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法律论文 > 治安法论文 >

青少年犯罪研究之学科化:回顾与反思

发布时间:2018-04-14 14:29

  本文选题:青少年犯罪研究 + 青少年犯罪学 ; 参考:《青少年犯罪问题》2009年03期


【摘要】:青少年犯罪研究的学科化肇始于1980年,并且在80年代已经初步定型。1987年12月所出版的曹漫之主编《中国青少年犯罪学》一书是青少年犯罪学科化的重要标志,该书基本确立了中国青少年犯罪学的学科体系,直到今天仍然未能被超越。不过,就作为一门学科而言,青少年犯罪学仍然是很不成熟的,甚至其生存也是堪忧的。
[Abstract]:The discipline of the study of juvenile delinquency began in 1980 and was initially finalized in the 1980s. The book "Chinese Juvenile Criminology", published by Cao Manzhi in December 1987, is an important symbol of the subjectivization of juvenile delinquency.The book has basically established the discipline system of Chinese juvenile delinquency, which has not been surpassed to this day.However, as a subject, juvenile criminology is still immature, even its survival is worrying.
【作者单位】: 华东政法大学;
【基金】: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项目“转型中国的青少年犯罪及其治理:1979年以来的反思性研究”阶段性成果
【分类号】:C913.5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李莉萍;家庭功能与青少年犯罪[J];郴州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1998年01期

2 李章科,何定;当代大学生法律素质教育浅析[J];四川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2年04期

3 唐斌;转型期的家庭变迁与青少年违法犯罪[J];福建公安高等专科学校学报-社会公共安全研究;2005年03期

4 朱立红;刑事政策在未成年人案件起诉中的运用[J];青少年犯罪问题;2003年05期

5 虞浔;我国青少年法制建设必须与时俱进[J];青少年犯罪问题;2004年01期

6 陈晓明;学校与青少年犯罪防范:以社会控制理论为基础[J];青少年犯罪问题;2004年04期

7 姚建龙;刑事法视野中的少年:概念之辨[J];青少年犯罪问题;2005年03期

8 莫洪宪;;我国未成年人犯罪刑事责任若干问题探讨[J];青少年犯罪问题;2006年05期

9 张美英;;论现代少年司法制度——以中、德、日少年司法为视角[J];青少年犯罪问题;2006年05期

10 张克锋;;家庭与青少年犯罪[J];广东社会科学;2006年03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4条

1 于国旦;少年司法制度研究[D];中国政法大学;2004年

2 高维俭;刑事三元结构论[D];北京大学;2004年

3 姚建龙;福利、惩罚与少年控制[D];华东政法学院;2006年

4 曾康;未成年人刑事审判程序研究[D];西南政法大学;2007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王樝;社会转型期青少年事务管理的政府行为研究[D];苏州大学;2001年

2 吴满峰;当代女性犯罪的社会学思考[D];福州大学;2003年

3 赵永军;犯罪决策的心理学研究[D];河南大学;2003年

4 鲍立铣;越轨少年攻击行为及其干预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3年

5 唐彦;网络与青少年犯罪心理[D];中国政法大学;2003年

6 郭子贤;获取最大经济利益:犯罪组织黑社会化的根本原因[D];湘潭大学;2003年

7 曹海霞;未成年人犯罪暂缓起诉制度研究[D];中国政法大学;2004年

8 徐茂;中国新型社区矫正制度[D];华东政法学院;2004年

9 刘芹;论未成年人权益的法律保护[D];华东政法学院;2004年

10 姚建龙;少年法院研究[D];华东政法学院;2003年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编委风采[J];青年探索;2011年04期

2 萧奔;;让欺凌和暴力无所遁形[J];黄金时代(男仔女仔);2002年09期

3 ;[J];;年期

4 ;[J];;年期

5 ;[J];;年期

6 ;[J];;年期

7 ;[J];;年期

8 ;[J];;年期

9 ;[J];;年期

10 ;[J];;年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9条

1 姚建龙;;远离辉煌的繁荣:青少年犯罪研究30年[A];改革开放三十年与青少年和青少年工作发展研究报告——第四届中国青少年发展论坛暨中国青少年研究会优秀论文集(2008)[C];2008年

2 盖玉彪;习裕军;;论青少年犯罪中的网络因素[A];犯罪学论丛(第四卷)[C];2006年

3 ;求真务实 服务稳定 重庆市青少年犯罪研究会工作取得新进展[A];全国社科联第八次学会工作会议材料汇编[C];2004年

4 王治建;夏强;;网络亚文化与青少年犯罪研究[A];中国犯罪学学会第十八届学术研讨会论文集(中册)[C];2009年

5 徐小媛;;传媒暴力对青少年暴力行为的影响[A];犯罪学论丛(第四卷)[C];2006年

6 吴大华;王飞;;关于转化利用青少年黑客的思考——从冲突功能论重构其网络违法犯罪防范体系[A];犯罪学论丛(第四卷)[C];2006年

7 张远煌;姚兵;;我国未成年人犯罪的新趋势——以三省市未成年犯问卷调查为分析基础[A];中国犯罪学学会第十八届学术研讨会论文集(中册)[C];2009年

8 金碧华;;对我国青少年网络犯罪心理形成原因的分析[A];中国犯罪学研究会第十二届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3年

9 李玫瑾;;构建未成年人法律体系与犯罪预防[A];中国犯罪学研究会第十四届学术研讨会论文集(下册)[C];2005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7条

1 中国青少年犯罪研究会研究部部长 牛凯;青少年犯罪研究的方法论创新[N];学习时报;2010年

2 安克明;中国青少年犯罪研究会召开会议[N];人民法院报;2006年

3 本报记者 龙立琼;“职业豁免”是一项救济的权利[N];法制生活报;2008年

4 本报记者 程仁山 黄雄展 通讯员 吴开梁;“没有不良少年,只有不幸少年!”[N];福州日报;2006年

5 丛晓波;家庭“四失”失去的是“希望”[N];烟台日报;2007年

6 本报记者 孙琳 刘少杰 翟学伟;“陌生人社会”中的制度化生存[N];四川日报;2006年

7 胡宇 本报记者 李旭;8成以上未成年人犯罪与网络有关[N];四川日报;2010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2条

1 王燕;我国未成年人刑事案件社会调查报告内容研究[D];燕山大学;2010年

2 曹斐;内地新疆籍流浪儿童越轨行为研究[D];中国政法大学;2011年



本文编号:1749748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falvlunwen/fanzuizhian/1749748.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fa962***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