拥挤理论及其对城市青年农民工越轨犯罪的新解读
本文关键词:拥挤理论及其对城市青年农民工越轨犯罪的新解读
【摘要】:同一空间内绝对在场人数和人居空间使用面积是拥挤的外在表现。高密度的物理状态虽然并不总是导致拥挤心理体验,但高密度的确会对人的心理和行为产生一定的负面影响。通过对当下进城农民工住房拥挤问题的回顾,运用拥挤理论对城市青年农民工的越轨和犯罪行为进行了新的解读,并展望了未来拥挤理论在青年农民工越轨犯罪研究领域的运用前景。
【作者单位】: 华中师范大学社会学院;湖北省社会发展与社会政策研究中心;
【基金】: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城市流动人口服务管理问题研究”(项目号:11&ZD036)阶段性研究成果
【分类号】:C913.5
【正文快照】: 一、研究背景社会学家孙立平曾指出:“城市对农民工的认识普遍停留在他们是肮脏、随地吐痰、偷盗、不礼貌、不文明等行为的天然指导者,一旦在一个地方发生了刑事犯罪,人们也总是首先将怀疑的对象指向进入城市的农村人。”①受认识偏见的左右,各种媒体在报道农民工形象和事件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4条
1 张雪筠;;社群隔离与青年农民工的犯罪[J];青少年犯罪问题;2007年01期
2 江立华;转型期城市农民工的犯罪与社会控制[J];江苏社会科学;2002年02期
3 李斌;王晓京;;城市农民工的住房[J];石家庄学院学报;2006年05期
4 陈映芳;“农民工”:制度安排与身份认同[J];社会学研究;2005年03期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张会艳;我国城市生活节水对策及其有效性分析[J];北方环境;2004年05期
2 林川,卢璐;住区外部空间设计中“公共性”与“私密性”问题初探[J];北京建筑工程学院学报;2003年01期
3 朱建军;环境保护问题的心理学研究——现状与趋势[J];北京林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2年01期
4 李亚真,叶一舵;论心理健康教育在校园环境建设中的渗透[J];福建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4年02期
5 张丽;对农民工转化为工人阶级的思考[J];工会干部学院学报;2005年01期
6 张春丽,陶玉国;旅游者的环境心理“烙印”对旅游的影响及其应用[J];桂林旅游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4年02期
7 陈成文;廖文;;从制度困境看农民工共享社会发展成果问题[J];甘肃社会科学;2007年01期
8 盛虎;城市暂住人口管理的现状及对策[J];湖北警官学院学报;2005年04期
9 喻小航;资源环境与旅游业的核心竞争力[J];经济地理;2004年04期
10 罗艳菊;;不同利用水平下游客对游憩利用影响感知的差异——兼谈其对总体满意度的作用[J];经济地理;2006年04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王毅杰;梁子浪;;试析流动儿童与城市社会的融合困境[A];2006年江苏省哲学社会科学界学术大会论文集(下)[C];2006年
2 刘成斌;;民工子女教育政策中地方与国家的衔接——以浙江省为例[A];秩序与进步:社会建设、社会政策与和谐社会研究——浙江省社会学学会成立二十周年纪念暨2007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7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钱正武;农民工市民化问题研究[D];中共中央党校;2006年
2 蔡志海;农民进城[D];华中师范大学;2006年
3 朱力;崇实厚生·回归自我[D];中央美术学院;2007年
4 张继平;军队现代化与军人身份认同的矛盾与调适[D];吉林大学;2007年
5 王佳慧;当代中国农民权利保护的法理[D];吉林大学;2007年
6 宋艳;进城农民工弱势地位改变研究[D];吉林大学;2007年
7 颜明权;农民工市民化过程社会公正实现研究[D];吉林大学;2007年
8 熊彩云;农民工定居转移问题研究[D];中国农业科学院;2006年
9 王志浩;中国农民工流动行为研究[D];东北林业大学;2007年
10 葛晓巍;市场化进程中农民职业分化及市民化研究[D];浙江大学;2007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尹晓波;居住区儿童活动场所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02年
2 苏晓静;街道本意的回归[D];大连理工大学;2002年
3 王恒亮;当前我国城市农民工的思想现状考察及教育对策探究[D];华中师范大学;2002年
4 郭美德;加强对农民工行政保护之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04年
5 田友谊;中小学班级环境与学生创造力培养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04年
6 唐国华;电影课促进幼儿园环境教育成效研究[D];江西师范大学;2004年
7 安旭;大众的破坏行为和园林设计浅探[D];中南林学院;2004年
8 林墨飞;开放空间的同构思维[D];大连理工大学;2004年
9 李晓;麦当劳的服务营销战略分析及其启示[D];西北大学;2003年
10 姚睿;北京城市边缘带居住绿地研究[D];北京林业大学;2004年
【二级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万勇,王玲慧;城市居住空间分异与住区规划应对策略[J];城市问题;2003年06期
2 黄鸣刚;经济因素还是文化差异——对农电视节目稀缺现象的深层思考[J];当代传播;2005年02期
3 王志强;;对近年来流动人口犯罪问题的实证分析[J];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学报;2006年02期
4 江立华;转型期城市农民工的犯罪与社会控制[J];江苏社会科学;2002年02期
5 朱力;论农民工阶层的城市适应[J];江海学刊;2002年06期
6 姚先国,盛乐;乡镇企业和国有企业经济效率差异的人力资本产权分析[J];经济研究;2002年03期
7 李长健;陈占江;;预防和控制犯罪的根本途径:构建和谐社会[J];兰州学刊;2006年01期
8 万艳霞;;都市报离农民工有多远——《兰州晚报》农民工报道分析[J];青年记者;2006年04期
9 翟学伟;社会心理承受力与社会价值选择——理论探讨与经验研究[J];社会学研究;2000年02期
10 李斌;中国住房改革制度的分割性[J];社会学研究;2002年02期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马向真;科学家越轨行为的多维分析与道德防范[J];学海;2004年06期
2 王峧;“贴标签”现象与越轨行为的发生——标签理论对个体社会化解释的述评[J];政法学刊;2003年03期
3 刘能;越轨社会学视角下的青少年犯罪(续)[J];青年研究;2003年12期
4 曾凯;;越轨行为的社会控制[J];学理论;2010年12期
5 谭平;;农民工犯罪根源的分析[J];知识经济;2008年02期
6 刘能;越轨社会学视角下的青少年犯罪[J];青年研究;2003年11期
7 王在山;“越轨”的社会标签理论及其对预防违法、犯罪现象的启示[J];青年研究;1999年06期
8 孙跃;吴伟东;;青年农民工视野下的户籍制度改革——基于天津市南开区的实证研究[J];青年探索;2008年04期
9 张勇濂;;“利益剥夺”与角色落差:青年农民工犯罪原因分析与对策建议[J];中国青年研究;2008年11期
10 马纯红;;青年农民工闲暇生活问题化背后的犯罪空间——基于一种文化冲突论的视角[J];青少年犯罪问题;2007年03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3条
1 杨柳;;性行为越轨的边界[A];中国犯罪学研究会第十四届学术研讨会论文集(下册)[C];2005年
2 皮艺军;;社会敌意的犯罪学解读(续)[A];中国犯罪学学会第十八届学术研讨会论文集(下册)[C];2009年
3 王洁;;司法亚文化的犯罪学思考——兼析佘祥林案件[A];犯罪学论丛(第四卷)[C];2006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6条
1 张 吉;长效·短效[N];人民法院报;2003年
2 杨维立;让更多消防通道畅通起来[N];中国经济导报;2007年
3 傅铁铸;努力实现社会安定有序[N];吉林日报;2007年
4 黄季;“令箭”怎能成“鸡毛”[N];中国纪检监察报;2003年
5 张雄文 刘国凡;将每起案件都办成“铁案”[N];人民公安报;2004年
6 李群英;中层领导别成职务犯罪“中坚力量”[N];检察日报;2000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鲍立铣;越轨少年攻击行为及其干预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3年
2 张娜;少年暴力与暴力文化相关性研究[D];中国政法大学;2007年
,本文编号:1306075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falvlunwen/fanzuizhian/130607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