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法律论文 > 治安法论文 >

论青少年犯罪行为的无意识动机

发布时间:2018-03-03 18:14

  本文选题:青少年犯罪 切入点:犯罪行为 出处:《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年05期  论文类型:期刊论文


【摘要】:个体无意识、集体无意识与社会无意识区别性、协同性地体现于犯罪行为无意识动机的各个方面。青少年犯罪动机包括意识的犯罪动机与无意识的犯罪动机两大方面;青少年犯罪行为的无意识动机典型地体现在犯罪的行为动力中,它们是青少年犯罪行为的深度心理力量,并与意识状态的犯罪动机共同构成青少年犯罪行为的动机力量。在多层面无意识的作用下,青少年犯罪行为的无意识动机具体体现为本能冲动力、罪恶情结动力、好奇心动机、逞强动机、逆反动机等多个动机成分。它们对于犯罪侦查、罪犯矫正与犯罪预防均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Abstract]:Individual unconsciousness, collective unconsciousness and social unconsciousness are different, which are reflected in every aspect of unconscious motive of criminal behavior. Juvenile delinquency motive includes conscious criminal motive and unconscious criminal motive. The unconscious motive of juvenile delinquency is typically reflected in the motive force of crime, which is the deep psychological force of juvenile delinquency. Under the action of multi-level unconsciousness, the unconscious motive of juvenile delinquency is embodied in the motive of instinct impulse, evil complex, curiosity, etc. It has important reference value for crime investigation, criminal correction and crime prevention.
【作者单位】: 中国政法大学;
【分类号】:D669.5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生兆欣;;论比较教育学术研究的价值涉性[J];比较教育研究;2006年10期

2 张一玮;梦的心理过程与文学创作心理过程比较[J];承德民族师专学报;2002年01期

3 范大裕;;关于女性犯罪的思考[J];贵州警官职业学院学报;2005年06期

4 杨小艳;;论阿德勒补偿理论对个体适应环境的指导意义[J];湖北大学成人教育学院学报;2006年03期

5 李重阳;俞凤茹;;青少年的逆反心理及其应对策略[J];怀化学院学报;2006年09期

6 林众;冯瑞琴;;多媒体教学中的认知机制[J];教育研究;2006年07期

7 杨伊生;;论基于多元智能理论的教学设计[J];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06年01期

8 张卫青;;从国内外地理课程标准看我国地理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J];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06年02期

9 王保军;;心理测验的效度与长度的关系探析[J];唐山师范学院学报;2005年06期

10 张敏杰;闫挺;李佑发;黄欣加;;提供与接受:社会支持对自尊和生活满意感的贡献[J];体育科学;2006年02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条

1 陶新华;王椿阳;;大学生自信与成就动机的干预[A];高校心理健康教育新进展——全国第十届高校心理健康教育与心理咨询学术交流会论文集[C];2007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李朝旭;社会判断的内隐和外显过程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5年

2 黄和林;弈的奇迹[D];华东师范大学;2006年

3 沈嘉祺;论道德情感的生成与培育[D];华东师范大学;2006年

4 杨福义;内隐自尊的理论与实验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6年

5 王江洋;幼儿自我延迟满足能力的预期性、发展性及差异性研究[D];辽宁师范大学;2006年

6 郭成;青少年学业自我研究[D];西南大学;2006年

7 王凤香;黄帝内经梦象研究[D];北京中医药大学;2007年

8 尹筱莉;化学专家—新手教师课堂教学特质比较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7年

9 孟秋丽;人类心灵的深层探索[D];吉林大学;2007年

10 冯阳;明清小说中的“梦”“异”现象研究[D];陕西师范大学;2007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钱晓丽;弗洛姆人道主义伦理学及其教育学意义[D];山东师范大学;2001年

2 陈晶;沙盘游戏治疗在早期不安全依恋儿童中的应用研究[D];华南师范大学;2005年

3 徐本华;青少年情感自主及其与家庭亲密度的相关研究[D];河南大学;2005年

4 李艳茹;试论汉译佛典对唐代小说叙事之影响[D];内蒙古师范大学;2005年

5 李玮;三—五年级蒙古族小学儿童自尊、学校适应及其关系研究[D];内蒙古师范大学;2005年

6 郑小方;高中生学习责任心的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2005年

7 李龙辉;父母教养方式与高中生人际信任及自尊的相关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06年

8 黄舜涛;目的犯概念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06年

9 周丽波;《黄帝内经》中个性类型的整理研究[D];中国中医科学院;2006年

10 黄杰;上海市女性妊娠期心理状态及其影响因素的质性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6年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梁雪漫;;浅析网络道德缺失对青少年犯罪的影响[J];考试周刊;2011年45期

2 黄艳珊;熊晓燕;;略论青少年犯罪的预防及矫正[J];华中人文论丛;2011年01期

3 卢兴治;;新形势下青少年犯罪的现状、特点及对策[J];社科与经济信息;2002年05期

4 谢瑞娟;;青少年犯罪的警示[J];源流;2005年04期

5 王攀锋;武伯欣;;青少年犯罪的极性心理和行为演变[J];广西警官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1年03期

6 王攀锋;武伯欣;;青少年犯罪的极性心理和行为演变机制[J];西南政法大学学报;2011年03期

7 周羚敏;;希望与歧途:阶层固化对青少年犯罪的影响分析[J];上海青年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11年03期

8 周羚敏;;歧途与希望:阶层固化对青少年犯罪的影响分析[J];广西政法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11年05期

9 黄梅艳;;青少年犯罪心理研究——以家庭教育为视角[J];今日财富(金融发展与监管);2011年07期

10 陈林慧;;浅议青少年犯罪的成因和预防[J];浙江青年专修学院学报;2011年03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潘松萍;朱临;;文化冲突语境下的青少年犯罪解读[A];中国犯罪学学会第十八届学术研讨会论文集(中册)[C];2009年

2 董峗;;论“调剂商行”对青少年犯罪的破窗效应[A];中国犯罪学学会第十八届学术研讨会论文集(上册)[C];2009年

3 周后良;谢本珉;陈丽梅;;当前青少年犯罪的特点和发展趋势[A];全国第五届心理学学术会议文摘选集[C];1984年

4 盖玉彪;习裕军;;论青少年犯罪中的网络因素[A];中国犯罪学研究会第十四届学术研讨会论文集(上册)[C];2005年

5 张云鹏;;试论青少年犯罪的社会心理因素[A];中国心理卫生协会青少年心理卫生专业委员会第八届全国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2年

6 ;贵州省青少年犯罪对策研究[A];贵州省社会学学会“民族、区域、社会发展研讨会”暨2002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2年

7 王淑华;;青少年犯罪预防对策探究[A];中国犯罪学学会第十八届学术研讨会论文集(上册)[C];2009年

8 谭鹏;;青少年犯罪的法律救助机制探讨[A];湖南省犯罪学研究会第八次学术研讨会优秀论文集[C];2008年

9 潘小莉;;关于少年犯罪的原因分析及对策探析[A];中国心理卫生协会青少年心理卫生专业委员会第九届全国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5年

10 罗鹰;;浅论青少年网络暴力性犯罪[A];中国犯罪学研究会第十四届学术研讨会论文集(上册)[C];2005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本报评论记者 邹海涛;敲响青少年犯罪的警钟[N];黄石日报;2010年

2 郑根岭;专家细说青少年犯罪十大陷阱[N];民营经济报;2007年

3 何欣 本报记者 刘福国;人格缺失为青少年犯罪埋下“隐患”[N];中国妇女报;2008年

4 上蔡县人民法院党组成员、办公室主任 韩文韬;浅谈青少年犯罪的成因特点及预防[N];驻马店日报;2008年

5 呼伦贝尔学院副教授 于洪燕;论当前青少年犯罪的成因及预防[N];人民法院报;2009年

6 王元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浅析青少年犯罪的成因及预防[N];今日信息报;2009年

7 永清县人民检察院党组书记、检察长 邱福星;浅析青少年犯罪的成因及对策[N];廊坊日报;2009年

8 孙爱萍;青少年犯罪的诱因及对策[N];黄山日报;2009年

9 本报通讯员 钱向荣 钱沁 本报记者 赵勇进;透视辍学青少年犯罪[N];南通日报;2009年

10 张志鹏;宗教减少青少年犯罪的机制何在[N];中国民族报;2009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黄维民;国有企业高管人员犯罪控制实证研究[D];西南交通大学;2007年

2 张波;罪过基本问题研究[D];西南政法大学;2008年

3 梅传强;犯罪心理生成机制研究[D];西南政法大学;2004年

4 罗嘉司;竞技体育犯罪研究[D];吉林大学;2006年

5 王海英;犯罪青少年心理健康的家庭生态系统研究[D];吉林大学;2007年

6 杨慧芳;女性犯罪者的人格、应付方式、情境因素与犯罪行为的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3年

7 吴殿朝;中国当代大学生犯罪原因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08年

8 刘建清;犯罪动机与人格[D];中国政法大学;2009年

9 杨维林;经济犯罪的法律规制[D];吉林大学;2012年

10 郑莉芳;成年人犯罪动机的生成与发展[D];中国政法大学;2008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束钰;标签理论下青少年犯罪问题探析[D];安徽大学;2010年

2 张思月;关于包头市青少年犯罪现状与预防管理研究[D];中央民族大学;2010年

3 吕建星;城市中心地区青少年犯罪研究[D];吉林大学;2010年

4 陈曲;思想道德教育对青少年犯罪及不良行为的预防[D];重庆工商大学;2010年

5 刘婧;浅析网络游戏沉迷或成瘾与青少年犯罪的联系[D];中国政法大学;2011年

6 韩良芝;青少年犯罪原因及对策研究[D];黑龙江大学;2004年

7 黄明;青少年犯罪问题研究[D];黑龙江大学;2006年

8 解立;动漫亚文化与青少年犯罪关系研究[D];安徽大学;2010年

9 李柯;社会生态系统理论在违法犯罪青少年矫正教育中的应用[D];首都师范大学;2011年

10 管向梅;中国青少年犯罪预防与矫治社会服务体系的构建[D];南京理工大学;2004年



本文编号:1562136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falvlunwen/fanzuizhian/1562136.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ca07c***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