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鼠大脑中动脉缺血再灌注损伤后Rac1及Nox1的表达变化
本文选题:脑卒中 + MCAO/R ; 参考:《皖南医学院》2017年硕士论文
【摘要】:目的:探讨Rac1及Nox1在大鼠大脑中动脉缺血再灌注(Middle Cerebral Artery Ischemia-Reperfusion,MCAO/R)损伤中通过氧化应激途径参与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作用机制。方法:本实验采用SD雄性大鼠70只,随机分为假手术组(n=5)及MCAO/R组(n=65),MCAO/R组用改良的Zea-Longa法制作大鼠大脑中动脉缺血再灌注损伤模型。造模后采用Longa评分法对大鼠神经行为学进行评分,观察大鼠神经功能缺损。分别于再灌注3h、6h、12h、24h、2d、3d、5d、7d后断头处死大鼠,取脑组织用0.2%TTC染液进行染色。测量不同时间组脑梗死体积百分比,观察MCAO/R损伤模型的稳定性。造模稳定后分别于再灌注3h、6h、12h、24h、2d、3d、5d、7d将大鼠处死,断颈取脑组织。采用HE染色观察脑组织缺血再灌注损伤后的形态学改变,然后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法和Western-Blot技术检测Rac1、Nox1蛋白的表达。对检测结果进行统计分析,比较Rac1、Nox1蛋白在各组脑组织中的表达差异及其二者表达的规律性。结果:1.TTC染色结果显示再灌注不同时间大鼠脑梗死体积百分比呈现一定的规律,随再灌注时的延长(12h~3d)脑梗死体积百分比逐渐增加(P0.05),5d~7d后逐渐降低(P0.05)。2.显微镜下观察HE染色结果显示,与假手术组比较,再灌注3h和6h出现神经细胞肿胀改变,再灌注12h-3d神经细胞发生不同程度的损伤、坏死、崩解、消失,红细胞散在分布于血管周围脑组织中,再灌注5d组脑组织梗死区可见神经元数量减少,胶质细胞增生,血管壁炎性细胞浸润,再灌注7d组毛细血管内皮细胞增生、出芽形成新生毛细血管。3.免疫组织化学检测结果显示,缺血再灌注损伤后Rac1蛋白主要在神经细胞胞核中表达呈强阳性,Nox1蛋白主要在神经元及血管内皮细胞上表达。与假手术组比较,海马Rac1于再灌注3h出现阳性表达,再灌注24h达到高峰后开始下降(P0.05);皮质Rac1于再灌注6h出现阳性表达,再灌注2d达到高峰后下降(P0.05);海马部位Nox1蛋白阳性表达明显较皮质部位低,海马部位于再灌注24h Nox1蛋白阳性表达增加,再灌注24h后降低;皮质部位于再灌注6h Nox1蛋白阳性表达上升,再灌注6h后逐渐下降,再灌注5~7d后Nox1蛋白表达逐渐上升(P0.05)。实验结果表明,Rac1及Nox1蛋白表达在空间上具有特异性,且海马部位Rac1蛋白阳性表达较皮质部位Rac1蛋白出现的早,海马部位Rac1蛋白阳性表达较Nox1蛋白出现的早。4.Western-Blot检测结果提示MCAO/R组Rac1蛋白较假手术组表达上调,且海马及皮质部位Rac1蛋白的表达均随再灌注时间的延长逐渐上升,达高峰后又逐渐下降,但皮质部位Rac1蛋白的表达晚于海马。与假手术组比较,海马部位Nox1蛋白在再灌注24h表达量显著增高,其余时间组表达水平差异并不明显,但均较假手术组表达量增高。再灌注后皮质部位Nox1蛋白于再灌注6h骤然上升,再灌注6h后逐渐下降至正常水平以下,再灌注5~7d后皮质部位Nox1蛋白表达逐渐上升(P0.05)。结论:1.根据TTC染色梗死体积百分比判断MCAO/R造模的稳定性,发现梗死体积百分比可能随着再灌注时间的延长先上升后下降的趋势。2.以假手术组为对照,大鼠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后组织形学主要为神经细胞损伤、凋亡、坏死及水肿等改变。3.与假手术组对比,缺血再灌注损伤后Rac1蛋白主要在神经细胞胞核中表达呈强阳性,Nox1蛋白主要在神经元及血管内皮细胞中表达,大鼠大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后Nox1蛋白及Rac1蛋白表达在空间上具有特异性,且随着再灌注时间的延长出现Nox1蛋白表达随Rac1蛋白表达增加而上升的趋势,Rac1可能是Nox1蛋白表达的重要调控因子,其通过调控Nox1生成氧自由基参与缺血再灌注后氧化应激过程。4.皮质部位Nox1蛋白于再灌注早期表达先增加后降低而再灌注晚期又上升的趋势表明Nox1蛋白不仅仅参与到再灌注早期脑组织损伤的过程,还可能参与到缺血再灌注损伤后期脑组组损伤修复的过程当中。研究脑卒中缺血再灌注损伤的发生发展过程,对缺血再灌注损伤的理论研究及临床治疗药物的研发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Abstract]:Objective : To investigate the effect of Rac1 and Nox1 on ischemia - reperfusion injury by oxidative stress pathway in middle cerebral ischemia - reperfusion injury . The rats were sacrificed at 3h , 6h , 12h , 24h , 2d , 3d , 5d and 7d after reperfusion . Compared with sham operation group , the expression of Nox1 protein in cerebral ischemia - reperfusion injury increased gradually after reperfusion for 6 hours .
【学位授予单位】:皖南医学院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7
【分类号】:D919
【相似文献】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王宇歆;马涛;李凤娟;杨成民;;缺血再灌注损伤机制及其对策的初步探讨[A];中国输血协会第五届输血大会论文专集(摘要篇)[C];2010年
2 吴艳;李春英;贾旭峰;何颖;;椒苯酮胺对脑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保护作用[A];中国药理学会第十一次全国学术会议专刊[C];2011年
3 莫书荣;李德剑;;诺迪康对离体豚鼠心脏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保护作用[A];中国生理学会第五届全国心血管、呼吸和肾脏生理学学术会议论文摘要汇编[C];2005年
4 朱贤富;;脑缺血再灌注损伤机制的研究现状[A];中华医学会神经外科学分会第九次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10年
5 于吉人;严盛;刘小孙;郑树森;;尿胰蛋白酶抑制剂减轻移植肠的缺血再灌注损伤[A];2004年浙江省外科学学术年会论文汇编[C];2004年
6 黄贤华;黄常亮;宋微微;方伟;杨芳炬;;迎春花对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小鼠的保护作用[A];第十届全国中药药理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7年
7 刘德强;赵德化;盛宝恒;;呋喃二氢吡啶Ⅰ对离体兔心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保护作用[A];第二届全国心功能学术研讨会论文摘要汇编[C];1990年
8 刘建修;;缺血再灌注损伤发生机制及防治最新进展[A];江西省第四次中西医结合心血管学术交流会论文集[C];2008年
9 黄唯佳;陈寿权;李惠萍;程俊彦;赵初环;李章平;王明山;王万铁;王卫;;家兔脑缺血再灌注损伤时血栓素B_2/6-酮-前列腺素F_(1α)的变化及醒脑静的保护作用[A];2005急诊医学学术研讨会暨《中华急诊医学杂志》第四届组稿会论文汇编[C];2005年
10 高立建;谢荣爱;田建会;;四氢生物喋呤在新西兰兔缺血再灌注损伤中的保护作用[A];中国心脏大会(CHC)2011暨北京国际心血管病论坛论文集[C];2011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7条
1 衣晓峰 岳金凤 记者 李丽云;我科学家揭示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奥秘[N];科技日报;2007年
2 衣晓峰 靳万庆;静脉麻醉药保护脑缺血再灌注损伤机制被揭示[N];中国中医药报;2007年
3 ;抗呆I号可恢复脑缺血再灌注损伤细胞功能[N];中国中医药报;2004年
4 张中桥;黄芪对脑缺血再灌注损伤有神经保护作用[N];中国医药报;2006年
5 张中桥;黄芪对脑缺血再灌注损伤有神经保护作用[N];中国中医药报;2006年
6 张茨;扭转的睾丸切还是保——医生有新说[N];健康报;2005年
7 燕海霞 王忆勤 李福凤;川芎嗪在肾脏病中应用前景看好[N];中国医药报;2005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黄薇园;功能MRI动态监测大鼠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缺血再灌注损伤及其与预后相关的实验研究[D];复旦大学;2014年
2 王震;不同药物干预心、肾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作用与机制研究[D];第三军医大学;2015年
3 凡进;自噬在脊髓缺血再灌注损伤过程中作用机制的研究[D];南京医科大学;2013年
4 杨伟;miR-208a在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中作用及相关机制的研究[D];昆明医科大学;2016年
5 姚勇刚;MG53对脑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保护作用及其机制研究[D];第三军医大学;2016年
6 侯帅;脑缺血再灌注损伤中线粒体缝隙连接蛋白43对神经血管单元的保护作用及丹参多酚酸干预[D];吉林大学;2016年
7 刘桂勇;右美托嘧啶对肾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保护作用及机制研究[D];武汉大学;2015年
8 邢泽刚;受体相互作用蛋白3及经典程序性坏死信号通路在脑缺血再灌注损伤中的作用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15年
9 高翔;甘氨酸—氮氧自由基缀合物对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保护作用及其内在机制的研究[D];河北医科大学;2017年
10 张骋;TSGL-Ig在肝缺血再灌注损伤中的作用和机制研究[D];浙江大学;2017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李盼;肢体缺血后适应对缺血再灌注损伤小鼠脑保护作用及机制研究[D];河北大学;2015年
2 蒲举;远隔缺血后适应对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及相关VEGF、MMP-9表达的影响[D];遵义医学院;2015年
3 王富明;针刺对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大鼠外周血清SOD、MDA、miRNA-126及VEGF表达的影响[D];北京协和医学院;2015年
4 赵层闪;化浊解毒活血通络法对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大鼠模型VEGF表达及微血管密度的影响[D];河北医科大学;2015年
5 曲欣;解偶联蛋白2通过线粒体介导参与高血糖加重脑缺血再灌注损伤的实验研究[D];宁夏医科大学;2015年
6 程浩;1β-羟基土木香内酯对脑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保护作用研究[D];安徽中医药大学;2015年
7 吴建龙;p38MAPK信号通路参与雌二醇减轻皮瓣缺血再灌注损伤机制的初步研究[D];苏州大学;2015年
8 李婷婷;安菲博肽对小鼠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保护作用及其机制研究[D];安徽医科大学;2015年
9 吴加元;Omi切割Hax-1加剧脑缺血再灌注损伤的机制研究[D];苏州大学;2015年
10 朱田丰;PDCD4在脑缺血再灌注损伤中的作用及机制研究[D];山东大学;2015年
,本文编号:2035112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falvlunwen/fanzuizhian/203511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