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法律论文 > 治安法论文 >

论政社关系视域下的治理现代化——基于4类群体性事件的研究

发布时间:2017-12-18 16:19

  本文关键词:论政社关系视域下的治理现代化——基于4类群体性事件的研究


  更多相关文章: 政社关系 群体性事件 治理现代化


【摘要】:群体性事件的频发以及社会不稳定因素的增加,需要重新思考政府与社会之间的关系,实现群体性事件的治理现代化以增加政府合法性和增强社会活力。通过构建政府与社会关系的理论分析框架,对当前中国四类群体性事件进行阐释。研究发现:当前中国强政府与弱社会的关系格局只是宏观的概况,微观上则呈现为具有自主性、自利性和独立性的强势基层政府与弱势的社会,正是因为基层政府的强势,而引发不同类型的社会群体性事件。因此,政社关系视角下群体性事件的治理现代化应从治理行为、治理主体、治理机制、调解层次以及考核评估等五方面着手。
【作者单位】: 南京农业大学公共管理学院;
【基金】:国家社科基金“农村公共服务供给的‘碎片化’及其治理研究”(14BGL150) 江苏省社科项目“江苏农村的治理现代化研究——社会政策的视角”(14SZB016) 南京农业大学中央高校人文社科基金项目(SKPT2014033)之阶段性成果
【分类号】:D631.43
【正文快照】: 一、研究背景与研究问题(一)研究背景毫无疑问,社会管理的重点面向是基层。但近年来基层政府基本确立了两个具有明显特征的导向,即以区域经济发展为导向(政府层次的GDP比较)和以个人政绩为导向(官员个体的晋升)的运行趋势,进而形成组织伦理和个人伦理既有联系又有区别的常态化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裴宜理;阎小骏;;底层社会与抗争性政治[J];东南学术;2008年03期

2 刘佳;吴建南;马亮;;地方政府官员晋升与土地财政——基于中国地市级面板数据的实证分析[J];公共管理学报;2012年02期

3 张莉;王贤彬;徐现祥;;财政激励、晋升激励与地方官员的土地出让行为[J];中国工业经济;2011年04期

4 颜燕;刘涛;满燕云;;基于土地出让行为的地方政府竞争与经济增长[J];城市发展研究;2013年03期

5 宁国良;论公共政策执行偏差及其矫正[J];湖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0年03期

6 陈明;;“土地财政”的多重风险及其政治阐释[J];经济体制改革;2010年05期

7 周黎安;;中国地方官员的晋升锦标赛模式研究[J];经济研究;2007年07期

8 刘祖云;;用责任取代权利——公共行政的逻辑——支援张康之教授“公共行政拒绝权利”的设想[J];南京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年01期

9 于建嵘;;利益博弈与抗争性政治——当代中国社会冲突的政治社会学理解[J];中国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年01期

10 唐云松;梁贤杰;;中国土地寻租问题的治理——以公共选择理论为视角[J];社会科学家;2010年08期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金志云;;双重激励下的地方政府间竞争行为的博弈分析——以投资支出竞争为例[J];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8年02期

2 密婷;;土地财政的成因与危害分析[J];安徽农学通报(上半月刊);2011年13期

3 吕明,方罗来;法治是基本环境 德治是根本策略——统治阶级意志实现的问题分析[J];安徽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年05期

4 施戍杰;吴大远;;限定延伸职能,强化核心职能——斯密动力视角下国家职能的调整[J];安庆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年02期

5 吕欣;;经济型群体性事件的处置[J];辽宁科技大学学报;2011年06期

6 刘继同;冯喜良;;转型期多元福利实践与整体性福利理论框架[J];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5年03期

7 彭冰;;中央和地方关系中的上市公司治理[J];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8年06期

8 杨宏云;;国家与社会关系:东南亚华人社团研究的新启示[J];八桂侨刊;2012年01期

9 张浩;;对布迪厄反思社会学的一点反思[J];北京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年04期

10 张佳康;;转型期的“国家”概念重构[J];北京大学研究生学志;2011年01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罗必良;李尚蒲;;地方政府间竞争:基于土地出让反应函数的估算——来自省级面板数据的验证(1993-2009)[A];第十一届中国制度经济学年会论文汇编(上)[C];2011年

2 李尚蒲;罗必良;;中央与地方博弈:来自1999-2009年土地审批与违法用地的证据[A];第十一届中国制度经济学年会论文汇编(上)[C];2011年

3 刘宁;孙秋鹏;;投资宏观调控过程中的中央与地方博弈行为分析[A];第十一届中国制度经济学年会论文汇编(下)[C];2011年

4 曹正汉;;弱者的产权是如何形成的?——中国被征地农民的“安置要求权”向土地开发权演变的原因[A];中国制度变迁的案例研究(土地卷)第八集[C];2011年

5 尹恒;;中国县级政府支出偏向研究[A];中国道路:理论与实践——第三届北京中青年社科理论人才“百人工程”学者论坛(2009)论文集[C];2009年

6 朱力;曹振飞;;结构箱中的情绪共振——治安型群体性事件的发生机制[A];2010年中国社会学年会——“社会稳定与危机预警预控管理系统研究”论坛论文集[C];2010年

7 王洪伟;;“以身抗争”与“以法抗争”:当代中国底层社会抗争的两种社会学逻辑[A];2010年中国社会学年会——“社会稳定与危机预警预控管理系统研究”论坛论文集[C];2010年

8 倪子靖;;规制俘获理论的文献综述[A];2008年度(第六届)中国法经济学论坛论文集(上)[C];2008年

9 孙柳媚;王争;;转型时期的税收竞争、地方公共服务与经济表现[A];2008年度(第六届)中国法经济学论坛论文集(上)[C];2008年

10 张曙光;;政府经济管制的法律经济分析[A];2008年度(第六届)中国法经济学论坛论文集(下)[C];2008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底偃鹏;发展中国家财政分权对减贫的作用机制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10年

2 张海斌;转型社会中的乡村自治与法治[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3 张富田;权力和权力博弈推动的平滑转型[D];南开大学;2010年

4 江依妮;中国式财政分权下的农村义务教育投入研究[D];南开大学;2010年

5 彭彦强;基于行政权力分析的中国地方政府合作研究[D];南开大学;2010年

6 秦伟江;城市化进程中的民族区域自治研究[D];南开大学;2010年

7 郭强;论马克思“社会—国家”理论及其当代价值[D];南开大学;2010年

8 罗国亮;灾害应对与中国政府治理方式变革研究[D];南开大学;2010年

9 邢巍巍;南京国民政府时期县长职能研究(1928-1937)[D];南开大学;2010年

10 张健华;高校科技成果转化中的政府职能研究[D];南开大学;2010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袁昭;城市圈土地结构效率研究[D];华中农业大学;2010年

2 王天瑞;马克思市民社会理论研究[D];长沙理工大学;2010年

3 朱芳香;中国上市公司过度投资的形成机理与实证研究[D];湘潭大学;2010年

4 张芳;地方政府间非合作博弈的机理及治理对策研究[D];湘潭大学;2010年

5 张强;地方综合性高校教育经费筹措的困境与对策[D];湘潭大学;2009年

6 吴晓玲;我国高校财务管理的现状及创新研究[D];湘潭大学;2010年

7 潘旭;关于税源控管的研究[D];暨南大学;2010年

8 周立恒;基于案例的群体性事件成因及处置对策研究[D];南昌大学;2010年

9 耿格峰;我国城市群体性突发事件的成因与对策研究[D];山东大学;2010年

10 王文秀;我国地区市场分割成因与福利分析[D];山东大学;2010年

【二级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谢庆奎;中国政府的府际关系研究[J];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0年01期

2 朱光磊,张志红;“职责同构”批判[J];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5年01期

3 郭庆旺,贾俊雪;财政投资的经济增长效应:实证分析[J];财贸经济;2005年04期

4 杜雪君;黄忠华;吴次芳;;中国土地财政与经济增长——基于省际面板数据的分析[J];财贸经济;2009年01期

5 吴群;李永乐;;财政分权、地方政府竞争与土地财政[J];财贸经济;2010年07期

6 周彬;杜两省;;“土地财政”与房地产价格上涨:理论分析和实证研究[J];财贸经济;2010年08期

7 杨圆圆;;“土地财政”规模估算及影响因素研究[J];财贸经济;2010年10期

8 陈志勇;陈莉莉;;财税体制变迁、“土地财政”与经济增长[J];财贸经济;2011年12期

9 王美涵;土地出让金的财政学分析[J];财政研究;2005年04期

10 陈志勇;陈莉莉;;“土地财政”:缘由与出路[J];财政研究;2010年01期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杨瑞清;余达宏;;论群体性事件的发生原因及其治理对策[J];江西社会科学;2005年10期

2 李金;;妥善处置群体性事件 维护社会稳定[J];吉林省社会主义学院学报;2005年04期

3 杨瑞清;辜静波;;关于弱势群体引发群体性事件的原因透析[J];求实;2005年12期

4 王玉龙;吕云涛;;健全能量释放机制,加强突发群体性事件的预防控制[J];台声.新视角;2005年06期

5 李新钰;蒋连舟;赵超;;试论农村群体性事件的原因与防范[J];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年06期

6 ;农村群体性事件应急处置四大机制[J];领导决策信息;2005年39期

7 麻彦伟;;乡镇政府处理群体性事件的原则[J];领导科学;2005年23期

8 余凌云;唐荧;;论群体性事件的预警机制[J];中国公共安全(学术版);2005年02期

9 李万和;有效预防和妥善处置群体性事件[J];公安研究;2005年02期

10 阳红光;浅谈群体性事件的处置[J];公安研究;2005年03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毕雁英;;群体性事件的性质及其根源分析[A];中国法学会行政法学研究会2010年会论文集[C];2010年

2 董v,

本文编号:1304813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falvlunwen/fanzuizhian/1304813.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7a9cd***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