户籍身份、公共服务政策与居民幸福感
本文关键词:户籍身份、公共服务政策与居民幸福感 出处:《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学报》2014年05期 论文类型:期刊论文
更多相关文章: 户籍制度 公共服务政策 居民幸福感 异质选择模型
【摘要】:本文使用一种新的离散模型估计方法,基于1989~2009年"中国健康与营养调查"城市居住人口数据,检验了户籍、公共服务政策对居民幸福感的作用机制。研究发现:在控制其他因素的前提下,居住在城市的农村户籍居民更加幸福,同时这种幸福感也更加稳定;户籍身份对居民幸福感存在两种传导机制:进入城市享受更好公共服务政策让城市外来群体感到更加幸福,而户籍歧视又在一定程度上抑制了城市外来人口幸福感的提高。破除与户籍身份捆绑的各种城市特权政策,是逐步推进中国户籍制度改革的必由之路,也是推进社会公平、增进社会和谐的有效途径。
[Abstract]:In this paper, a new discrete model estimation method is used to test household registration based on the urban resident population data of China Health and Nutrition Survey from 1989 to 2009. The mechanism of public service policy on the well-being of residents. The study found that: under the premise of controlling other factors, residents living in urban and rural residents are happier, and this happiness is more stable; There are two transmission mechanisms between household registration status and residents' well-being: the policy of entering cities to enjoy better public services makes the urban foreign groups feel more happy. To a certain extent, the discrimination of household registration inhibits the improvement of the happiness of the urban alien population. It is the only way to gradually push forward the reform of the household registration system in China by breaking all kinds of urban privilege policies tied to the household registration status. It is also an effective way to promote social equity and promote social harmony.
【作者单位】: 武汉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中南财经政法大学财政税务学院;
【基金】:湖北省哲学社会科学基金“十二五规划”项目“户籍身份、公共服务政策与居民幸福感”(2013128)
【分类号】:D631.42
【正文快照】: 一、引言与文献回顾中国的改革开放带来了居民收入大幅提高和生活质量极大改善,但是经济发展成果并未公平惠及所有社会成员,并突出体现在城乡居民之间。一方面诸多经济政策在城市和农村间存在巨大差异;另一方面城镇化带来劳动力大规模从农村向城市迁移,这些城市外来人口日益成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2条
1 韩军辉;;农村公共支出结构与代际收入流动实证研究[J];公共行政评论;2010年01期
2 罗楚亮;;城乡分割、就业状况与主观幸福感差异[J];经济学(季刊);2006年02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罗楚亮;;绝对收入、相对收入与主观幸福感——来自中国城乡住户调查数据的经验分析[J];财经研究;2009年11期
2 林江;周少君;魏万青;;城市房价、住房产权与主观幸福感[J];财贸经济;2012年05期
3 温杰;韩德超;;关于主观幸福感与经济学的文献综述[J];当代经济;2010年07期
4 计磊;田建全;索红梅;;军队离退休人员主观幸福感状况及其影响因素分析[J];第四军医大学学报;2009年05期
5 亓寿伟;周少甫;;收入、健康与医疗保险对老年人幸福感的影响[J];公共管理学报;2010年01期
6 陆铭;王亦琳;潘慧;杨真真;;政府干预与企业家满意度——以广西柳州为例的实证研究[J];管理世界;2008年07期
7 吴化斌;许志伟;胡永刚;鄢萍;;消息冲击下的财政政策及其宏观影响[J];管理世界;2011年09期
8 张学志;才国伟;;收入、价值观与居民幸福感——来自广东成人调查数据的经验证据[J];管理世界;2011年09期
9 胡洪曙;鲁元平;;公共支出与农民主观幸福感——基于CGSS数据的实证分析[J];财贸经济;2012年10期
10 朱鹤;吴丹;陈露瑶;林妍;;主观幸福感的经济学研究综述[J];产业与科技论坛;2013年03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2条
1 敖翔;;住房权对家庭消费、储蓄和主幸福感的影响:来自中国的证据[A];第五届珞珈国是论坛论文集[C];2011年
2 伍如昕;;谁更幸福?——代际视角下的中国城市居民主观幸福感研究[A];第八届(2013)中国管理学年会——公共管理分会场论文集[C];2013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于天琪;社会经济地位与幸福感的相关研究[D];吉林大学;2011年
2 米健;中国居民主观幸福感影响因素的经济学分析[D];中国农业科学院;2011年
3 韩军辉;我国居民代际收入流动性实证研究[D];西南交通大学;2011年
4 潘春阳;中国的机会不平等与居民幸福感研究[D];复旦大学;2011年
5 鲁元平;中国“幸福—收入之谜”的作用机制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12年
6 潘慧;中国企业家心理与企业发展[D];华东师范大学;2007年
7 曹大宇;我国居民收入与幸福感关系的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09年
8 金江;主观幸福的经济学初探[D];武汉大学;2010年
9 何立华;中国的信任问题研究[D];武汉大学;2010年
10 耿德伟;中国老龄人口的收入、消费及储蓄研究[D];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2012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张意丽;和谐社会视角下的民众幸福感研究[D];福建师范大学;2010年
2 高倩;乡村旅游地居民主观幸福感研究[D];南京大学;2011年
3 李青青;收入与幸福感相关性的经济学分析[D];暨南大学;2011年
4 徐彤;户籍身份与居民幸福感[D];复旦大学;2011年
5 王亦琳;企业发展环境与企业家心理的实证研究[D];复旦大学;2008年
6 王冰;教育的消费性价值对居民主观幸福感的影响研究[D];西南大学;2009年
7 贾巧枝;成都市城乡居民的主观幸福感比较研究[D];四川师范大学;2009年
8 张旋璇;基于面板数据的四川省出口预警实证研究[D];电子科技大学;2010年
9 孙志鹏;高校毕业生生活事件问卷的编制及其与主观幸福感的相关研究[D];西南大学;2012年
10 杭丽;基于提升民族地区居民主观幸福感的社会管理创新[D];广东技术师范学院;2012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4条
1 韩军辉;;农村公共支出视野中的代际收入流动研究[J];北京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年01期
2 王海港;中国居民收入分配的代际流动[J];经济科学;2005年02期
3 邢春冰;;中国农村非农就业机会的代际流动[J];经济研究;2006年09期
4 何晓琦;邓晓岚;;跨代收入流动及其评估[J];统计研究;2006年06期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各城市纷纷以常住人口取代户籍人口统计人均GDP[J];城市规划通讯;2008年04期
2 赵继钊;;太原取消暂住证改居住证 外地户籍人口5年后可落户[J];共产党员;2009年17期
3 迟书君;深圳特区人口社会地位的自我认同及社会预期[J];开放导报;2002年07期
4 王新华;台湾地区户籍人口变动分析[J];公安大学学报;2001年05期
5 何树青;;这样的GDP是个坏逻辑[J];共产党员;2007年05期
6 刘飞;;对我国户籍制度及其改革的若干思考[J];经济研究导刊;2007年11期
7 魏文彪;;对全国实行居住证制度的几点期待[J];资源与人居环境;2010年13期
8 马小红;北京市未来50年户籍人口变动趋势预测[J];北京社会科学;2003年04期
9 童大焕;;户籍开放,大城市才有无量的前途[J];晚报文萃;2008年05期
10 冯朝柱;;江阴户籍人口“人户分离”状况调查及对策[J];南京人口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9年04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刘望保;闫小培;曹小曙;;中国城市不同户籍人口间的居住迁移机制比较——以广州为例[A];中国地理学会2006年学术年会论文摘要集[C];2006年
2 邓兰芳;李洁;;广州市流动人口与户籍人口自杀特征初步比较[A];中华医学会精神病学分会第九次全国学术会议论文集[C];2011年
3 李济贤;;明代苏、松、常地区户籍人口消长述略[A];明史研究论丛(第四辑)[C];1991年
4 张连元;;四管齐下建立“独居”老人关系网[A];上海市退休职工管理研究会2006年年会论文选集[C];2006年
5 刘建国;;我国省际区域差异的五大特征[A];当代中国:发展·安全·价值——第二届(2004年度)上海市社会科学界学术年会文集 (中)[C];2004年
6 郁龙余;王晓华;;深圳人口发展与行为准则的规范[A];2001中国经济特区论坛:WTO与特区发展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1年
7 ;X持生aKQ*先 引\人口廔移 推,
本文编号:1389722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falvlunwen/fanzuizhian/138972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