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重边缘化:流动人口政治参与困境及其路径选择——基于成都市调研的思考
本文关键词: 双重边缘化 流动人口 政治参与 成都市 出处:《天府新论》2013年01期 论文类型:期刊论文
【摘要】:流动人口是我国改革开放以来,随着工业化和城市化进程加快而出现的庞大群体。根据国家计生委有关部门提供的数据,预测到2050年流动人口规模可达到3.5亿左右。规模如此庞大的流动人口,其政治参与的广度和深度是体现民主政治建设的重要指标。但流动人口在现阶段面临政治参与双重边缘化的问题,即流动人口在流入地和流出地政治参与均边缘化。面对这一问题,我国政府在流动人口管理中要转变观念:实现从管理到服务;坚持统筹原则,创新社会管理体制;积极培育政治参与文化等。走出困境,提高流动人口政治参与质量,既是我国民主政治建设的重要内容,也会对我国政治体制的改革和发展起到不可忽视的推动作用。
[Abstract]:The floating population is a huge group with the acceleration of industrialization and urbanization since the reform and opening up in China. According to the data provided by the relevant departments of the State Family Planning Commission. It is predicted that by 2050, the scale of floating population will reach about 350 million. The breadth and depth of its political participation is an important indicator to reflect the construction of democratic politics, but the floating population is faced with the problem of double marginalization of political participation at the present stage. In the face of this problem, our government should change the concept in the management of floating population: realize from management to service; Adhering to the principle of overall planning and innovating the social management system; It is an important content of democracy construction in our country to cultivate the culture of political participation, to get out of the predicament and to improve the quality of political participation of floating population. It will also promote the reform and development of our political system.
【作者单位】: 四川省社会科学院政治学所;四川省社会科学院《社会科学研究》杂志社;
【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西部欠发达地区农民政治参与困境及出路的实证研究》(项目编号:09CZZ012)
【分类号】:D631.42;D621.5
【正文快照】: 一、流动人口政治参与的概念界定政治参与是现代西方政治学中的一个重要概念,其起源可以追溯到古希腊。对公民参与的历史和经验研究由法国政治学家亚历克西斯·德·托克威尔开创,他在其著作《论美国的民主》中提出“广泛的参与实践在一定程度上既是平等条件的后果,也是维持这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9条
1 邓秀华;湖南农民工政治参与权益保障问题研究[J];湖湘论坛;2005年06期
2 郑传贵;流动人口政治参与边缘性的社会学研究[J];南京人口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4年03期
3 吴瑞君;关于流动人口涵义的探索[J];人口与经济;1990年03期
4 万川;流动人口概念之我见[J];山东公安专科学校学报;2001年03期
5 杜丽红;任振宇;;西部地区农民政治参与的特点、困境及其路径选择——基于四川眉山市的调查研究[J];四川行政学院学报;2011年06期
6 谭舒;;关于建立流动人口服务和管理体制框架的构想[J];天府新论;2011年05期
7 任振宇;;流动人口政治参与问题研究[J];人民论坛;2012年08期
8 赵国宝;政治冷漠与农村民主政治发展[J];中共宁波市委党校学报;2004年02期
9 徐增阳,黄辉祥;武汉市农民工政治参与状况调查[J];战略与管理;2002年06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徐志达;;新生代农民工非制度化政治参与之思考[J];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1年01期
2 路幸福,方青;城市化进程中的农民工社会保障问题[J];安徽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年05期
3 谢来位;;新农村建设中提高农民综合素质的路径[J];安徽农业科学;2008年29期
4 韩振国;;减租、负担、生产:农业政策与乡村社会结构的变动——以抗战时期晋西北根据地为个案[J];安徽农业科学;2010年29期
5 王贵东;;农民工行使选举权的现状与对策分析[J];安徽农业科学;2011年32期
6 柳伍氏;非理性政治参与面面观[J];安庆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年03期
7 王庆树;;简析政治社会化对构建和谐社会的作用[J];边疆经济与文化;2010年07期
8 付建军;;回顾与展望:近十年来农民工政治参与研究述评[J];北京青年政治学院学报;2011年04期
9 吴克明;谢涛;;论马克思主义的政治教育观[J];宝鸡文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年05期
10 姜国峰;李敏;;少数民族大学生社会认同多维模式的心理学解析[J];保山学院学报;2011年03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5条
1 周海生;;转型时期的利益集团:成因、利弊[A];江苏省科学社会主义学会2002年会议论文集[C];2002年
2 赵前前;;社会群体“社会流动-政治参与”行为选择模式探析[A];“建设服务型政府的理论与实践”研讨会暨中国行政管理学会2008年年会论文集[C];2008年
3 任勇;;和谐社会视野中的政府转型:基于国家自主性的分析[A];中国科学社会主义学会当代世界社会主义专业委员会年会暨“共产党执政的历史经验和教训”学术研讨会文集[C];2005年
4 樊华;;当代中国政治文明建设中的律师价值、实现障碍及解决途径[A];第三届中国律师论坛论文集(管理发展卷)[C];2003年
5 张玉敏;;新时期公民教育的核心——公民政治教育[A];21世纪中国公民教育的机遇与挑战——两岸四地公民教育研讨会论文集[C];2006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卢玲;我国竞技体育女性参与的研究[D];上海体育学院;2010年
2 戴均;当代中国转型社会的政治认同研究[D];陕西师范大学;2010年
3 龙秀雄;中国共产党干部思想政治教育时代性研究[D];陕西师范大学;2010年
4 秦伟平;新生代农民工工作嵌入:双重身份的作用机制[D];南京大学;2010年
5 孙圣勇;税费改革后的乡(镇)政府结构变革分析[D];武汉大学;2010年
6 孙岩;南京国民政府时期地方党政关系研究[D];南京大学;2011年
7 张喜梅;中国公民有序政治参与研究[D];中共中央党校;2011年
8 段鹏飞;全球化背景下中国共产党意识形态建设研究[D];陕西师范大学;2011年
9 吴勇辉;城市少数民族流动人口权益保障研究[D];中央民族大学;2011年
10 董明;新兴商人群体形成与社会的转型[D];上海大学;2011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刘安琪;企业文化视域中的青年职工政治社会化研究[D];哈尔滨工程大学;2010年
2 谷贱明;我国公民参与公共决策的问题与对策研究[D];湘潭大学;2010年
3 刘洋;互联网对“90后”大学生政治社会化影响实证研究[D];苏州大学;2010年
4 甘茂坤;新生代农民工问题的政治经济学分析[D];江西财经大学;2010年
5 王玉春;制度变迁视阈下的青年政治参与探析[D];南京财经大学;2010年
6 周卫忠;网络文化对大学生政治社会化的影响及对策[D];河北师范大学;2010年
7 王丽;试论思想政治教育本质属性的新变化[D];天津理工大学;2009年
8 韩德宝;长春市民社会捐赠信任感考察研究[D];长春工业大学;2010年
9 王雅楠;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的政治动员研究[D];华东理工大学;2011年
10 杨慧;我国农民工城市社区政治参与研究[D];武汉工业学院;2010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郑传贵,卢晓慧;当前我国城市社群隔离产生的原因、危害及对策[J];城市问题;2003年06期
2 朱力;群体性偏见与歧视——农民工与市民的磨擦性互动[J];江海学刊;2001年06期
3 李小平,卢福营;村委会民主选举中的无序问题分析——以浙江省金华市吴村为个案[J];荆门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0年02期
4 张龙平;政治冷漠的深层透析与政治参与形式优化[J];理论与改革;1999年03期
5 魏津生;国内人口迁移和流动研究的几个基本问题[J];人口与经济;1984年04期
6 吴瑞君;关于流动人口涵义的探索[J];人口与经济;1990年03期
7 张庆五;关于人口迁移与流动人口概念问题[J];人口研究;1988年03期
8 李荣时;对当前我国流动人口的认识和思考[J];人口研究;1996年01期
9 段成荣;关于当前人口流动和人口流动研究的几个问题[J];人口研究;1999年02期
10 谭舒;陶亚舒;郭虹;;新城市贫困——关于现实和未来社会的忧虑——以成都地区部分进城农民工子女及其家庭的调查为例[J];天府新论;2008年02期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刘军;论流动人口的政治参与[J];云南行政学院学报;2004年02期
2 熊光清;;中国流动人口选举权保障问题探析[J];江苏行政学院学报;2008年04期
3 邓名奋;;流动的人口,难以流动的选举权利?[J];南风窗;2006年23期
4 刘明;;农民工政治参与现状与发展——泉州市农民工参政状况调查分析[J];辽宁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年03期
5 李雪卿;我国公民政治参与的现状分析[J];南京社会科学;1998年05期
6 王存福;论社会转型期我国公民的政治参与[J];云南行政学院学报;2002年02期
7 周水仙;扩大有序的政治参与,推进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建设[J];广西社会主义学院学报;2003年03期
8 洪瑛;关于我国公民政治参与效能的思考[J];学术探索;2003年07期
9 格勒;王金红;;公民参与,西藏民族区域自治发展的动力[J];中国西藏(中文版);2005年06期
10 黄卫平;陈文;;民间政治参与和体制吸纳的互动——对深圳市公民自发政治参与三个案例的解读[J];当代中国政治研究报告;2007年00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曹海林;;村庄“留守”青年政治参与的现状与对策分析——苏北二村社会调查引发的思考[A];青少年事务与政策研究报告——中国青少年研究会优秀论文集(2002)[C];2002年
2 赵丽江;;论扩大公民的有序政治参与——党的十六提出的加强民主政治建设的一项重要举措[A];湖北省社会科学界学习宣传贯彻十六大精神理论研讨会论文集[C];2002年
3 王金洪;;藏区公民的政治参与:藏区政治现代化的动力[A];“西藏和其他藏区现代化道路选择”学术研讨会论文摘要集[C];2001年
4 张文生;;台湾社会的政治参与研究[A];厦门大学台湾研究院25年庆暨台湾研究的基础与前沿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5年
5 姜玉洁;;提高农民工政治参与度的路径思考[A];湖南省世界政治经济与国际共运史学会2008年年会论文集[C];2008年
6 李静雅;;公民社会与政治参与[A];福建省社会学2007年会论文集[C];2007年
7 胡东;;公权力运行宽容与公民理性政治参与的实现[A];中国法学会行政法学研究会2008年年会论文集(下册)[C];2008年
8 郭阳;;论政府信用对公民政治参与的影响[A];21世纪中国公民教育的机遇与挑战——两岸四地公民教育研讨会论文集[C];2006年
9 张跃进;;构建和谐社会应重视的若干不安定因素及其对策研究[A];2005:发展·和谐·公正——江苏省社科类学会学术年会成果荟萃[C];2005年
10 谭细龙;;政务公开与公民有序的政治参与[A];深入学习十六大精神认真践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论文集[C];2004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记者 赵红玲;日喀则市城北街道办事处 让流动人口有了归属感[N];日喀则报;2009年
2 记者 黄永东 通讯员 李慧 魏丽;化解流动人口计生管理难题[N];郑州日报;2010年
3 本报记者 陈建东 通讯员 王立新;政协委员建言:居者有其屋[N];丽水日报;2010年
4 记者 张蕾;流动人口服务重点在社区[N];昆明日报;2010年
5 记者 田志林;城关区嘎玛贡桑街道 为流动人口提供“亲情式”服务[N];西藏日报(汉);2011年
6 记者 曾瑜;创新流动人口服务管理体系重点在社区[N];云南政协报;2010年
7 张效诚;善待流动人口更须消除歧视[N];中国改革报;2007年
8 记者 尚克玲邋实习生 张艳;社区为流动人口营造温馨家园[N];兰州日报;2008年
9 本报记者 王京;谱写和谐新篇章[N];西藏日报;2009年
10 李旭平;依法保障流动人口选举权利[N];人民代表报;2007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张喜红;当代中国社会团体政治参与问题研究[D];吉林大学;2004年
2 陈松友;当代中国农民制度化政治参与研究[D];吉林大学;2007年
3 李春;网络政治参与在我国的兴起:条件、形态与前景[D];复旦大学;2005年
4 翟波;转型期弱势群体政治参与问题研究[D];吉林大学;2006年
5 杜峰;当代中国公民政治参与制度化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2008年
6 管前程;新社会阶层政治参与研究[D];中共中央党校;2009年
7 闫星;美国信息产业利益集团政治参与的研究[D];复旦大学;2006年
8 涂怡超;美国基督教福音派及其对国际关系的影响[D];复旦大学;2007年
9 张亚勇;党的领导与公民有序政治参与研究[D];中共中央党校;2008年
10 赵刚印;现代化进程中公民政治参与的比较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6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白付理;论当代中国政治发展进程中的政治参与体系[D];郑州大学;2002年
2 郑云鹏;转型期私营企业主政治参与的理性思考[D];南京师范大学;2006年
3 师春苗;论建国初期中国公民的政治参与[D];华南师范大学;2002年
4 魏满霞;现阶段我国私营企业主阶层政治参与研究[D];华南师范大学;2004年
5 胡晓梅;当代中国公民政治参与的动因及制约因素分析[D];东南大学;2004年
6 赵鹏;我国私营企业主阶层政治参与研究[D];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009年
7 乔湘流;邓小平政治参与思想研究[D];苏州大学;2001年
8 曾志勇;论政治参与对政治制度变迁的影响——兼评近代中国政治制度之变迁[D];西北工业大学;2005年
9 谢启秦;当前我国特殊经济利益集团的政治参与[D];湖南师范大学;2009年
10 宋莹;我国农村弱势群体的政治参与研究[D];东华大学;2011年
,本文编号:1465700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falvlunwen/fanzuizhian/146570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