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法律论文 > 治安法论文 >

风险社会理论视域下邻避事件的治理困境与合作化解研究

发布时间:2017-10-19 20:48

  本文关键词:风险社会理论视域下邻避事件的治理困境与合作化解研究


  更多相关文章: 邻避事件 风险 合作 政府信任


【摘要】:选取何种方式治理邻避事件应当从考察邻避事件的特质入手。当今时代,是一个充满着不确定性和风险危机的时代,风险社会成为全球化时代的重要表征,风险渗入到当代社会的方方面面。当下所发生的邻避事件也不例外,产生了新特性。在风险社会理论视域中审视邻避事件,可以更好地理解邻避事件所具有的特殊性质。通过分析,邻避事件与风险特性具有如下内在契合性:一方面,风险既是客观的存在,又是主观的建构,邻避事件中公众对于邻避设施可能产生的风险的感知也是基于客观风险的主观建构,不同人群对于邻避风险的感知很可能不同;另一方面,风险表现为高度复杂性和不确定性,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邻避设施的技术含量越来越高,它所可能产生的风险也是高度复杂性和不确定性的。邻避事件的特殊性让当前邻避事件的治理陷入困境,通过对余杭事件的过程性分析,结合邻避事件的特性,反思邻避事件的治理困境具体表现在三大方面:第一,“有组织的不负责任”的出现。由于邻避风险是多主体共造的风险,与此相对的,风险责任也相应分散,加之官僚制之下,相关的责任机构会产生相互推卸、扯皮的乱象,造成了有组织的不负责任的情况出现;第二,政府信任的流失。由于风险是主观性与客观性的统一,作为社会放大站的公众和媒体等都会自发建构风险,客观的风险逐步加上了主观的色彩,演化为各种谣言,挤占了真相的空间,摧毁了政府信任;第三,由于邻避设施所产生的风险多是具有高度复杂性和不确定性的,这些特性打破了科学对理性的垄断,政府-专家决策模式不再具有说服力,公众便会自发地用“亚政治”来开放政治的边界,消解了政府的权威性。传统的治理模式在治理邻避事件时会陷入困境的根源主要有两点:首先,在治理理念上,政府表现为唯科技理性,排除了社会价值,造成决策模式的封闭性,决策结果偏离公共性,邻避事件的特性决定了邻避事件的相关决策必须要综合科技理性和社会价值,否则将影响结果的公共性;其次,在治理模式上,政府表现为控制导向,治理模式失灵。邻避事件的特性表明传统治理模式中,政府试图控制的对象不再具有可控性,这主要体现在两方面:一方面,日益发达的网络媒体与风险的主观建构性交织之下,公众的态度不再可控;另一方面,高科技的介入,邻避设施可能产生的风险也不再可控。除此之外,政府自身所奉行的官僚体制在邻避事件的治理中也体现出其弊端,效率低下并出现了有组织地不负责任的现象。可见,这种试图以确定性控制不确定性,以封闭性应对开放的风险的控制式治理模式已经失灵。唯科技理性的治理理念、控制导向的治理模式必须以一种更为开放的,强调主体的多元化与平等化参与的,以共识为导向的,以增加公共利益为最终目标的方式所取代,这就是合作,合作是整合科技理性与社会价值的必然路径,是应对治理模式失灵的必然选择。以合作的方式化解邻避事件治理困境,首先必须要从合作主体的价值重塑开始。包括重新定位政府的公共责任,积极培育公众的公共精神以及共同营造政府信任关系;在这样的价值指导之下,通过赋予风险定义权、及时有效的风险沟通以及共同参与决策等行为模式,这样,邻避事件治理困境便得以化解。
【关键词】:邻避事件 风险 合作 政府信任
【学位授予单位】:南京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5
【分类号】:D631.43
【目录】:
  • 中文摘要4-6
  • Abstract6-10
  • 绪论10-21
  • 一、选题目的与意义10-11
  • 二、国内外研究综述11-18
  • 三、研究方法与写作思路18-21
  • 第一章 风险社会理论视域下邻避事件的特性分析21-29
  • 第一节 邻避事件相关概念界定21-24
  • 一、邻避设施21-22
  • 二、邻避情结与邻避事件22-24
  • 第二节 邻避事件的风险特性24-29
  • 一、风险的特性24-27
  • 二、邻避事件与风险特性的内在契合27-29
  • 第二章 邻避事件的治理困境:以余杭中泰垃圾焚烧厂事件为例29-44
  • 第一节 余杭中泰垃圾焚烧厂事件发生轨迹31-36
  • 一、初始阶段:政府直接公布选址结果32-33
  • 二、酝酿阶段:附近居民联合抵制33
  • 三、发酵阶段:偷偷驶入的施工车辆33-35
  • 四、爆发阶段:群体性事件的激烈上演35-36
  • 第二节 风险社会理论视域下邻避事件的治理困境36-44
  • 一、风险责任分散与有组织的不负责任36-38
  • 二、风险的社会建构与政府信任的流失38-41
  • 三、科学理性垄断的打破与政府权威的消解41-44
  • 第三章 邻避事件治理的困境根源与化解困境的路径选择44-53
  • 第一节 邻避事件治理的困境根源44-49
  • 一、治理理念的唯科学理性44-47
  • 二、治理模式的控制导向47-49
  • 第二节 化解邻避事件治理困境的路径选择49-53
  • 一、合作是整合科学理性与社会价值的理念要求50-51
  • 二、合作是应对传统治理模式失灵的现实需求51-53
  • 第四章 合作化解邻避事件治理困境的主要举措53-65
  • 第一节 合作主体的价值重塑53-58
  • 一、重新定位政府的公共责任53-55
  • 二、积极培育公众的公共精神55-57
  • 三、共同营造良好的信任关系57-58
  • 第二节 合作机制的系统建构58-65
  • 一、合作的基础:相互承认的风险定义权58-60
  • 二、合作的桥梁:及时有效的风险沟通60-62
  • 三、合作的保障:平等参与的决策模式62-65
  • 结束语65-66
  • 参考文献66-71
  • 后记71-73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73-74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9条

1 牛庆燕;;“科技理性”的伦理困惑与科技决策的价值选择[J];北方论丛;2009年05期

2 黄津孚;论机遇与风险的关系[J];福建论坛(人文社会科学版);2004年06期

3 丁煌;浅谈政策有效执行的信任基础[J];理论探讨;2003年05期

4 王秀山;社会危机管理中的心理契约[J];理论月刊;2005年02期

5 乌尔里希·贝克,郗卫东;风险社会再思考[J];马克思主义与现实;2002年04期

6 乌尔里希·贝克 ,王武龙;从工业社会到风险社会(上篇)——关于人类生存、社会结构和生态启蒙等问题的思考[J];马克思主义与现实;2003年03期

7 杨雪冬;全球化、风险社会与复合治理[J];马克思主义与现实;2004年04期

8 金太军;;政府公共危机管理失灵:内在机理与消解路径——基于风险社会视域[J];学术月刊;2011年09期

9 陈宝胜;;邻避冲突基本理论的反思与重构[J];西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3年06期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龙兴海;[N];光明日报;2007年



本文编号:1063261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falvlunwen/fanzuizhian/1063261.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ab788***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