农村环境污染问题在改革开放后的三十余年迅速凸显,由此导致的环境冲突事件呈递增态势[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盛智明;;组织动员、行动策略与机会结构 业主集体行动结果的影响因素分析[J];社会;2016年03期
2 罗亚娟;;差序礼义:农民环境抗争行动的结构分析及乡土意义解读——沙岗村个案研究[J];中国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5年04期
3 高新宇;许佳君;;权变式反向运动:社会转型期农民环境抗争的社会学阐释——Q村个案研究[J];河海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5年03期
4 陈占江;;制度紧张、乡村分化与农民环境抗争——基于湘中农民“大行动”的个案分析[J];南京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5年03期
5 吴阳熙;;我国环境抗争的发生逻辑——以政治机会结构为视角[J];湖北社会科学;2015年03期
6 陈涛;王兰平;;环境抗争中的怨恨心理研究[J];中国地质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5年02期
7 孙文中;;底层视角下的农民环境维权[J];华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4年04期
8 蒋培;;农村环境问题的三重维度——义村个案研究[J];河海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3年04期
9 付翠莲;;基于利益表达的农民集体行动——以闽西北J县的林权纠纷为例[J];中国行政管理;2013年08期
10 陈占江;包智明;;制度变迁、利益分化与农民环境抗争——以湖南省X市Z地区为个案[J];中央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3年04期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施国庆;吴上;;农民环境抗争的结果类型及其形成机制[J];河海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6年04期
2 童庆蒙;张俊飚;张露;;社会资本、政治效能与农村环境维权——基于CGSS2010的实证研究[J];华中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6年05期
3 曾祥明;;从共生到竞争:功能视角下的村办煤矿开发与国家治理[J];南京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6年02期
4 颜昌武;何巧丽;;中国环境群体性事件研究的评估与反思——基于CNKI(2006—2015)的文献分析[J];广东行政学院学报;2016年03期
5 王刚;;政府防治环境风险的行为模式——基于信息传导的分析视角[J];软科学;2016年04期
6 袁倩;;日本水俣病事件与环境抗争——基于政治机会结构理论的考察[J];日本问题研究;2016年01期
7 陈涛;杨悦;;环境抗争中底层群体的社会心理——基于蓬莱19-3溢油事件的案例阐释与拓展分析[J];中国地质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6年01期
8 姚娟;;基于日常经验的农民环境抗争—以我国东部两农村为例[J];四川环境;2015年06期
9 郎友兴;薛晓婧;;“私民社会”:解释中国式“邻避”运动的新框架[J];探索与争鸣;2015年12期
10 洪大用;龚文娟;;行进在快车道上的中国环境社会学[J];南京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5年04期
【二级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陈占江;包智明;;农民环境抗争的历史演变与策略转换——基于宏观结构与微观行动的关联性考察[J];中央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4年03期
2 陈涛;;中国的环境抗争:一项文献研究[J];河海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4年01期
3 张凤阳;;转型背景下的社会怨恨[J];学海;2014年02期
4 童志锋;;变动的环境组织模式与发展的环境运动网络——对福建省P县一起环境抗争运动的分析[J];南京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4年01期
5 唐国建;吴娜;;蓬莱19-3溢油事件中渔民环境抗争的路径分析[J];南京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4年01期
6 陈涛;李素霞;;“维稳压力”与“去污名化”——基层政府走向渔民环境抗争对立面的双重机制[J];南京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4年01期
7 张君;;农民环境抗争、集体行动的困境与农村治理危机[J];理论导刊;2014年02期
8 朱志玲;朱力;;从“不公”到“怨恨”:社会怨恨情绪的形成逻辑[J];社会科学战线;2014年02期
9 肖唐镖;;群体性事件中的暴力何以发生——对1189起群体性事件的初步分析[J];江苏行政学院学报;2014年01期
10 王军洋;;权变抗争:农民维权行动的一个解释框架——以生态危机为主要分析语境[J];社会科学;2013年11期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朱斌;注重从经济学角度构建企业家形成机制[J];领导科学;1998年07期
2 ;国务院办公厅转发国家发展计划委员会关于完善粮食价格形成机制意见的通知[J];陕西政报;1998年11期
3 田甲由;;国际经济规则的形成机制[J];知识经济;2014年06期
4 王文元;;改革价格形成机制是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一个重要环节[J];中央检察官管理学院学报;1993年01期
5 赵法生 ,张其中;市场非均衡形成机制与治理[J];理论学刊;1992年02期
6 ;吉林省人民政府办公厅转发省物价局关于完善粮食价格形成机制实施意见的通知[J];吉林政报;1998年15期
7 苏春林;论WTO规则对我国利率形成机制的冲击[J];理论与改革;2002年05期
8 王晴川;周群;;网络沉溺形成机制探析及相关模型建构[J];现代传播(中国传媒大学学报);2012年08期
9 韩勇;;我国公共部门服务型领导形成机制及优化对策探析——服务型政府建设的微观组织行为学视角[J];理论探讨;2013年04期
10 ;国务院办公厅转发国家发展计划委员会关于完善粮食价格形成机制意见的通知[J];河南政报;1998年07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6条
1 杨豹;彭勇;刘健;殷鑫铭;程永;秦林;;塔坪2~#滑坡的基本特征及形成机制分析[A];2010四川省水文、工程、环境地质学术交流会论文集[C];2010年
2 马惠民;马周全;;地下采煤与韩城电厂横山滑坡的形成机制[A];自然边坡稳定性分析暨华蓥山形变体形变趋势研讨会论文摘要集[C];1991年
3 包雄斌;苏爱军;练操;石纲;徐复兴;;羊角滑坡群的形成机制及其演化发展分析[A];第八届全国工程地质大会论文集[C];2008年
4 李广俊;;自贡市区滑坡的基本特征[A];岩石力学理论与工程实践[C];1997年
5 邵中勇;;鸡鸣寺滑坡的形成机制及稳定性力学分析[A];自然边坡稳定性分析暨华蓥山边坡变形趋势研讨会论文集[C];1991年
6 马惠民;马周全;;地下采煤与韩城电厂横山滑坡的形成机制[A];自然边坡稳定性分析暨华蓥山边坡变形趋势研讨会论文集[C];1991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肖国元;揭秘“价格形成机制”[N];证券时报;2011年
2 交通银行金融研究中心研究员 鄂永健;汇率形成机制改革别忽视了“有管理”[N];中国经济导报;2013年
3 记者 刘红;完善汇率形成机制是当前改革重点[N];金融时报;2014年
4 李远芳 中国社科院世界经济与政治研究所助理研究员;改革汇率形成机制 破解稳定与均衡两难[N];中国城乡金融报;2013年
5 马骏 德意志银行大中华区首席经济学家;目前的汇率形成机制难以持续的原因[N];中国城乡金融报;2010年
6 张泰欣;汇率形成机制改革亟待推进[N];中国证券报;2007年
7 吕冬 姚玉洁 王涛;央行探索利率市场形成机制[N];中国信息报;2014年
8 本报记者 赵晓强;汇率形成机制改革世人瞩目[N];经济日报;2005年
9 陈琦 记者 杨联民;保持力度 凝聚共识 创新方法 形成机制[N];中华工商时报;2014年
10 田俊荣;继续完善汇率形成机制[N];人民日报;2006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刘桑;政府采购网上交易价格形成机制设计及应用研究[D];重庆理工大学;2015年
2 马e,
本文编号:1014486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falvlunwen/fanzuizhian/101448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