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法律论文 > 治安法论文 >

猝死的法医病理学回顾性研究——附904例猝死资料分析

发布时间:2018-03-02 09:02

  本文关键词: 法医病理学 猝死 回顾性研究 非心血管疾病 器质性病变 诱发因素 间质性心肌炎 冠状动脉 青壮年 齐齐哈尔市 出处:《中国司法鉴定》2008年S2期  论文类型:期刊论文


【摘要】:探讨猝死的法医病理学特点及其流行行为病学特征。收集黑龙江省齐齐哈尔市、哈尔滨市公安系统904例猝死尸检资料,将904例尸检材料分为心血管疾病和非心血管疾病组,从性别、年龄、职业、发病季节、病程时限以及诱发因素等进行统计学处理,并对每组病例进行了死因分析。904例猝死死者中,心血管疾病组和非心血管疾病组的年龄均以21—60岁最多,占76.3%,31—40岁达最高峰,占23.3%。本文中男性693例,女性211例,男女之比为3.3:1。其中心血管疾病组性别差异更为显著,男女之比为5.5:1。职业以体力劳动者及市民为多,共657例,占72.68%,脑力劳动者共247例,占27.32%。猝死可发生在任何季节,但以寒冷的冬季为多,共429例,占47.5%。猝死绝大多数死于医院外的各种环境和情况下,情绪激动时发生共258例,占28.4%,在诱因中占首位。猝死的时间限度均为24小时以内及睡眠中,符合WHO所规定的时限。各系统疾病均有发生猝死的,但以心血管疾病占首位,共503例,占55.64%,非心血管疾病共401例,占44.36%。
[Abstract]:To investigate the characteristics of forensic pathology and epidemic behavioral diseases of sudden death, 904 cases of sudden death were collected in Qiqihar City, Heilongjiang Province, and 904 cases of sudden death were divided into cardiovascular disease group and non-cardiovascular disease group. Sex, age, occupation, onset season, duration of disease and inducing factors were statistically analyzed. The causes of death of each group of patients were analyzed. 904 cases of sudden death were analyzed. The ages of cardiovascular disease group and non-cardiovascular disease group were 21-60 years old, accounting for 76.30.31-40 years old reached the highest peak, accounting for 23.30.In this paper, 693 males and 211 females, the ratio of male to female is 3.3: 1.The difference between male and female is more significant. The ratio of men to women is 5.5: 1.The number of occupations is more than that of manual workers and citizens, with 657 cases, accounting for 72.68 cases, and 247 cases of mental workers, accounting for 27.32%. Sudden death can occur in any season, but in cold winter, there are 429 cases. Sudden death accounted for 47.5%. The majority of sudden death died in various circumstances and circumstances outside the hospital. There were 258 cases of emotional agitation, accounting for 28.4 cases, which occupied the first place in the inducement. The time limit of sudden death was within 24 hours and in sleep. According to the time limit stipulated by WHO, sudden death occurred in all diseases, but cardiovascular disease was the first, accounting for 55.64 cases, and non-cardiovascular disease in 401 cases (44.36%).
【作者单位】: 齐齐哈尔医学院附属第三医院司法鉴定中心;
【分类号】:D919.1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浙医;对刘秀珍案的质疑[J];人民司法;1982年02期

2 麻永昌;;公安部第二研究所与北京医科大学联合举办神经病理学习班[J];中国法医学杂志;1986年01期

3 ;《中国法医学杂志》稿约[J];中国法医学杂志;1986年01期

4 俞炽中;;无病灶猝死之尸体[J];法医学杂志;1986年02期

5 ;《法医学杂志》编委会名单[J];法医学杂志;1986年02期

6 贾静涛;;英美等六国法医制度的简介与我国法医体制改革的展望[J];法医学杂志;1986年02期

7 ;消息[J];法医学杂志;1986年02期

8 陈康颐;;为法医学名词正名[J];法医学杂志;1986年04期

9 麻永昌;;原发性蛛网膜下腔出血的讨论——附7例尸检报告[J];中国法医学杂志;1986年02期

10 朱小曼;;广州法医学会召开第三届年会[J];中国法医学杂志;1986年02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前言[A];第五次全国法医学术交流会论文集[C];1996年

2 竞花兰;陈玉川;程海鹰;孙斌;;图像分析处理肝细胞核仁组成区嗜银蛋白死后不同时间形态改变——推断死亡时间的研究[A];第五次全国法医学术交流会论文集[C];1996年

3 许象成;周雪良;;试从6例失误案件谈法医病理学之尸检定性[A];第五次全国法医学术交流会论文集[C];1996年

4 卿太苏;刘世沧;汪秉康;;弥漫性轴索损伤的法医病理学研究[A];第五次全国法医学术交流会论文集[C];1996年

5 宋一璇;祝家镇;罗斌;姚青松;梁赏猷;;肥厚性心肌病猝死者心传导系统病变[A];第五次全国法医学术交流会论文集[C];1996年

6 黄瑞亭;;介绍二种冠状动脉阻塞程度的检测方法[A];第五次全国法医学术交流会论文集[C];1996年

7 陈新山;胡俊;;冠心病猝死心肌肌动蛋白缺失的免疫组化定量研究[A];第五次全国法医学术交流会论文集[C];1996年

8 李如波;汪德文;陈怀芳;;静脉滴注红霉素致死法医学鉴定一例[A];第五次全国法医学术交流会论文集[C];1996年

9 朱少华;秦启生;陈晓瑞;;联合性免疫缺陷病接种卡介苗猝死一例[A];第五次全国法医学术交流会论文集[C];1996年

10 竞花兰;陈玉川;徐小虎;宋一璇;罗斌;胡丙杰;刘小山;郭晓然;毕启明;祝家镇;;氟乙酰胺中毒致死的法医病理形态学观察分析[A];第五次全国法医学术交流会论文集[C];1996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记者 白锡喜 赵晓星;患者就医猝死 院方失职担责[N];检察日报;2000年

2 本报记者 聂欣;别拿生命作赌注[N];中国妇女报;2002年

3 本报特约记者 李伦;闽国投猝死 福建重组信托业[N];财经时报;2002年

4 陈雪梅;铁路遭遇旅客猝死赔偿[N];人民法院报;2002年

5 本报记者 温素威 实习生 许力;医疗官司变打法[N];市场报;2002年

6 本报特约撰稿人 陆志城;让解剖刀退出历史舞台?[N];医药经济报;2003年

7 王 旭;法国法医学鉴定掠影[N];人民法院报;2005年

8 戎明昌邋项华 肖小毛 张欢;省公安厅刑事技术中心通过国家认可[N];南方日报;2008年

9 本报记者 余瀛波;2008:“红十字”记忆中的世界与中国[N];法制日报;2008年

10 记者 王薇;《纽约时报》畅销书排行犯罪小说再次登榜首[N];新华每日电讯;2008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9条

1 邵勇;妊娠肝内胆汁淤积症胎鼠心脏损伤及猝死机制研究[D];重庆医科大学;2005年

2 百茹峰;法医损伤工具和损伤时间推断的研究[D];重庆医科大学;2005年

3 潘洪富;人死后玻璃体液化学成分含量改变与死亡时间关系的研究[D];四川大学;2005年

4 陈阳;Connexin43与心肌缺血的相关研究[D];四川大学;2004年

5 胡华子;肺组织中水通道蛋白1和溺死的研究[D];四川大学;2004年

6 陈哲明;Brugada综合征分子遗传学及细胞电生理机制的研究[D];第一军医大学;2006年

7 程宽;扩张型心肌病的临床和预后分析及其与肥厚型心肌病的侯选基因突变筛查研究[D];复旦大学;2006年

8 赵小红;死后间隔时间推断的新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06年

9 肖坚;基于虚拟尸检技术推断死亡时间的实验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06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金利方;大鼠早期心肌缺血cTnT、Desmin与CX43免疫组化研究在法医病理学上意义[D];浙江大学;2002年

2 蒋剑英;实验性心肌缺血早期心肌的法医病理学研究[D];山西医科大学;2002年

3 刘金辉;实验性大鼠重度心肌挫伤心肌细胞中COX-2、bcl-2与HIF-1α的表达[D];山西医科大学;2004年

4 白吉伟;过敏性猝死豚鼠体内肥大细胞超微结构及P物质变化的法医病理学研究[D];山西医科大学;2004年

5 蒋朴;Mb、Fn、CRP在早期心肌梗死死后诊断中的免疫组织化学比较研究[D];重庆医科大学;2005年

6 王蕾;Actin、cTnT及Fn在心肌缺血中的研究[D];大连医科大学;2005年

7 孙续禄;SCD心脏ANP与BNP的免疫组织化学研究[D];重庆医科大学;2005年

8 刘云;IL-18与纤维组织在病变血管及心肌的表达及法医学意义[D];重庆医科大学;2005年

9 龙仁;大鼠组织ATP、DNA、肌动蛋白含量与PMI相关性研究[D];南华大学;2005年

10 王银阁;广泛软组织挫伤后器官病理形态学研究[D];郑州大学;2005年



本文编号:1555872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falvlunwen/fanzuizhian/1555872.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63150***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