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法律论文 > 治安法论文 >

论目的行为论及目的论犯罪论体系

发布时间:2017-11-07 06:24

  本文关键词:论目的行为论及目的论犯罪论体系


  更多相关文章: 目的行为论 目的论犯罪体系 主观构成要件要素 行为无价值


【摘要】:行为理论一直是德国理论界研究的核心,它既有在本体论范畴中独立研究作为犯罪基底的行为的意义,也有作为犯罪论体系的建构基础、结合犯罪论体系讨论的意义。而韦尔策尔的目的行为论是众多行为理论中具有重大转折意义的理论,起到了承上启下的作用。日本刑法学家木村龟二博士曾经说过:“当今写刑法总论的人,无论是采主观主义立场还是采客观主义立场者,如果不论述目的行为论,就不算是完整的刑法总则体系。”该理论认为行为是由人的目的支配实施的,即人的目的性对行为起到了决定性的作用。韦尔策尔打破了德国理论界狂热地片面追求理性的传统,否定了因果行为论中行为是纯粹客观的举动的定义。与他几乎同时代的新古典体系也认识到存在主观的构成要件要素,遗憾的是他们仅仅将范围限定在特殊的主观要素(倾向犯等)上,同时还认定该要素仅是例外情形,但这无法解释未遂的情形。
【学位授予单位】:中国政法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6
【分类号】:D917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于改之;郭献朝;;两大法系犯罪论体系的比较与借鉴[J];法学论坛;2006年01期

2 陈劲阳;;试论开放的犯罪论体系[J];政法学刊;2007年03期

3 唐稷尧;;犯罪论体系:功能、价值与实现途径辨析[J];现代法学;2007年04期

4 吴纪奎;;犯罪论体系与刑事诉讼模式[J];中国刑事法杂志;2009年03期

5 陈家林;;犯罪论体系之演变[J];刑法论丛;2009年03期

6 郭莉;;犯罪论体系方法论比较研究[J];辽宁行政学院学报;2009年10期

7 康伟;;论人权保障视野下的犯罪论体系[J];山东社会科学;2009年12期

8 高治;;祛魅与还原:反思热议的犯罪论体系之争[J];中国刑事法杂志;2010年03期

9 杨爱仙;;犯罪论体系比较研究[J];山东社会科学;2010年05期

10 杨志国;;德国犯罪论体系演变的现代西方哲学思潮背景[J];政治与法律;2010年07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姚兵;;德国犯罪论体系中目的犯沿革考评[A];2008全国博士生学术论坛(国际法)论文集——国际公法、国际私法分册[C];2008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6条

1 北京大学法学院教授 陈兴良;三阶层犯罪论体系具有方法论意义[N];检察日报;2014年

2 林燕;犯罪论体系:阶层化改造或成趋势[N];检察日报;2009年

3 华侨大学法学院副教授 吴情树;正反统一:构建犯罪论体系的主导思维[N];检察日报;2012年

4 上海市人民检察院第二分院 杨志国;犯罪成立理论需要哲学视角[N];检察日报;2010年

5 潘玮;“三阶层”犯罪论体系的实践意义[N];江苏法制报;2010年

6 华侨大学法学院 吴情树;“我们”的法学从何处来[N];检察日报;2009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4条

1 王充;犯罪论体系本质论纲[D];吉林大学;2005年

2 李海峰;犯罪论体系的司法应用[D];西南财经大学;2013年

3 陈劲阳;大陆法系犯罪论体系思想根基追问[D];吉林大学;2006年

4 丁芝华;刑法中的不法原理导论[D];中国政法大学;2008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马勇;刑法教义学视角下的犯罪论体系研究[D];山东大学;2010年

2 陈鑫;中国刑法犯罪定量要素研究[D];中国青年政治学院;2014年

3 齐卫华;犯罪论体系研究[D];兰州大学;2015年

4 崔神宝;论盗窃罪中的数额认识错误[D];山东大学;2016年

5 杨晓航;论刑法实质解释[D];郑州大学;2016年

6 白星星;犯罪论体系的我国抉择[D];扬州大学;2016年

7 张静薇;论事实的择一共同正犯[D];西南财经大学;2016年

8 董凌楠;论目的行为论及目的论犯罪论体系[D];中国政法大学;2016年

9 饶t,

本文编号:1151231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falvlunwen/fanzuizhian/1151231.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8387c***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