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利制度——犯罪预防的社会学思考
本文选题:犯罪 + 犯罪预防 ; 参考:《前沿》2008年07期
【摘要】:从犯罪产生的原因来看,社会原因是犯罪产生的重要因素,所以在犯罪预防体系中要重视社会预防。福利作为一种重要社会制度,通过对家庭、学校、社区、政治制度、经济制度等的影响综合地预防犯罪。
[Abstract]:For the reason of the crime , the social reason is the important factor of the crime , so it is important to pay attention to the social prevention in the crime prevention system . The welfare serves as an important social system , and the crime prevention is comprehensively prevented by the influence on family , school , community , political system , economic system and so on .
【作者单位】: 湘潭大学法学院
【分类号】:C913.5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条
1 彭华民;宋祥秀;;嵌入社会框架的社会福利模式:理论与政策反思[J];社会;2006年06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邵维国;论扩大罚金刑适用范围的理论根据[J];北华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2年02期
2 赵秉志;;大陆法系刑法理论略述(上)[J];北京联合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6年03期
3 刘东根;恢复性司法及其对我国刑事司法实践的借鉴[J];北京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年02期
4 任辉;论我国刑法的罪刑法定原则的价值内涵[J];长春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年03期
5 许发民;论社会文化对犯罪界定的影响[J];长春市委党校学报;2002年04期
6 黄卿堆,马立东;社会转型中刑罚观念之定位[J];当代法学;2002年02期
7 田文昌,颜九红;论中国死刑发展趋势[J];当代法学;2005年02期
8 游伟,谢锡美;犯罪化原则与我国的“严打”政策[J];法律科学-西北政法学院学报;2003年01期
9 王申;法官的审判理念与实践[J];法律科学-西北政法学院学报;2005年04期
10 曲伶俐;;我国刑罚结构之实然与应然[J];东岳论丛;2006年03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条
1 周峰;陈静;;福利国家视角下的公共服务型政府[A];“落实科学发展观推进行政管理体制改革”研讨会暨中国行政管理学会2006年年会论文集[C];2006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曲新久;刑事政策的权力分析[D];中国政法大学;2001年
2 刘仁文;刑事政策及其过程[D];中国政法大学;2002年
3 张长红;刑事责任基本原理研究[D];中国政法大学;2003年
4 于国旦;少年司法制度研究[D];中国政法大学;2004年
5 黄华生;论刑罚轻缓化[D];中国政法大学;2004年
6 侯宏林;刑事政策的价值分析[D];中国政法大学;2004年
7 王新环;公诉权原论[D];中国政法大学;2004年
8 许秀中;刑事政策系统论[D];中国政法大学;2004年
9 黄立;刑罚的伦理审视[D];湖南师范大学;2004年
10 安斌;战国与启蒙时代的刑法思想研究[D];西南政法大学;2004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刘晓燕;试论刑罚的补偿功能[D];中国政法大学;2001年
2 聂昭伟;罪刑法定原则在新刑法实施后的缺憾与弥补[D];中国政法大学;2002年
3 张瑛;罪刑法定的价值及其实践把握[D];黑龙江大学;2002年
4 刘小兵;刑事执行法立法思考[D];湘潭大学;2002年
5 曹绍锐;论罚金刑[D];河南大学;2003年
6 黄赞旭;刑法理论的“主义”之辩[D];中国政法大学;2003年
7 梅文娟;恢复性司法研究[D];浙江师范大学;2003年
8 翁连金;论防治职务犯罪的制度建设与完善[D];福州大学;2004年
9 王奎;人身危险性概念辨析[D];湘潭大学;2003年
10 李中华;刑法结构的刑事政策分析[D];中国政法大学;2004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7条
1 刘继同;社会福利:中国社会的建构与制度安排特征[J];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3年06期
2 刘继同;个人主义与集体主义之争——欧美社会福利理论主要流派与核心争论[J];欧洲研究;2004年01期
3 田凯;关于社会福利的定义及其与社会保障关系的再探讨[J];学术季刊;2001年01期
4 钱宁;从人道主义到公民权利——现代社会福利政治道德观念的历史演变[J];社会学研究;2004年01期
5 康晓光,韩恒;分类控制:当前中国大陆国家与社会关系研究[J];社会学研究;2005年06期
6 王思斌;中国社会工作的经验与发展[J];中国社会科学;1995年02期
7 谢舜;非政府组织与当代中国的社会转型[J];中国行政管理;2005年02期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程琦;;论社会保障与社会预防犯罪[J];犯罪研究;2008年03期
2 王丽华;;试论情景预防[J];黑龙江省政法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7年02期
3 管晓静,张惠芳;英国犯罪预防的启示[J];山西警官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0年04期
4 王丽华;陈玲;;情景预防初探[J];河北公安警察职业学院学报;2007年02期
5 杨习钢;;国有企业职务犯罪串案窝案频发的原因分析与对策建议 以汉中市汉台区为视角[J];中国检察官;2008年10期
6 乔然;英德预防入室盗窃犯罪的特色及其给我们的启示[J];北京人民警察学院学报;2005年06期
7 蔡蕾;;青年犯罪心理动机及其预防[J];法制与社会;2008年03期
8 孙景仙,安永勇,杜娟;网络犯罪的预防[J];黑龙江省政法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4年06期
9 幺宏佳;;浅析犯罪预测与犯罪预防的措施[J];法制与社会;2009年19期
10 穆伯祥;;涉众型经济犯罪的智能化及其治理[J];职业时空;2009年02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谭志君;童秀兰;;犯罪预防的社会学思考——以福利制度为视角[A];中国犯罪学学会第十七届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8年
2 张迪;;城市中农民工犯罪问题及其预防[A];中国犯罪学学会第十七届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8年
3 张旭;单勇;;犯罪学研究范式论纲[A];中国犯罪学研究会第十二届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3年
4 栾爽;谭志宏;;经济转型期的社会分层与犯罪预防[A];中国犯罪学学会第十七届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8年
5 李玫瑾;;构建未成年人法律体系与犯罪预防[A];中国犯罪学研究会第十四届学术研讨会论文集(下册)[C];2005年
6 梁琴;;浅议青少年违法犯罪的社会预防[A];湖南省人口管理与青少年犯罪研究征文评奖论文集[C];2007年
7 朱艳菊;宋涛;;开展社会调查员制度切实保护未成年人合法权益[A];中国犯罪学学会第十七届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8年
8 糜琳娜;;浅析犯罪对策的含义——兼议“严打”的政策与实践[A];中国犯罪学研究会第十六届学术研讨会论文集(上册)[C];2007年
9 唐洁;;浅谈城市化进程中犯罪的特点及犯罪预防[A];湖南省犯罪学研究会第八次学术研讨会优秀论文集[C];2008年
10 张曦;;城市化进程中农民工犯罪预防的博弈诠释[A];中国犯罪学学会第十七届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8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记者 王治国邋李英华;倡导阳光创富和谐创富防[N];检察日报;2008年
2 上海市闸北区人民检察院 杨玉俊;三种模式整合犯罪风险控制[N];检察日报;2011年
3 刘广三;国际腐败犯罪预防制度的三个发展方向[N];检察日报;2006年
4 记者 崔洁邋肖水金 通讯员 吕洁;南京浦口开通大学生犯罪预防网[N];检察日报;2008年
5 甘丽华 王烨捷;“武汉模式”让青少年拥有快乐“小时候”[N];中国社会报;2009年
6 王光森;情景犯罪预防与“平安创建”[N];人民公安报;2008年
7 记者 李霞 通讯员 毛伟利;遂昌53名农村指导员成为犯罪预防联络员[N];丽水日报;2009年
8 陈海军 山西焦化集团公司保卫处;浅谈企地共建在社区犯罪预防中的作用[N];山西经济日报;2010年
9 樊凯琳;从胡士泰事件看矿业犯罪[N];中国矿业报;2010年
10 记者 卢志坚 通讯员 葛东升 殷继东 封云举;江苏泰州高港:犯罪预防延伸到非公有企业[N];检察日报;2011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4条
1 张勇濂;流动与犯罪:转型期中国农民流动的社会秩序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09年
2 靳高风;论犯罪学的基本问题[D];中国政法大学;2007年
3 王青;核恐怖主义犯罪防范研究[D];吉林大学;2011年
4 杨维林;经济犯罪的法律规制[D];吉林大学;2012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刘沫茹;论中国社会转型期的犯罪预防[D];哈尔滨工程大学;2001年
2 乔冠文;王守仁犯罪预防思想研究[D];山西大学;2012年
3 周孟;论盗抢机动车犯罪的预防策略[D];吉林大学;2009年
4 张雷;城市规划、建筑设计与犯罪预防[D];复旦大学;2010年
5 贾剑虹;先秦儒家和法家关于犯罪预防思想比较研究[D];安徽大学;2002年
6 刘志妍;论财产犯罪预防[D];黑龙江大学;2006年
7 黄宇超;论盗窃犯罪的预防[D];四川大学;2007年
8 李建成;试论未成年人违法犯罪及其预防[D];兰州大学;2008年
9 林逢春;就情境预防策略论青少年性犯罪预防之应对[D];厦门大学;2009年
10 吴小马;论农村聚落形态与空间防卫[D];华东政法大学;2011年
,本文编号:1874352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falvlunwen/fanzuizhian/187435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