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民工劳资群体性事件参与意愿影响因素研究
本文关键词:农民工劳资群体性事件参与意愿影响因素研究
【摘要】:利用Logistic模型对影响农民工劳资群体性事件参与的因素进行实证分析。研究表明:年龄越大,参与劳资群体性事件的意愿越低;男性比女性参与劳资群体性事件的意愿更强;文化水平越高,参与劳资群体性事件的意愿越低;对组织的满意度与参与意愿负相关;平级沟通越多,参与群体性事件的意愿越强;入职渠道的市场化程度越高,参与群体性事件的意愿越低。组织可以通过农民工培训、制订符合农民工发展职业规划、改变组织沟通方式等措施来降低农民工参与意愿,从而减少劳资群体性事件的发生。
【作者单位】: 湖北工业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
【关键词】: 群体性事件 劳资冲突 参与意愿
【基金】: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青年项目(14YJC630219)
【分类号】:F323.6;D631.43
【正文快照】: 一、问题的提出当前,我国社会已经进入利益格局调整的关键时期,其突出的特征是社会流动与社会分化加速,社会冲突和矛盾增多。中国社会科学院2013年发布的《社会蓝皮书》指出:“近年来,每年因各种社会矛盾而发生的群体性事件多达数万起甚至十余万起,群体性事件的形成原因,以征
【共引文献】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陈淑娟;牛甫;;消费信任研究述评[A];Proceedings of Conference on Psychology and Social Harmony(CPSH2011)[C];2011年
2 孙远太;;国企变革与工人行动——立足转型社会的思考[A];2008年度上海市社会科学界第六届学术年会文集(青年学者文集)[C];2008年
3 金涛;吴新慧;;农民工利益诉求与利益表达——基于浙江的调查[A];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与青少年发展研究报告——第八届中国青少年发展论坛暨中国青少年研究会优秀论文集(2012)[C];2012年
4 陈晓燕;戴万稳;;辱虐管理对员工服务破坏影响的边界条件探索[A];第八届(2013)中国管理学年会论文集(选编)[C];2013年
5 姜晓萍;;统筹城乡中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研究——以四川成都市为案例[A];回归社会:中国社会建设之路[C];2011年
6 马丹丹;;温暖的社会纽带——郊区社会变迁的集体记忆与经验[A];国家治理:民主法治与公平正义——上海市社会科学界第十届学术年会文集(2012年度)政治·法律·社会学科卷[C];2012年
7 杜仕菊;陈功;;中国传统诚信观及其对当代廉政建设的功用研究[A];马克思主义与文化新自觉——上海市社会科学界第十届学术年会文集(2012年度)马克思主义研究学科卷[C];2012年
8 曾凡斌;;互联网使用在“群体性事件”政治参与的影响研究[A];中国传媒大学第七届全国新闻学与传播学博士生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13年
9 陈晓燕;戴万稳;;辱虐管理对员工服务破坏影响的边界条件探索[A];第八届(2013)中国管理学年会——组织行为与人力资源管理分会场论文集[C];2013年
10 唐贵瑶;胡冬青;吴隆增;陈扬;;辱虐管理对员工人际偏差行为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的研究[A];第八届(2013)中国管理学年会——组织行为与人力资源管理分会场论文集[C];2013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黄萍;经济全球化背景下国家主权原则研究[D];大连海事大学;2010年
2 文鹏;转型背景下企业绩效考核目的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10年
3 高玮;市场集中度、竞争与商业银行绩效[D];南开大学;2010年
4 张淑东;人力资源资本化的市场意识前提研究[D];吉林大学;2011年
5 陶宇;单位制变迁背景下的集体记忆与身份建构[D];吉林大学;2011年
6 付刚;奥尔森集体行动理论研究[D];吉林大学;2011年
7 李小妹;我国省部产学研平台建设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11年
8 桂家友;中国城乡公民权利平等化问题研究(1949-2010)[D];华东师范大学;2011年
9 程丽娜;当代台湾地区精英嬗变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1年
10 陈华;互联网社会动员的初步研究[D];中共中央党校;2011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王凯;由人格化到体制化[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2 郑宝明;韩国民主转型研究[D];中国海洋大学;2010年
3 曾理汉;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社会现代化与稳定研究[D];湖南工业大学;2010年
4 林美如;大学生村官社会适应问题研究[D];福建师范大学;2010年
5 富荣;利益集团对当前我国政治发展的影响[D];沈阳师范大学;2011年
6 马旭;体制洞背景下的信访研究[D];沈阳师范大学;2011年
7 张箫;集体行动缘何失败[D];沈阳师范大学;2011年
8 周毅华;叙利亚威权主义政治及其转型研究[D];西北大学;2011年
9 石逸文;毛泽东处理群体性事件思想论析[D];河南大学;2011年
10 张平;利普塞特经济发展与民主政治相关性理论分析[D];吉林大学;2011年
【二级参考文献】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3条
1 李培林 中国社会科学院社会学研究所;[N];中国社会科学报;2010年
2 记者 林小昭;[N];第一财经日报;2010年
3 本报记者 龙飞;[N];中国经营报;2010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赵廷彦;转型期东北区域社会突发事件生成原因及演化机制研究[D];吉林大学;2009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王生博;空间因素对国企职工集体行动的影响研究[D];西北师范大学;2009年
,本文编号:1132311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falvlunwen/fanzuizhian/113231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