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市龙岗区南湾街道群体性劳资事件处置分析与措施
发布时间:2017-10-26 23:07
本文关键词:深圳市龙岗区南湾街道群体性劳资事件处置分析与措施
【摘要】:改革开放35年来,中国经历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成功实现了从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到充满活力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伟大历史转折。劳资关系,作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最基本、最核心、最广泛的社会关系,在国民经济建设中具有不可估量的重要作用。持续优化劳资关系能促进社会经济的良性发展,与社会的长治久安密切相关,与我国实现经济发展方式“又好又快”的转变密不可分,构建和谐的劳资关系是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基础,已然是社会共识。劳动关系建立的双方——劳方与资方的利益对抗是天然存在的,特别经济转型期,国内外经济环境的剧烈变动下,劳资双方的冲突和矛盾不容回避,并逐步演变出群体性劳资事件的常态化。然而,现今的群体性劳资事件处置仍存在很多的不足之处,与现代西方发达国家相比较仍有相当的差距。龙岗区南湾街道办是全国较早开展构建和谐劳动关系建设的单位之一,伴随着内外经济的剧烈变化,劳资纠纷案件保有量仍在高位运行,群体性事件、重大劳资案件频发,劳资争议案件高位运行,法外诉求案件占比逐年大幅递增。在现实与理想矛盾冲突中,深圳不得不面临众多的挑战:劳方需求和资方利益在某个维度上的艰难调和,国内外经济情势对劳资双方的深层次影响,服务型政府柔性和刚性措施的运用以及处置中对维权与维稳的艰难平衡。本文以深圳市龙岗区南湾街道办群体性劳资事件大量案例和基础数据为研究内容,从工作实际出发,通过梳理和分析当前群体性劳资事件管理现状、群体性劳资事件多发领域、群体性性劳资纠纷多发问题,结合经典案例,致力于提出切实可行的对策,通过探索运用实证研究和理论研究、比较研究、系统研究、文献研究、问卷调查、案例分析等方法,分析揭示其存在的问题,为研究提供典型的经验材料,并借鉴比较西方发达国家地区的成熟经验,探索在有限资源下,高效妥善的处置群体性劳资事件,探寻一条符合当前环境下的机制运行模式,回应深圳在群体性事件处置在现实中的困境与挑战,力求为其他各区、各市提供可供参考的思考样本,从更深层面讲,对维护广大弱势群体,协调劳资双方矛盾,提出完善的措施和对策,对满足劳资双方日益增长的法律需求,保障社会安定、经济平稳,维护社会公平和正义的具有一定意义。
【关键词】:深圳市南湾街道 群体性劳资事件 分析与措施
【学位授予单位】:哈尔滨工业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5
【分类号】:D631.43;D922.5
【目录】:
- 摘要4-5
- Abstract5-10
- 第1章 绪论10-19
- 1.1 问题的提出10-13
- 1.1.1 研究背景10-11
- 1.1.2 研究的目的及意义11-13
- 1.2 国内外研究的现状13-17
- 1.2.1 国外研究的现状13-15
- 1.2.2 国内研究的现状15-17
- 1.3 本文的主要框架17-19
- 1.3.1 研究的主要方法17-18
- 1.3.2 研究的主要内容18-19
- 第2章 深圳市南湾街道劳资纠纷管理现状及国外经验借鉴19-40
- 2.1 深圳市南湾街道劳动管理的基本情况19-20
- 2.1.1 南湾街道企业及用工概况19
- 2.1.2 南湾街道劳资案件数据19-20
- 2.2 南湾街道群体性劳资纠纷调解机构及调处渠道分析20-30
- 2.2.1 群体性劳资纠纷的处置级别20-22
- 2.2.2 南湾街道劳资纠纷调解机构22-25
- 2.2.3 南湾街道劳资纠纷调处渠道分析25-30
- 2.3 多领域问题引发南湾街道群体性劳资纠纷30-34
- 2.3.1 补偿金基数和年限的规定引发经济补偿金问题30-31
- 2.3.2 转型升级和总部经济引发的企业搬迁问题31
- 2.3.3 三来一补企业转型引发的企业责任主体认定问题31-33
- 2.3.4 劳务派遣暂行条例引发的劳务派遣领域问题33-34
- 2.4 国外先进经验及借鉴34-39
- 2.4.1 兼顾三方的美国模式34-35
- 2.4.2 唯意志的英国模式35-37
- 2.4.3 社会合作伙伴的德国模式37
- 2.4.4 国外先进经验的借鉴37-39
- 2.5 本章小结39-40
- 第3章 南湾街道群体性劳资纠纷多发的问题分析40-51
- 3.1 法律条文内容和法律援助机制滞后40-42
- 3.1.1 劳动关系的认定不清晰40
- 3.1.2 法律条文对接不协调40-41
- 3.1.3 法律援助机制滞后41-42
- 3.2 经济政策调整增加劳资压力42-45
- 3.2.1 产业调整和城市更新带来客观压力42-43
- 3.2.2 综合用工成本不断上升43-45
- 3.2.3 劳资双方根本利益对立45
- 3.3 管理体系设置不协调45-48
- 3.3.1 处置部门存在权责交叉现象45-46
- 3.3.2 现有执法队伍人员难以满足社会需求46-47
- 3.3.3 现有社工服务难以满足社会需求47-48
- 3.4 处置工作保障基础薄弱48-50
- 3.4.1 缺乏基层应急基金提供的物质支持48
- 3.4.2 缺乏与联动处置力量的有效衔接48-49
- 3.4.3 缺乏应对新生代劳务工的宣传方式和平台49-50
- 3.5 本章小结50-51
- 第4章 南湾街道群体性劳资纠纷的处置措施51-65
- 4.1 法律法规条文和法律援助的完善措施51-56
- 4.1.1 通过法律手段解决法外诉求51-53
- 4.1.2 修订完善法律法规条文53-55
- 4.1.3 法律援助的完善措施55-56
- 4.2 推进劳资双方的诚信沟通56-59
- 4.2.1 提供标准格式的工资计算方法56-57
- 4.2.2 提升企业的用工管理水平57-58
- 4.2.3 完善社工服务58-59
- 4.3 管理机制的健全措施59-61
- 4.3.1 管理职能与服务职能分离59-60
- 4.3.2 提升社工人员服务能力不足60
- 4.3.3 健全合理的处置人员激励机制60-61
- 4.4 提升公务服务水平61-64
- 4.4.1 设立基层应急保障备用金61
- 4.4.2 明确群体性劳资事件的事权单位61-62
- 4.4.3 创建和谐劳动示范区62-63
- 4.4.4 加快微电子政务宣传平台的建设63-64
- 4.5 本章小结64-65
- 结论65-66
- 参考文献66-71
- 后记71-72
- 个人简历72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3条
1 左秀美;郭婕;;法律援助的国际视野[J];中国司法;2009年09期
2 赵薇;;西方劳资关系理论、实践及借鉴意义[J];生产力研究;2007年05期
3 赵曙明;;国外集体谈判研究现状述评及展望[J];外国经济与管理;2012年01期
,本文编号:1100840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falvlunwen/fanzuizhian/110084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