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法律论文 > 治安法论文 >

无直接利益冲突的情感逻辑

发布时间:2018-04-20 00:09

  本文选题:群体性事件 + 无直接利益冲突 ; 参考:《理论导刊》2014年10期


【摘要】:与利益冲突中利益关联的主导作用相比,无直接利益冲突中情感是最主要的驱动力。从冲突发生的全过程来看,情感的发生发展经历了两个阶段:一是隐性阶段,包括情感产生和情感积累。在这一阶段中起主导作用的是社会结构性因素。二是显性阶段,即情感唤醒和情感宣泄。在这一阶段起导火索作用的是触发性事件。将这两个表面看起来毫不相关的作用因素关联起来并形成无直接利益冲突的是人们心中共同的负性情感。
[Abstract]:Compared with the dominant role of interest relation in conflict of interest, emotion is the main driving force in no direct conflict of interest. From the point of view of the whole process of conflict, the occurrence and development of emotion has experienced two stages: one is recessive stage, including emotion generation and emotion accumulation. In this stage, it is the social structural factors that play a leading role. The second is the dominant stage, that is, emotional arousal and emotional catharsis. At this stage, the trigger action is the trigger event. It is common negative feelings that connect these two seemingly unrelated factors and form no direct conflicts of interest.
【作者单位】: 江苏警官学院;
【基金】:国家社科基金重点课题“现阶段我国社会矛盾演变趋势、特征及对策研究”(12AZD041) 江苏警官学院2012年资助课题“非直接利益冲突的发生发展机制及对策研究”(12Y03)
【分类号】:D631.4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条

1 朱志玲;;集体行动与集体行为——我国群体性事件的类型分析[J];理论月刊;2013年10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宁立志;曹亚玲;;从经济法视角看社会团体的法主体地位[J];安徽大学法律评论;2004年02期

2 颜良伟;;冲突与协调:民事抗诉中检法关系新论[J];安徽大学法律评论;2010年02期

3 刘行芳;;应该赋予媒介充分的自由裁量权[J];安徽大学学报;2004年01期

4 刘长林;储天虎;;早期中国共产党人关于义和团运动的话语分析[J];安徽史学;2009年06期

5 殷琼;;试析乡村精英在群体性冲突预防中的功能[J];安徽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年04期

6 郭慧峰;;对农民工权益救护的立法思考[J];安徽农业科学;2008年10期

7 明成满;;思想政治理论课结合群体性事件进行教学的研究[J];安徽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年01期

8 王爱菊;;“新课程”教材编写机制:批判与反思[J];安庆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年06期

9 吕欣;;经济型群体性事件的处置[J];辽宁科技大学学报;2011年06期

10 李广学;杨秀梅;;冲突与和谐——我国转型期体育发展的必经之路[J];安徽体育科技;2008年04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何敬;审计期望差距研究[D];东北财经大学;2010年

2 卢迎春;论当代中国大众传媒的政治功能[D];苏州大学;2010年

3 冯世明;公元前3世纪—公元4世纪匈奴国家形态的演变[D];华东师范大学;2011年

4 李卫东;大学内部重点建设[D];华东师范大学;2010年

5 杨玲;文化交往论[D];华中科技大学;2010年

6 张海斌;转型社会中的乡村自治与法治[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7 张雪樵;经济行政权法律监督研究[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8 戴均;当代中国转型社会的政治认同研究[D];陕西师范大学;2010年

9 宋五好;道德教育中人伦价值的重构[D];陕西师范大学;2010年

10 杨洋;求同存异:在冲突中构建和谐师生关系[D];南开大学;2010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屈怡;湖北省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法律问题研究[D];华中农业大学;2010年

2 卞晓伟;新时期我国农村纠纷的多元化解决机制研究[D];华中农业大学;2010年

3 董芳芳;湖北省畜产品质量安全法律问题研究[D];华中农业大学;2010年

4 杨少波;我国高校学生管理专业化研究[D];华中农业大学;2010年

5 叶宗玲;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小型私营企业诚信问题研究[D];河南理工大学;2010年

6 高博;当代中国政治冲突问题研究[D];辽宁师范大学;2010年

7 彭双双;社会转型期我国利益矛盾的政治协调机制研究[D];广西师范学院;2010年

8 谢维杰;我国高校辅导员专业化路径研究[D];广西师范学院;2010年

9 周嘉楠;职业共同体视角下的高校辅导员职业化发展研究[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10 李景旺;中美群体纠纷解决机制比较研究[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王赐江;;群体性事件类型化及发展趋向[J];长江论坛;2010年04期

2 于建嵘;;中国的社会泄愤事件与管治困境[J];当代世界与社会主义;2008年01期

3 刘能;;当代中国的群体性事件:形象地位变迁和分类框架再构[J];江苏行政学院学报;2011年02期

4 周爱保;内隐社会认知的理论建构[J];西北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1999年06期

5 于建嵘;;集体行动的原动力机制研究——基于H县农民维权抗争的考察[J];学海;2006年02期

6 刘能;;当代中国转型社会中的集体行动:对过去三十年间三次集体行动浪潮的一个回顾[J];学海;2009年04期

7 杨治良,郭力平;加工分离说的发展述评[J];心理科学;1997年05期

8 陈启山,年承涛,温忠麟;印象整饰与内隐态度效应[J];心理科学;2005年03期

9 蔡华俭;内隐自尊效应及内隐自尊与外显自尊的关系[J];心理学报;2003年06期

10 杨治良,叶阁蔚,,王新发;汉字内隐记忆的实验研究(Ⅰ)──内隐记忆存在的条件[J];心理学报;1994年01期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杨瑞清;余达宏;;论群体性事件的发生原因及其治理对策[J];江西社会科学;2005年10期

2 李金;;妥善处置群体性事件 维护社会稳定[J];吉林省社会主义学院学报;2005年04期

3 杨瑞清;辜静波;;关于弱势群体引发群体性事件的原因透析[J];求实;2005年12期

4 王玉龙;吕云涛;;健全能量释放机制,加强突发群体性事件的预防控制[J];台声.新视角;2005年06期

5 李新钰;蒋连舟;赵超;;试论农村群体性事件的原因与防范[J];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年06期

6 ;农村群体性事件应急处置四大机制[J];领导决策信息;2005年39期

7 麻彦伟;;乡镇政府处理群体性事件的原则[J];领导科学;2005年23期

8 余凌云;唐荧;;论群体性事件的预警机制[J];中国公共安全(学术版);2005年02期

9 李万和;有效预防和妥善处置群体性事件[J];公安研究;2005年02期

10 阳红光;浅谈群体性事件的处置[J];公安研究;2005年03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毕雁英;;群体性事件的性质及其根源分析[A];中国法学会行政法学研究会2010年会论文集[C];2010年

2 董v

本文编号:1775349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falvlunwen/fanzuizhian/1775349.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5eefe***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