存疑案件澄清后应及时撤案
本文选题:存疑案件 + 犯罪嫌疑人 ; 参考:《人民检察》2008年08期
【摘要】:正近年来,侦查监督部门加强了对公安机关应当立案侦查的案件而不立案侦查的监督力度,以罚代刑,徇私枉法案件明显减少,取得了较好的监督成效,但对公安机关不应当立案而立案侦查案件的监督,尤其是对存疑案件澄清后不予撤案的监督,尚没有引起侦查监督部门的高度重视。存疑案件澄清后不予撤案,是一种违法行为,在实践中应予以纠正。
[Abstract]:In recent years, the investigation and supervision departments have strengthened the supervision of the cases in which the public security organs should set up a case on case investigation and do not file a case for investigation. The cases of punishments are punished and the cases of favoritism, favoritism and the law are obviously reduced, and good supervision results have been achieved. However, the supervision of the investigation cases should not be made on the case by the public security organs, especially after the clarification of the suspected cases. The supervision of cases has not yet attracted the attention of the investigation and supervision departments. It is an offence to refuse to withdraw cases after clarification of doubt cases, which should be corrected in practice.
【作者单位】:
【分类号】:D631.2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刘汉清;;侦查人员的注意力[J];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学报;1985年02期
2 刘新魁;;论人身辨认(一)——人身辨认的科学依据[J];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学报;1987年01期
3 刘竹泉;;执法者的悲剧说明了什么?[J];前线;1987年11期
4 ;争鸣文摘[J];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学报;1988年04期
5 陈玉忠;;试论刑事侦查阶段的完整性[J];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学报;1989年04期
6 张子培;论收容审查的改革[J];河北法学;1990年01期
7 王余标;如何在办理经济犯罪案件中掌握立案条件[J];法学;1990年04期
8 李黎明;试论完善我国刑事强制措施[J];法律科学-西北政法学院学报;1991年05期
9 毛志斌;;收容审查是行政强制措施[J];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学报;1991年05期
10 李锡海;;论侦察中的怀疑方法[J];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学报;1991年01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车延福;;简析重新犯罪的成因特点[A];“严肃执法与司法公正”研讨会专集[C];1999年
2 刘晓辉;;严格掌握强制措施界限 正确使用取保候审手段[A];“严肃执法与司法公正”研讨会专集[C];1999年
3 路帆;;云南毒品检验技术现状的刍议[A];首届全国毒品检验技术交流会论文集[C];1997年
4 包朝胜;褚建新;;九十年代浙江省涉毒案件统计分析[A];首届全国毒品检验技术交流会论文集[C];1997年
5 马晓君;;检验粗制海洛因的体会(文摘)[A];首届全国毒品检验技术交流会论文集[C];1997年
6 张艳;;侦、技密切配合破获跨国贩毒案一例[A];首届全国毒品检验技术交流会论文集[C];1997年
7 胡学斌;丁世华;;胸背部枪弹贯通创未死一例[A];第三届全国法医损伤学术交流会论文集[C];1998年
8 谢伯桂;;论命案现场分析及法医学检验探讨[A];全国第六次法医学术交流会论文摘要集[C];2000年
9 张甫波;叶志敏;;家庭内部杀人案件浅析[A];全国第六次法医学术交流会论文摘要集[C];2000年
10 田国光;王学顺;;多处致命性损伤致人死亡的法医学鉴定[A];全国第六次法医学术交流会论文摘要集[C];2000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吴振英 郭华;科技锻造威武神警[N];北京科技报;2000年
2 陈卫东 陈瑞华 任丽春;理性审视沉默权[N];北京日报;2000年
3 本报通讯员 李继华 王得欣 记者 李霄峰;“26岁现象”透析[N];北京日报;2000年
4 汪皋;古镇保护神[N];中国人事报;2000年
5 万会旭;特别侦探的无悔追求[N];中国水运报;2000年
6 陈云生;权利的平等保护与反酷刑[N];法制日报;2000年
7 本报记者 钟鞍钢;私企职工权益亟待保护[N];法制日报;2000年
8 北京军区法律顾问处律师 荀恒栋;这起案件应由谁来管?[N];法制日报;2000年
9 何宏东;取保候审制度应当完善[N];法制日报;2000年
10 陇夫;沉默与控权[N];法制日报;2000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陈锦辉;论我国取保候审制度的完善[D];中国政法大学;2005年
2 李战亚;公安机关刑事侦查阶段犯罪嫌疑人人权保障问题研究[D];郑州大学;2005年
3 孙晶;论侦查阶段犯罪嫌疑人的权利保护[D];黑龙江大学;2004年
4 王鑫;犯罪嫌疑人人权保护的现状与完善研究[D];湖南大学;2005年
5 骆福林;我国犯罪嫌疑人权利保障制度完善论[D];南京师范大学;2005年
6 卢炳东;犯罪嫌疑人、被告人权利保护的若干思考[D];安徽大学;2005年
7 刘军华;侦查中犯罪嫌疑人人权保障研究[D];苏州大学;2004年
8 程雪梅;论沉默权制度[D];四川大学;2005年
9 王宏;论侦查阶段对犯罪嫌疑人权利的保障[D];中国政法大学;2006年
10 李哲;论我国刑事拘留中的人权保障[D];郑州大学;2006年
,本文编号:1942665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falvlunwen/fanzuizhian/194266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