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法律论文 > 治安法论文 >

帮派对校园之渗透与对策——以广州“黑龙会”为例的研究

发布时间:2018-05-29 20:55

  本文选题:帮派组织 + 黑社会组织 ; 参考:《中国青年研究》2008年01期


【摘要】:帮派渗透中小学校园,既会对校园安全和学生健康成长造成巨大的危害,也是黑社会性质帮派组织向更高层次的黑社会发展的重要和便捷途径,必须在这一现象出现的初期阶段就予以及时治理,采取适当的防治措施。
[Abstract]:The infiltration of gangs into primary and secondary schools will not only cause great harm to the security of the campus and the healthy growth of students, but also be an important and convenient way for the gangsters to develop to a higher level of underworld. In the early stage of this phenomenon, it must be managed in time, and appropriate preventive measures should be taken.
【作者单位】: 华东政法大学
【分类号】:D631.4

【共引文献】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张笋;2006年山东省黑社会性质组织犯罪调查分析[D];山东大学;2007年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市川信爱;郭梁;;泰国华侨社会的特点和各种华侨帮派形式[J];南洋资料译丛;1981年03期

2 张少铨;警惕境外不法分子入境的犯罪活动[J];法学;1983年03期

3 厉东明;从社会学角度看深圳、珠海特区的犯罪问题[J];社会;1985年04期

4 ;各地司法摘要[J];法学评论;1985年05期

5 郭隆隆;;江南命案的新发展及对美台关系的影响[J];国际展望;1985年03期

6 邹鼎;;“山口组”和日本黑社会组织[J];国际展望;1985年07期

7 邹鼎;;“山口组”和日本黑社会组织[J];国际展望;1985年08期

8 邹鼎;;“山口组”和日本黑社会组织[J];国际展望;1985年09期

9 丘寂;;江湖宰相在香港[J];南风窗;1985年08期

10 朱建荣;;从《蔷薇海峡》看日本黑社会[J];国际展望;1986年11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5条

1 陈明华;仲跻生;;略论黑社会性质组织犯罪的概念界定、成因探析及其控制方略[A];陕西省社会科学理论界纪念中国共产党成立八十周年暨“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理论研讨会论文集[C];2001年

2 赵延波;;论黑社会性质组织的特征[A];“严打”政策法律问题研究[C];2002年

3 曹光德;胡大晖;;黑恶势力犯罪成因及其控制对策[A];“严打”政策法律问题研究[C];2002年

4 郜尔彬;;浅析黑社会性质组织的法律特征[A];贵州省2004年刑法学年会论文集[C];2004年

5 袁瑛;张远萍;;试论犯罪隐语的功能效用[A];贵州省科学技术优秀学术论文集(2004年度)[C];2004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衷欣;台湾已成信用卡犯罪天堂[N];法制日报;2000年

2 本报记者 刘海琦;透视中国黑社会[N];法制日报;2000年

3 海伦;港澳联手打击黑社会犯罪[N];团结报;2000年

4 汪力 李旭东 (西南师范大学经济政法学院法学副教授);恐怖主义与黑社会犯罪的区别[N];重庆日报;2001年

5 李仁生 杨迪远 蒋太福;加强“义”观念教育预防青少年团伙犯罪[N];广西政法报;2001年

6 王会伟;关于打击黑社会性质组织犯罪的思考[N];法制日报;2001年

7 特约记者 何劲草;台湾“打黑扫黄”行动受阻[N];检察日报;2001年

8 曹子云;打假与保假[N];江苏经济报;2001年

9 汪琪斌;黑社会性质组织犯罪的认定和处理[N];人民法院报;2001年

10 柏启传;解读“有组织犯罪”[N];人民公安报;2001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沈仲平;香港三合会的源流、演变及刑事政策[D];中国政法大学;2005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刘路阳;论黑社会性质组织[D];郑州大学;2001年

2 乔洪翔;黑社会性质组织犯罪法律问题研究[D];黑龙江大学;2002年

3 计苏光;组织、领导、参加黑社会性质组织罪研究[D];厦门大学;2002年

4 张勇;黑社会犯罪研究[D];四川大学;2002年

5 廖廷建;福建民军之研究[D];福建师范大学;2003年

6 龙建明;涉“黑”犯罪若干问题探讨[D];西南政法大学;2003年

7 陈山;论黑社会性质组织犯罪[D];西南政法大学;2003年

8 赵昆荣;论有组织犯罪[D];中国政法大学;2003年

9 邵英男;试论黑社会性质犯罪[D];中国政法大学;2003年

10 郭子贤;获取最大经济利益:犯罪组织黑社会化的根本原因[D];湘潭大学;2003年



本文编号:1952361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falvlunwen/fanzuizhian/1952361.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bba52***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