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都社区矫正模式的实证分析与对策调整
本文关键词:首都社区矫正模式的实证分析与对策调整 出处:《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学报》2015年06期 论文类型:期刊论文
【摘要】:社区矫正作为一种非监禁刑罚执行活动,在刑罚人道化的大背景下,已经在我国取得了长足的发展。北京市自社区矫正试点工作全面铺开以来已有十年历程,在立足于本土化的十年探索中,北京模式已然取得很多成就,但也存在不少问题。在回顾过去,展望未来中,笔者通过对全北京18个区县的实地调研考察,总结出北京模式较之其他省份模式的独特与创新之处;并梳理出当前掣肘首都社区矫正工作进一步发展所存在的突出问题;最后立足于市情,以问题为导向,提出切实可行的本土化改善方案。
【作者单位】: 北京市西城区检察院研究室;北京市西城区人民检察院;
【分类号】:D926.8
【正文快照】: _ 9胃 “社区矫正”这-理念在我国最早可}0g]周文王所创设“ii地为牢”典故,但是现代治意义上的社区矫正,严格意义上说是-项西方的“制度栜”。现代社区赃的概念栜于奥古斯塔对“翻,,制度的构想。根据我国学者王顺安的梳理,目前国际上的社区矫正概念大致有十种主要分类。①概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吴玉华;社区矫正工作初探[J];法学杂志;2003年05期
2 王宏玉;;北京社区矫正实践的调研报告——从宽严相济刑事政策的视角[J];犯罪学论丛;2008年00期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管仁亮;;社区矫正制度刍论[J];保定学院学报;2011年04期
2 郭泽强;张高洁;;反思刑事和解制度[J];北方法学;2008年03期
3 宁彬;魏小朋;;论减刑、假释的监督机制[J];重庆工商大学学报(西部论坛);2008年S1期
4 王达仁;左刚;;监狱建筑空间环境设计的人性化探讨与实践——以天津市监狱局新建出入监监狱设计为例[J];城市;2012年02期
5 段晖,周卫军;缓刑的刑罚谦抑性考察──兼缓刑的发展趋势探究[J];当代法学;2001年07期
6 李兰;;社区矫正工作中的行为控制略论[J];中国司法;2010年04期
7 高铭暄;;社区矫正写入刑法的重大意义[J];中国司法;2011年03期
8 姚建龙;;美国少年司法严罚刑事政策的形成、实践与未来[J];法律科学(西北政法大学学报);2008年03期
9 胡学相;李崧源;;论我国管制刑存在的必要性及其完善[J];湖北社会科学;2009年11期
10 马静华;罗宁;;西方刑事和解制度考略[J];福建公安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6年01期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姜文秀;美国“囚犯战争”研究[D];吉林大学;2011年
2 邓多文;论刑法的合理性解释[D];西南政法大学;2010年
3 胡志军;刑罚功能新论[D];山东大学;2011年
4 盛长富;未成年人刑事司法国际准则研究[D];大连海事大学;2012年
5 张琳;刑罚个别化研究[D];中国政法大学;2001年
6 卢勤忠;中国金融刑法改革研究[D];华东政法学院;2004年
7 黄立;刑罚的伦理审视[D];湖南师范大学;2004年
8 郭明;中国监狱学史研究[D];中国政法大学;2005年
9 廖斌;监禁刑现代化研究[D];中国政法大学;2005年
10 陆敏;非监禁刑论纲[D];中国政法大学;2005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黄涵华;完善我国监外执行法律监督的研究[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2 徐军;我国刑罚执行法律监督的若干问题研究[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3 覃慧媛;论我国发展非监禁刑的必要性及其路径[D];广西民族大学;2010年
4 魏宝珍;社区矫正对象重新犯罪的法律思考[D];西南政法大学;2010年
5 张振;论办理未成年人刑事案件机制的完善[D];暨南大学;2011年
6 李飞阳;论我国刑事和解制度的构建[D];河南大学;2011年
7 杨长喜;论刑事和解在我国的适用[D];河南大学;2011年
8 孙卓然;论刑事和解制度及该制度在我国司法实践中的适用[D];中国政法大学;2011年
9 谢永钢;未成年人犯罪的刑罚适用[D];中国政法大学;2011年
10 刘芳;刑事执行变更程序的正当化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11年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7条
1 本刊评论员;;努力创建社会建设的“北京模式”[J];前线;2010年S2期
2 李小健;;科技成果转化:探索中的“北京模式”[J];中国人大;2010年20期
3 马福云;;社会建设的北京模式:起点与定位[J];国家行政学院学报;2011年01期
4 闫傲霜;;科技成果转化的“北京模式”探析[J];前线;2010年09期
5 ;关于借鉴“北京模式”,加快实现上海公共交通公益性定位和市场化运作的议案(第43号)[J];上海市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公报;2008年Z1期
6 ;真情援疆创造“北京模式”[J];兵团建设;2012年09期
7 周海波;;北京:创新社会建设“三位一体”[J];杭州(下旬刊);2010年10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韩秀丽;;乡村旅游“北京模式”初探[A];北京学研究2012:北京文化与北京学研究[C];2012年
2 许方丽;;遵义市城市基层社区的行政管理与社区自治研究[A];遵义市基层组织与基层民主建设研究[C];2012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记者 王永平;中日管理渡过磨合期 北京模式海外起反响[N];中国商报;2000年
2 记者 张佳星;“北京模式”实现医药创新资源整合[N];科技日报;2011年
3 记者 李松 黄洁;北京首部法治发展报告正式出版[N];法制日报;2011年
4 云晓;合乘出租车的“北京模式”可资借鉴[N];大连日报;2012年
5 本报记者 李翠;教育援疆的“北京模式”:授人以渔,,从教师开始[N];中国民族报;2013年
6 北京商报记者 崔启斌 实习记者 陈婷婷;政策性农险“北京模式”再升级[N];北京商报;2013年
7 本报记者 肖春江;北京模式[N];计算机世界;2001年
8 管孜;不断健全科技政策体系 探索成果转化“北京模式”[N];科技日报;2011年
9 本报记者 王军;零差价试验之“北京模式”[N];医药经济报;2006年
10 记者 李敬;北京模式再升级 科技研发联盟平台扩大[N];计算机世界;2010年
本文编号:1312305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falvlunwen/fanzuizhian/131230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