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废止劳教后的保安处分改革
本文关键词:我国废止劳教后的保安处分改革
【摘要】:我国在废止劳动教养之后近期的刑罚改革方向,应当立足于维持我国既有的"小刑法观念"和基本刑罚制度,对部分"类劳动教养性质"之保安处分进行适当的"小修改",将其改革重点放在有效实现具有中国特色的保安处分合法化改造。为此,我国应在借鉴吸纳西方经验的基础上尽快完善我国保安处分制度方案,合理诠释我国保安处分制度的刑事政策原理和基本法理,通过保守的刑法解释实现保安处分实践中的谨慎限缩适用。
【作者单位】: 四川大学法学院;
【基金】:2012年度国家社科基金项目重点课题“刑法解释原理与实证问题研究”(项目编号:12AFX009)的阶段性成果
【分类号】:D926.8;D924.1
【正文快照】: 2013年,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在《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中明确宣布“废止劳动教养制度”,全国人大常委会通过了《关于废止有关劳动教养法律规定的决定》,标志着我国经历了半个多世纪的劳动教养制度被正式废止。学界对于这一重大法治事件反应十分热烈,断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张建伟;;监禁权专属原则与劳动教养的制度困境[J];法学研究;2008年03期
2 胡学相;孙雷鸣;;对人身危险性理论的反思[J];中国刑事法杂志;2013年09期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高仕银;;罪刑法定明确性原则的本土化进路——以域外明确性判断标准考察为基础的展开[J];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1年01期
2 刘士心;;不纯正不作为犯罪中先行行为引起的义务研究[J];北方法学;2007年06期
3 张志钢;;刑法渊源概念的再界定——基于司法视角的观察[J];研究生法学;2010年06期
4 王莉君;王丹;;论紧急状态下生命权冲突的解决原则[J];朝阳法律评论;2009年02期
5 凌萍萍;;被害人承诺能力研究[J];当代法学;2010年04期
6 张苏;;刑法目的视阈下的刑法解释[J];东方法学;2010年06期
7 何荣功;;论实行行为的危险及其判断[J];法律科学(西北政法学院学报);2007年01期
8 周少华;;刑罚的内部功能解释[J];法律科学(西北政法学院学报);2007年03期
9 车浩;;论刑法上的被害人同意能力[J];法律科学(西北政法大学学报);2008年06期
10 徐德华;;犯罪结果新探[J];湖北社会科学;2008年07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4条
1 林维;;论精神病与刑事责任能力的判定[A];犯罪学论丛(第六卷)[C];2008年
2 张霞;;保安处分——我国劳动教养制度改革进路[A];中国犯罪学学会第十八届学术研讨会论文集(下册)[C];2009年
3 姚树举;;论刑法第三条的立法技术:逻辑结构与立法语言[A];贵州制约逻辑学会2013年“获取新知”专题研讨会——弘扬获取新知的思想 开发振兴贵州的智慧论文集[C];2013年
4 姚树举;;论刑法第三条的立法技术:逻辑结构与立法语言[A];2013年“获取新知”专题研讨会——弘扬获取新知的思想 开发振兴贵州的智慧论文集[C];2013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许青松;间接正犯研究[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2 张少林;被害人行为刑法意义之研究[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3 李晓欧;不纯正不作为犯研究[D];吉林大学;2011年
4 邓多文;论刑法的合理性解释[D];西南政法大学;2010年
5 丁天球;比较法视野中的刑法不溯及原则的宪政分析[D];中国政法大学;2006年
6 赵丙贵;想象竞合犯研究[D];吉林大学;2006年
7 王凯石;刑法适用解释研究[D];西南政法大学;2006年
8 杜澎;环境刑法的基本原理[D];西南政法大学;2006年
9 陈世伟;论共犯的二重性[D];西南政法大学;2006年
10 朱平;刑法实行行为论[D];中国政法大学;2007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谭轶城;论刑法评价中的禁止重复评价原则[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2 陈婧;不作为犯的理论研究与立法完善[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3 陈晓,
本文编号:1139168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falvlunwen/fanzuizhian/113916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