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法律论文 > 治安法论文 >

被忘却的钟声:杨家屯的后抗争叙事

发布时间:2017-10-19 08:16

  本文关键词:被忘却的钟声:杨家屯的后抗争叙事


  更多相关文章: 群体事件 边缘体验 记忆 国家想象


【摘要】:群体抗争事件的研究持续在近些年的社会科学研究中占据显要地位,一方面是自上世纪90年代以来国内群体事件数量不断增长的社会现实,另一面也是要从社会稳定视角下对这种现实进行的一种积极反应。然而,大多数研究者都把主要关注点放在事件本身——起因、发展过程、各种合力所造就的结果等方面,对事件过后的事情少有问津。当然,曾经暗涌波动的村庄、社区、人群大多已在一种“柴米油盐酱醋茶”的生活秩序中重新安顿下来,但笔者发现,抗争事件在那些参与者当下的生活世界中的意义仍旧值得追问。杨家屯是吉林省的一个自然村屯,由于不合理摊派以及干群冲突等原因,杨家屯在1990年代初到本世纪初将近十年的时间内拒交农业税费,并通过告访、拒绝干部进村等多种形式与地方政府势力僵持。按着官方所言,杨家屯事件平息的时间点距今天已十数年有余,然而在田野过程中笔者却仍能感受到抗争事件在他们生活中的影响,其最为直接和集中的表达便是村民们普遍的边缘体验。如我在文章中所述,这种边缘体验并没有多少实际的依据,把它理解为一种被排斥的边缘想象也许更为合适,而在杨家屯人想象当中这种“排斥——被排斥”关系的另一端便是国家。由此,我们得到了杨家屯人关于国家的想象。不同于近些年知识界提倡“小政府、大社会”的逻辑预设,杨家屯人恰恰认为与国家关系的远、近正是其荣宠的曾经和边缘的当下的原因所在,他们是把国家置于中心地位,并通过对比与其亲疏远近的关系来确认自身的位置。而这种想象,正是他们边缘体验、记忆或重构抗争故事、期待国家关注这一系列行为的基础所在。杨家屯人的国家想象来自于他们生活和生产实践中的现实经验,诸如他们认为跟国家关系紧密能够得到更多的恩惠和资源,而疏远却处处受制。这种经验大概不谬,这也正是杨家屯人一直试图用他们经由历史和当下对比的实例想要告诉我的道理。但这种观察是局限的,由于视野、知识能力以及意识形态的缘故,他们很少能够对他们身处的环境做出完整的理解,但我们并不能否定他们洞察的能力,只不过这常常表现为一种直接的、受限经验的“部分洞察”。需要注意的是,上述这些并不能完整解释他们表现出来的局限性,其还牵涉到一种能动的选择,相信什么,如何解释身处的环境,他们总是有着自己经验的考量。笔者发现,在他们那里,国家是总体性的,且经过与他们自身的对置而成为可资利用的势力。当然,我们也不能据此批评他们过于功利主义的取向,因为这在某种程度上确是我们和他们曾经、也甚至是当下身处的政治的、文化的环境本身所具有的品相。国家的持续在场,以及其不管是位于前台、还是身居幕后的强有力影响,都是身处其中的我们所不能回避的现实,而这本身也许正是国家所一直试图构建的一套秩序。只不过,杨家屯的故事似乎还告诉我们,这种现实的秩序图景恰恰正是在一种国家和人民大众“一推一就”的过程中,通过一种合致而得以实现和强化的。
【关键词】:群体事件 边缘体验 记忆 国家想象
【学位授予单位】:中央民族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6
【分类号】:D631.43
【目录】:
  • 摘要3-5
  • ABSTRACT5-11
  • 小引11-12
  • 导论12-19
  • 一、杨家屯抗税之后故事的意义12-13
  • 二、当下的记忆13-15
  • 三、农民的“国家想象”15-19
  • 第一章 “边缘”的杨家屯19-24
  • 第一节 进入19-20
  • 第二节 边缘:被排斥的想象20-22
  • 第三节 杨家屯是“白区”?22-24
  • 第二章 受到“荣宠”的杨家屯24-34
  • 第一节 杨家屯24-26
  • 第二节 “荣宠”时期26-31
  • 一、共产党到来26-28
  • 二、“荣宠”时期28-30
  • 三、“荣宠”何以维持30-31
  • 小结31-34
  • 第三章 边缘感:“官司”的记忆34-49
  • 第一节 “官司”34-37
  • 一、起因34-36
  • 二、转折36
  • 三、收尾36-37
  • 第二节 被遗忘的记忆37-39
  • 第三节 重构的记忆39-42
  • 第四节 话语的力量42-43
  • 第五节 边缘人:杨田林43-46
  • 小结46-49
  • 第四章 国家想象:边缘话语背后的逻辑49-61
  • 第一节 春天49-50
  • 第二节 农业生产50-57
  • 一、生产安排50-52
  • 二、产出和投入52-55
  • 三、合作社55-57
  • 第三节 闲时务工:作为补充的经济57-58
  • 小结58-61
  • 第五章 结语61-63
  • 尾声63-64
  • 参考文献64-67
  • 附录67-68
  • 后记68-70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突发性群体事件的防范及调控[J];学术界;2002年06期

2 李一平;突发性群体事件的成因及防范[J];中州学刊;2002年05期

3 张爱民;;当前我国突发性群体事件的特点及效应评价[J];世纪桥;2007年07期

4 彭茂庭;;妥善处理突发性群体事件 构建和谐新农村[J];全国商情(经济理论研究);2008年10期

5 冉云飞;;群体事件何以一再发生[J];同舟共进;2008年08期

6 于建嵘;;群体事件:2009年想说少点不容易[J];决策探索(上半月);2009年01期

7 汤;邵道生;;应正确处理“突发性群体事件”[J];当代社科视野;2009年03期

8 梁婷;;群体事件的社会效应及对策分析[J];今日南国(理论创新版);2009年05期

9 罗成琳;李向阳;;突发性群体事件及其演化机理分析[J];中国软科学;2009年06期

10 杜骏飞;;网络群体事件的类型辨析[J];国际新闻界;2009年07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李月球;;农村突发性群体事件的原因及其对策研究[A];“新一轮西部大开发与贵州社会发展”学术研讨会暨贵州省社会学学会2010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0年

2 张国;;新时期政府应对群体事件的基本原则[A];2012城市国际化论坛——世界城市:规律、趋势与战略选择论文集[C];2012年

3 赖安婷;方平;;群体事件中群体情绪的传播途径及其影响因素[A];第十五届全国心理学学术会议论文摘要集[C];2012年

4 杜震华;;对新形势下应对和处置突发性群体事件的实践与思考[A];犯罪防控与平安中国建设——中国犯罪学学会年会论文集(2013年)[C];2013年

5 贾鼎;;基于公众参与视角的环境治理中群体事件发生机制研究[A];第七届珞珈国是论坛论文集[C];2013年

6 蒋佳瑜;;群体事件中的国家被害角色解析[A];中国犯罪学学会第十八届学术研讨会论文集(下册)[C];2009年

7 解坤;武艳艳;;群体事件的应对策略——运用利益分析方法分析[A];当代法学论坛(2011年第2辑)[C];2011年

8 齐冬梅;王晓霞;;网络群体事件预防与政府网站功能研究[A];2010年中国社会学年会——“社会稳定与危机预警预控管理系统研究”论坛论文集[C];2010年

9 马天山;;民族性群体事件有效处置法律问题研究[A];探索 创新 求实——青海省“十一五”时期理论和实践研究成果汇编(下)[C];2011年

10 廖小东;曹文波;;民族地区突发性群体事件与政府危机管理研究[A];中国行政管理学会2011年年会暨“加强行政管理研究,推动政府体制改革”研讨会论文集[C];2011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中共乐清市委党校高级讲师 林仕川;坚持“四用”处理好突发性群体事件[N];温州日报;2009年

2 吴杭民;恶性群体事件背后都有腐败[N];法制日报;2013年

3 特派记者 李文生;群体事件处理应纳入法治轨道[N];深圳特区报;2013年

4 本报记者 宋菁;群体事件纳入地方官考核[N];21世纪经济报道;2013年

5 记者 王治国;全国规模性群体事件明显下降[N];检察日报;2013年

6 中国社会科学院社会学所研究员 邵道生;正确处理“突发性群体事件”[N];社会科学报;2009年

7 驻马店市驿城区法院审委会委员、庭长,中国法学会会员,,法律硕士 陈升阳;关于跨区域性群体事件的成因及对策[N];驻马店日报;2009年

8 厦门大学教授 谢泳;设法解决群体事件中谈判者缺席问题[N];南方周末;2007年

9 中国社科院社会问题研究中心主任 于建嵘;群体事件会越来越少吗[N];南方周末;2009年

10 记者 莫小松;积极预防妥善处置突发性群体事件[N];法制日报;2012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3条

1 罗成琳;突发群体事件演化及其应对预案构建研究[D];哈尔滨工业大学;2009年

2 王雷;基于系统动力学的群体情绪传播机制与影响因素研究[D];首都师范大学;2013年

3 单虎;面向群体性突发公共事件的应急管理方法研究[D];合肥工业大学;2014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武雪洁;突发性群体事件中的利益冲突及协调研究[D];重庆大学;2010年

2 曹嘉霖;网络群体事件演化机理研究[D];上海交通大学;2012年

3 欧男;我国非政府组织参与突发性群体事件治理研究[D];内蒙古大学;2012年

4 金研;网络群体事件诱发机制与应对策略研究[D];燕山大学;2012年

5 王卉;农村失地型群体事件治理机制研究[D];沈阳师范大学;2015年

6 宋陆;网络群体事件政府执法回应研究[D];山西大学;2015年

7 谢聪;微博谣言的形成机制与防控对策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15年

8 李振华;公安机关基层警力应对群体事件的策略研究[D];江西师范大学;2014年

9 吴卉;突发事件中大学生群体微博舆情的分析及引导[D];江西财经大学;2015年

10 芮松;高职院校学生群体突发事件的成因与防控[D];湖南农业大学;2014年



本文编号:1060028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falvlunwen/fanzuizhian/1060028.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6642c***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