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法律论文 > 治安法论文 >

未成年人犯罪的主要特征及变化趋势——以湖北省未成年犯问卷调查为分析基础

发布时间:2018-01-27 06:47

  本文关键词: 未成年人犯罪现状 主要特征 变化趋势 出处:《青少年犯罪问题》2009年05期  论文类型:期刊论文


【摘要】:调查发现,现阶段未成年犯罪人的基本情况是:文化程度偏低,案发前处于闲散状态者居多,犯罪低龄化现象突出,多次实施犯罪的比例较高;在犯罪特点方面,主要表现为犯罪的突发性强、犯罪类型相对集中、犯罪手段暴力化倾向明显以及犯罪形式以结伙犯罪为主;在发展趋势方面,今后一段时期内,未成年犯罪人的总数在刑事罪犯中的比例可能突破10%;14岁以下的未成年人实施严重危害社会行为的比例有可能进一步扩大;未成年人犯绑架、交通肇事罪的比例可能上升;团伙的结构升级趋势明显,未成年人可能更多地卷入有组织犯罪。
[Abstract]:The investigation found that the basic situation of juvenile offenders at this stage is: low level of education, most of them are idle before the crime, the phenomenon of low age of crime is prominent, and the proportion of committing crimes is high; In terms of the characteristics of crime, it mainly shows that the crime is sudden, the type of crime is relatively concentrated, the violent tendency of crime means is obvious, and the main form of crime is gang crime. In terms of development trends, the percentage of juvenile offenders in the total number of criminal offenders may exceed 10 in the coming period; The proportion of minors under the age of 14 who commit serious social harm is likely to increase further; If minors commit kidnapping, the proportion of traffic accident crime may rise; The structural escalation of gangs is evident, and minors may be more involved in organized crime.
【作者单位】: 北京师范大学刑事法律科学研究院;
【基金】:教育部哲学社会科学研究重大课题攻关项目“未成年人犯罪问题研究”(06JZD0010)之子课题“未成年人犯罪的犯罪学研究”阶段性成果
【分类号】:C913.5
【正文快照】: 〔主持人按语〕应《青少年犯罪问题》杂志的大力支持,作为赵秉志教授主持的教育部哲学社会科学研究重大课题攻关项目“未成年人犯罪问题研究”(06JZD0010)之子课题《未成年人犯罪的犯罪学研究》的负责人,特组稿三篇形成犯罪学研究视角的专题。其中,《未成年人犯罪的主要特征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陈薇;中国少年司法制度浅议[J];成都教育学院学报;2003年10期

2 张应立,涂学华;论我国团伙犯罪的发展变化趋势与对策[J];青少年犯罪问题;2005年04期

3 宋莹;;少年审判:和谐社会思想在人民法院工作中的实践典范[J];青少年犯罪问题;2005年06期

4 刘继同;;中国青少年研究典范的战略转变与儿童福利政策框架的战略思考[J];青少年犯罪问题;2006年01期

5 康树华;;国外青少年犯罪状况与我国的比较[J];江苏警官学院学报;2005年05期

6 郭翔;中日少年犯罪和少年司法制度比较[J];河南公安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0年02期

7 管晓静,贾楠;论家庭性教育与未成年人性罪错[J];山西警官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2年03期

8 武志坚;邹学忠;;建立我国未成年犯罪人社区矫正制度的设想[J];吉林公安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6年06期

9 宋丹;试论未成年犯罚金刑的适用[J];江西公安专科学校学报;2004年01期

10 徐兴俊;;论少年刑事审判制度的恢复性司法模式[J];南通纺织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6年03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4条

1 张忠斌;未成年人犯罪的刑事责任研究[D];武汉大学;2005年

2 姚建龙;福利、惩罚与少年控制[D];华东政法学院;2006年

3 王素芬;明暗之间:近代中国的狱制转型研究[D];华东政法学院;2006年

4 曾康;未成年人刑事审判程序研究[D];西南政法大学;2007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冯万刚;我国未成年人犯罪刑事责任制度研究[D];四川大学;2005年

2 农中校;论组织、领导、参加黑社会性质组织罪[D];四川大学;2002年

3 朱正福;优化未成年人刑事司法制度 预防减少未成年人违法犯罪[D];华东政法学院;2003年

4 许芸;我国未成年人违法犯罪的社区矫正模式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2005年

5 闫景晟;论少年司法的转向处遇[D];中国政法大学;2006年

6 李翠红;我国少年司法非刑罚处置制度研究[D];中国政法大学;2006年

7 高志刚;当前我国中学生犯罪特点成因及对策研究[D];河北师范大学;2006年

8 周颖;我国社会服务令制度的构建[D];华东政法学院;2006年

9 阎鑫;我国未成年人犯罪量刑研究[D];郑州大学;2006年

10 夏威俊;试论我国未成年人罪犯社区矫正体系之构建[D];华东政法学院;2006年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陈月媛;;当代社会思潮及其发展取向[J];宿州教育学院学报;2011年04期

2 黄朝忠;;温州人的关系网[J];中共银川市委党校学报;2011年03期

3 ;[J];;年期

4 ;[J];;年期

5 ;[J];;年期

6 ;[J];;年期

7 ;[J];;年期

8 ;[J];;年期

9 ;[J];;年期

10 ;[J];;年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3条

1 黄励;;双向自立的新型代际关系[A];家庭、健康、和谐研讨会论文摘要集[C];2005年

2 汤学恒;;和谐社会视野下的志愿服务[A];社会转型中的和谐社会构建——上海市党校系统“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理论研讨会论文集[C];2005年

3 上海市社会工作培训中心课题组;;民政在社区建设中的定位[A];社会转型与社区发展——社区建设研讨会论文集[C];2001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8条

1 弓克;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主要特征[N];光明日报;2005年

2 强珠锁 (作者单位:解放军汽车管理学院政教室);“城市精神”的主要特征[N];蚌埠日报;2007年

3 佚名;规划好人生每一步[N];中国人事报;2007年

4 晓文;如何做职场“稍息”族[N];中国高新技术产业导报;2007年

5 成素梅;休闲文化的历史演变[N];中华读书报;2006年

6 本报实习记者 李京淑;写字楼流行白领腔[N];北京科技报;2006年

7 本报见习记者 邢方圆 记者 非尔;九成CBD人认为风险时代已来临[N];华夏时报;2004年

8 郑斐;民营高科技企业不同规模公司薪酬水平透视(二)[N];中国工业报;2003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4条

1 刘思江;职业压力形成的组织因素研究[D];苏州大学;2005年

2 裘涵;政府虚拟社区构建研究[D];浙江大学;2004年

3 林迎春;浅论不良网络文化对青少年的影响与对策[D];华中师范大学;2006年

4 范利琴;试论全球化背景下中国风险社会的治理[D];大连海事大学;2006年



本文编号:1467866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falvlunwen/fanzuizhian/1467866.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a5283***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