群体性事件网络舆情监管研究
本文关键词:群体性事件网络舆情监管研究
【摘要】:中国社会频发的群体性事件已经成为影响社会稳定的最为突出的问题,成为风险社会的信号。网络媒体,尤其是以微博为代表的网络新兴媒体已经成为危机事件、群体性事件舆论的最主要发源地。群体性事件由先前间隙性“上演”转呈集体性“井喷”的网络态势,不仅使得网络言论力量继续成为业界、学界关注的焦点,更使网络舆情逐渐向复杂、波诡态势演化。因此,如何有效地管理群体性事件的网络舆情是地方政府管理无法回避的问题。 本文通过分析近年来我国群体性事件的特点以及网络的迅速发展,指出了在当前研究群体性事件的网络舆情监管具有现实的意义。在此背景下,从群体性事件和网络舆情的概念入手,提出了群体性事件网络舆情的四大特点,进一步说明对于处于转型阶段的我国现阶段开展群体性事件网络舆情研究的紧迫性和必要性。接着通过热点群体性事件的实证,分析了网络舆情对群体性事件的正面及负面影响。最后在分析典型案例的基础上重点探讨了群体性事件中政府应对网络舆情的监管策略,针对网络舆情的消极影响,提出了地方政府在处置群体性事件时应做好以下五点,才能最大限度地发挥出网络舆情对于政府管理的积极作用,避免网络舆情的消极影响。即:作为网络舆情的主导信源,确立以政府为核心的网络话语主导权,对舆论予以积极的疏导;作为网络舆情的研究者,观察舆情、监测舆情,从中发掘民意诉求;作为网络舆情的切实管理者,完善立法,依法管理;作为网络舆情的积极参与者,主动通过网络发布政府部门的相关信息,强化政府部门与民众的网络互动,完善网络舆情的应对机制;作为网络舆情的主要指向者,强化服务型政府的理念,在实际工作中提高政府公信力,实现和谐社会的目标。
【学位授予单位】:兰州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4
【分类号】:D631.43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王琳;汪海燕;吴武忠;张建升;张敬博;孟澍菲;;如何做好涉检网络舆情的研判与应对工作[J];人民检察;2009年21期
2 潘辉;;关于新时期网络舆情工作的思考[J];理论学习与探索;2009年06期
3 王克群;;网络舆情的研判与应对[J];长白学刊;2010年01期
4 顾明;;论涉检网络舆情危机的应对[J];法制与社会;2010年18期
5 曹劲松;;政府网络舆情的研判机制研究[J];领导科学;2010年15期
6 李昌祖;;网络舆情研判的类型分析及其制度建设的途径思考[J];上海党史与党建;2010年06期
7 李飞;;推进地方政府网络舆情引导及调控机制建设[J];大连干部学刊;2010年06期
8 姜胜洪;;把握网络舆情规律 加强正面舆论引导——以杭州飙车案的网络舆情变动为例[J];中国党政干部论坛;2010年07期
9 马映红;;关于网络舆情基本特点的思考[J];学理论;2010年18期
10 林苇;;涉警网络舆情应对策略研究[J];武汉公安干部学院学报;2010年02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任铭;陈俊鑫;;我国网络舆情及管理策略研究[A];2011年全国通信安全学术会议论文集[C];2011年
2 潘崇霞;;网络舆情演化的阶段分析[A];信息化、工业化融合与服务创新——第十三届计算机模拟与信息技术学术会议论文集[C];2011年
3 潘庆芳;周萍;;涉路网络舆情的现状及应对建议[A];中国公路学会高速公路运营管理分会2011年度年会暨第十八次全国高速公路运营管理工作研讨会论文集[C];2011年
4 李大鹏;;加强新形势下检察机关网络舆情体系建设[A];第27次全国计算机安全学术交流会论文集[C];2012年
5 曹俊喜;刘云;徐希源;;电力行业网络舆情监测分析技术研究与系统设计[A];2012年电力通信管理暨智能电网通信技术论坛论文集[C];2013年
6 冉治平;;提高网络舆情应对能力的几点思考[A];浙江烟草(2012年第3期总第122期)[C];2012年
7 疏学明;郑魁;张辉;袁宏永;;突发事件中网络舆情信息管理方式探讨[A];中国突发事件防范与快速处置优秀成果选编[C];2009年
8 耿骞;刘颖;;网络舆情的形成、传播及监测方法[A];科学发展:文化软实力与民族复兴——纪念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60周年论文集(下卷)[C];2009年
9 韩伟;张洪涛;;网络舆情与青少年媒介认知能力构建[A];网络时代的青少年和青少年工作研究报告——第六届中国青少年发展论坛暨中国青少年研究会优秀论文集(2010)[C];2010年
10 曾华艺;;网络舆情危机事件指标体系探讨[A];信息化、工业化融合与服务创新——第十三届计算机模拟与信息技术学术会议论文集[C];2011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记者 刘自贤 通讯员 吴涛;网络舆情助推汉江中院司法为民[N];湖北日报;2010年
2 通讯员 王宏杰;注重网络舆情监督 网上网下良性互动[N];检察日报;2010年
3 唐莉 记者 郭树仁;梅河口检察院加强涉检网络舆情研判与应对工作[N];北方法制报;2010年
4 记者 卢志坚 通讯员 胡连芳;江苏大丰:征聘百名“网络舆情监督员”[N];检察日报;2009年
5 见习记者 施燕燕;应对网络舆情与三项重点工作息息相关[N];检察日报;2010年
6 记者 吴汉松;提升引导网络舆情能力[N];石狮日报;2010年
7 四川省内江市工商局 吴明显 杨晓彬;建议加强网络舆情收集分析及引导工作(下)[N];中国工商报;2010年
8 吴明显;内江积极加强网络舆情监测[N];中国工商报;2010年
9 本报记者 白真智;探秘网络舆情市场[N];人民日报;2010年
10 方山县政协主席 林祥;加强网络舆情实时监测 做好网络舆情应对工作[N];山西政协报;2011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8条
1 张玉强;网络舆情危机的政府适度反应研究[D];中央民族大学;2011年
2 方付建;突发事件网络舆情演变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11年
3 张伟;基于复杂社会网络的网络舆情演化模型研究[D];哈尔滨工业大学;2014年
4 王灵芝;高校学生网络舆情分析及引导机制研究[D];中南大学;2010年
5 王根生;面向群体极化的网络舆情演化研究[D];江西财经大学;2011年
6 万源;基于语义统计分析的网络舆情挖掘技术研究[D];武汉理工大学;2012年
7 朱国东;关于网络舆论演进的若干问题研究[D];北京交通大学;2009年
8 马荔;突发事件网络舆情政府治理研究[D];北京邮电大学;2010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黄广发;大学生群体网络舆情管理研究[D];华南理工大学;2010年
2 巨慧慧;针对网络舆情的情感倾向性研究[D];哈尔滨工业大学;2010年
3 肖轲;网络舆情事件的应对模型探讨[D];北京林业大学;2011年
4 朱佳佳;浅析网络公共领域中的网络舆情[D];北京邮电大学;2011年
5 刘婷;网络舆情对大学生的影响研究[D];江西理工大学;2011年
6 任洪涛;政府网络舆情把关能力研究[D];新疆大学;2011年
7 江瑾;政府在网络舆情中的有效回应研究[D];电子科技大学;2011年
8 戴笑慧;网络舆情与政府电子治理研究[D];南昌大学;2010年
9 王文峰;网络舆情与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关系研究[D];武汉理工大学;2010年
10 陈强;网络舆情的引导和监管的对策研究[D];福建师范大学;2010年
,本文编号:1179535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falvlunwen/fanzuizhian/117953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