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刑事侦查中的异动思维
本文选题:侦查 + 异动思维 ; 参考:《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4年01期
【摘要】:侦查中的异动思维是指侦查人员从日常行为中识别犯罪行为,从普通人群中识别犯罪嫌疑人,从日常用品中识别涉案物品的一种思维方式。犯罪行为本身的异动性,犯罪行为异动点的外化性,犯罪行为异动点的持续性,决定了侦查中异动思维的必要性和可能性。侦查中异动思维的内容包括:动作异常、表情异常、物品异常、衣着异常等情况。侦查中的异动思维在巡逻盘查、摸底排队、阵地控制、情报分析中有广泛的应用领域及侦查价值。
[Abstract]:The change thinking in investigation refers to the way of thinking that investigators identify criminal behavior from their daily behavior, identify criminal suspects from ordinary people, and identify objects involved in the case from their daily supplies. The transmutation of criminal behavior itself, the externalization of criminal behavior anomaly point and the persistence of criminal behavior anomaly point determine the necessity and possibility of the abnormal thinking in investigation. The contents of abnormal thinking in investigation include: abnormal movement, abnormal expression, abnormal articles, abnormal clothes and so on. The changing thinking in investigation has a wide range of application fields and investigation value in patrol, line up, position control and information analysis.
【作者单位】: 中国人民公安大学;
【分类号】:D918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3条
1 范玉;对犯罪识别问题的研究[J];公安大学学报;1995年02期
2 ;积极探索控制收销赃犯罪的新途径——兼对中关村电子市场开展“搜库”行动的调查分析[J];北京人民警察学院学报;2007年06期
3 杨桂宾;冯曲;;刑案假象识别论[J];武汉公安干部学院学报;2010年03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条
1 殷明;;侦查辨认在信号检测论指导下的应用[J];武汉公安干部学院学报;2012年02期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王大中;王绍青;;犯罪现场环境与犯罪现场再现[J];江西公安专科学校学报;2008年05期
2 蒋涤非;张红梅;;再论盗窃罪既未遂的区分标准——以行为过程为分析视角[J];福建警察学院学报;2011年03期
3 关中翔;论犯罪行为的民事责任[J];法律科学-西北政法学院学报;1991年01期
4 靳建辉;张浩;;对不同动机特征类型的犯罪心理研究(下)[J];辽宁警专学报;2006年01期
5 辽宁公安司法管理干部学院课题组;浅析当前抢劫、抢夺犯罪行为之特征[J];辽宁公安司法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5年01期
6 胡广新;;试论持有犯罪行为[J];山东审判;1997年11期
7 汪聚成;;犯罪心理痕迹在心理测试中的开发与应用[J];刑事技术;2006年06期
8 刘文韬;;犯罪现场痕迹信息分析与应用[J];河北公安警察职业学院学报;2010年01期
9 李银焕;;某区人民检察院关于高学历人员犯罪问题的调研报告[J];法制与经济(中旬刊);2008年08期
10 蔡新建;孙晓娟;;犯罪现场·信息意识[J];铁道警官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9年03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2条
1 岳平;赵丹枫;;我国刑事被害人补偿制度现状与构建[A];中国犯罪学研究会第十六届学术研讨会论文集(下册)[C];2007年
2 王安;;城市化、腐败与刑事犯罪[A];2012年度(第十届)中国法经济学论坛论文集[C];2012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徐建东;共同犯罪中自首的认定[N];江苏经济报;2007年
2 冷继林;案犯被判死刑不应适用罚金刑[N];法制日报;2006年
3 魏文彪;刑事被害人国家救助制度应尽快出台[N];贵阳日报;2007年
4 金林 于铁林 于勇;如何理解“逃避侦查或者审判”[N];检察日报;2006年
5 南京大学法学院 李娟;如何预防因婚恋纠纷引发的杀人案[N];江苏法制报;2007年
6 张现明邋杨俊超 辛浩;当重病老人之面搬走其电视该定何罪[N];检察日报;2007年
7 周京中;浅析索债型非法拘禁罪中的“不明债务”[N];江苏法制报;2009年
8 浙江省浦江县人民检察院 楼红明邋陈逸平;规范性文件中不宜同时使用“犯罪分子”、“罪犯”称谓[N];检察日报;2008年
9 上海市虹口区人民法院 叶琦;索债型非法拘禁罪中“特定债权债务关系”的司法认定[N];人民法院报;2008年
10 蒋冬英;中止还是未遂[N];江苏经济报;2007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曹化;秩序与自由的碰撞[D];华东政法大学;2013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黄感;论帮助立功制度[D];湖南师范大学;2013年
2 顾忠华;激情杀人:犯罪与被害互动下的典型特征与防控对策[D];华东政法大学;2011年
3 刘煜;于海向王顺义索取马文瑞债务案的分析[D];兰州大学;2013年
4 辛静;论激情犯罪[D];大连海事大学;2011年
5 梁三贵;故意杀人罪中主从犯的认定问题[D];西南政法大学;2011年
6 王薇;论悔罪表现[D];湘潭大学;2011年
7 张萍;附带民事诉讼制度若干问题思考[D];中国政法大学;2001年
8 孙振华;试论网络犯罪及其防治[D];吉林大学;2011年
9 李淼;论刑事和解[D];郑州大学;2011年
10 沈怡,
本文编号:1883027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falvlunwen/fanzuizhian/188302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