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群体性事件概念解析
本文选题:网络群体性事件 + 现实群体性事件 ; 参考:《齐鲁学刊》2013年01期
【摘要】:网络群体性事件是一定数量的网民为了特定目的围绕热点问题,在网络公共领域大规模汇聚意见进而影响现实生活的群体性事件。在历史沿革上,网络群体性事件是群体性事件的类型之一,具有规模性、冲突性、集群性、制度外行动、人民内部矛盾等特征;在要素构成上,具有鲜明的网络属性:发生空间在网络公共领域、主体是网民、客体是适合网络传播的热点事件、形式是意见的网络汇聚。
[Abstract]:Network group event is a mass event that a certain number of Internet users focus on hot issues for a specific purpose and gather opinions on a large scale in the public domain of the network and then affect real life. In the historical evolution, network group events are one of the types of group events, which have the characteristics of scale, conflict, cluster, action outside the system, contradictions among the people, etc. It has the distinct network attribute: the space is in the network public domain, the main body is the netizen, the object is the suitable network dissemination hot spot event, the form is the opinion network convergence.
【作者单位】: 中国矿业大学管理学院;
【基金】: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项目“大学生网络群聚行为的生成机制、长消规律及对处置网上群体事件的启示”(10JDSZ2062) 江苏省哲学社会科学项目“网络群聚行为研究”(10TQB001)
【分类号】:D631.4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条
1 徐乃龙;群体性事件中网络媒体的负面影响及其对策[J];江苏警官学院学报;2003年06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汪一为;认识当前社会现象的两把钥匙——阶级分析法和阶层分析法[J];安徽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03年02期
2 王兆良;哈贝马斯的“公共领域”概念[J];安徽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2年06期
3 管在高;非营利组织与社会中介组织概念之辨析[J];安徽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年05期
4 彭晶晶;网络传媒——公共领域再次转型的契机[J];安康师专学报;2005年01期
5 郭强;试论中国社会结构的断裂与转型[J];北京交通大学学报(社科版);2004年04期
6 马凌;伟大的中庸:重新认识约翰·密尔的新闻思想[J];北方论丛;2003年03期
7 粟守廉;改革开放前后我国社会阶层构成的变化及几点思考[J];北方论丛;2003年06期
8 王婷;社会公正和新型公共领域的建构[J];北方论丛;2005年02期
9 冯培;社会变革中的大学青年与高等教育[J];北京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2年01期
10 刘婵;;论我国中产阶层的界定标准[J];边疆经济与文化;2006年03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马又清;;以毛泽东统战理论为指导,做好在新社会阶层中的统战工作[A];纪念毛泽东——纪念毛泽东同志诞辰110周年理论研讨会论文集[C];2003年
2 刘晓慰;;谁的声音更响亮?——析经济权力旨趣规范下的大众传媒[A];信息化进程中的传媒教育与传媒研究——第二届中国传播学论坛论文汇编(下册)[C];2002年
3 张翼;;市民社会的叙事宝典——评DV的文化传播意义[A];全球信息化时代的华人传播研究:力量汇聚与学术创新——2003中国传播学论坛暨CAC/CCA中华传播学术研讨会论文集(上册)[C];2004年
4 段京肃;;社会关系的变化与信息传播权利的转移[A];全球信息化时代的华人传播研究:力量汇聚与学术创新——2003中国传播学论坛暨CAC/CCA中华传播学术研讨会论文集(下册)[C];2004年
5 孙五三;;批评报道作为治理技术——市场转型期媒介的政治-社会运作机制[A];全球信息化时代的华人传播研究:力量汇聚与学术创新——2003中国传播学论坛暨CAC/CCA中华传播学术研讨会论文集(下册)[C];2004年
6 曹晋;;中国大陆另类媒介的生产:以《朋友通信》为例[A];2006中国传播学论坛论文集(Ⅰ)[C];2006年
7 李红涛;;强势与弱势分割——信息传播资源分配结构的动态观察[A];2006中国传播学论坛论文集(Ⅰ)[C];2006年
8 郭权;;潜舆论外显化的限制——对舆论传播现象的反思[A];2006中国传播学论坛论文集(Ⅰ)[C];2006年
9 李小勤;;中国传媒对“他者”的再现:《南方周末》的农民(工)报道之内容分析,,1984-2002年[A];2006中国传播学论坛论文集(Ⅰ)[C];2006年
10 陈红梅;;试析网络传播与传统媒体的关系及其影响[A];2006中国传播学论坛论文集(Ⅰ)[C];2006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刘勇;重塑权威、重塑核心[D];复旦大学;2004年
2 温波;南昌市新生活运动研究(1934-1935)[D];复旦大学;2003年
3 柯佑祥;民办高等教育盈利问题研究[D];厦门大学;2001年
4 宋福范;执政条件下党的先进性问题研究[D];中共中央党校;2002年
5 邱本;自由竞争与秩序调控[D];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2000年
6 黄斌;文化发展转型与国家的作用[D];暨南大学;2001年
7 陈共德;互联网精神交往形态分析[D];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2002年
8 吕坤良;网络言论传播引论[D];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2002年
9 余颖;城市结构化理论及其方法研究[D];重庆大学;2002年
10 蔡永莲;高等教育非公共消费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2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唐茉蓉;中国政府再造的基本动因研究[D];湘潭大学;2004年
2 张晋升;论传媒引导和受众参与的意识互动[D];暨南大学;2000年
3 马守敏;大众传媒中的性别岐视[D];郑州大学;2000年
4 高健;康德的启蒙思想及其对德国现代化进程的影响[D];中共中央党校;2001年
5 曾成义;大学生焦虑及其影响因素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01年
6 刘水平;精英艺术:神的诞生与隐退[D];华中师范大学;2001年
7 张海夫;《论马克思主义市民社会思想及意义》[D];云南师范大学;2001年
8 刘子岸;审美化生存[D];广西师范大学;2001年
9 束顺民;论转轨时期我国事业单位的体制重塑[D];厦门大学;2001年
10 赵文;从总体性思辨到症状阅读[D];陕西师范大学;2002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条
1 刘贵萍;网络对青少年心理发展的负面影响[J];贵州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2年05期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孙刚;;关于网络群体性事件的治理分析[J];青春岁月;2011年16期
2 邓蓉敬;;国内外关于网络群体性事件的研究综述[J];天水行政学院学报;2010年06期
3 薛松;;政治参与视角下的网络群体性事件分析[J];公安研究;2011年04期
4 孟彩霞;;网络群体性事件的应对[J];铁道警官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1年04期
5 唐逢九;;对网络群体性事件的新解读[J];法制与社会;2010年07期
6 赵亚琼;;网络群体性事件的成因和对策探析[J];经营管理者;2010年16期
7 杨s
本文编号:1827158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falvlunwen/fanzuizhian/182715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