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生态安全:国家文化安全现代性的新认知系统
本文选题:文化生态安全 + 国家文化安全现代性 ; 参考:《国际安全研究》2017年03期
【摘要】:生态问题是当今人类社会面临的最具普遍性的存在性问题和可持续发展问题。人类社会发展的一切问题都与生态问题有关,文化也不例外。当全球进入"后真相、后西方、后秩序"时代的时候,国家文化安全现代性构成了关于国家文化安全认知系统的新生态特征。文化生态安全是这一现代性的表征。文化生态构成的多重二元结构是文化生态安全构成的结构方式。内部性与外部性文化关系冲突是引发文化生态危机和国家文化安全危机的原因。塑造良好的外部文化环境和内部文化环境是维护和实现国家文化安全的重要文化生态保障。文化多样性是文化生态的存在形态与结构样式,是文化生态平衡的重要保障机制,文化多样性安全是文化生态安全实现的前提。中国要实现和维护国家文化安全,必须在保护文化遗产和文化资源安全的同时,实现从单一时空领域里的文化安全走向系统整体范畴的文化安全,在生态文明系统整体安全观的基础上,建构国家文化安全现代性的新认知系统。
[Abstract]:Ecological problem is the most universal existential problem and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problem faced by human society. All problems in the development of human society are related to ecological problems, and culture is no exception. When the world enters the era of "post-truth, post-western, post-order", the modernity of national cultural security constitutes a new ecological characteristic of the cognitive system of national cultural security. Cultural ecological security is the symbol of this modernity. The multi-dualistic structure of cultural ecological composition is the structural mode of cultural ecological security. The conflict between internal and external cultural relations is the cause of cultural ecological crisis and national cultural security crisis. Creating a good external cultural environment and internal cultural environment is an important cultural ecological guarantee to maintain and realize the national cultural security. Cultural diversity is the existing form and structure of cultural ecology and the important guarantee mechanism of cultural ecological balance. The security of cultural diversity is the premise of the realization of cultural ecological security. In order to realize and safeguard the national cultural security, China must protect its cultural heritage and cultural resources, and at the same time realize the cultural security from a single field of time and space to that of the whole system. On the basis of the whole security view of ecological civilization system, the new cognitive system of national cultural security modernity is constructed.
【作者单位】: 上海交通大学媒体与设计学院;国家文化产业创新与发展研究基地;
【分类号】:D631;G05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俞睿;加强先进文化建设是国家文化安全的关键[J];山东社会科学;2003年02期
2 熊泽成;;国家文化安全:我国新世纪面临的重要课题[J];红旗文稿;2003年11期
3 韩源;维护中国国家文化安全的战略思考[J];理论前沿;2004年14期
4 韩源;中国国家文化安全形势评析[J];当代世界与社会主义;2004年04期
5 郝良华;论全球化背景下中国国家文化安全与文化创新[J];理论学刊;2004年10期
6 李春霞;;我国国家文化安全面临的威胁和保障措施[J];南阳师范学院学报;2007年10期
7 韩源;;国家文化安全引论[J];当代世界与社会主义;2008年06期
8 胡惠林;;论构建国家文化安全管理系统与国家文化安全危机应急决策机制[J];毛泽东邓小平理论研究;2008年04期
9 韩源;县祥;;国家文化安全战略论纲[J];思想政治教育研究;2009年05期
10 邹亚男;冯涛;;全球化与国家文化安全[J];中国商界(上半月);2010年07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3条
1 刘颖;;文化全球化与国家文化安全[A];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道路·事业——山东省社会科学界2008年学术年会文集(2)[C];2008年
2 匡长福;;抵御西方文化渗透与国家文化安全[A];城市安全:首都国际化进程研究报告[C];2010年
3 张清凤;;大力推进文化强省建设[A];建设经济文化强省:挑战·机遇·对策——山东省社会科学界2009年学术年会文集(3)[C];2009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驻浙江记者 苏唯谦 骆蔓;专家研讨国家文化安全[N];中国文化报;2010年
2 四川省社会科学院研究员 张序 劳承玉;如何维护国家文化安全[N];人民日报;2011年
3 本报记者 孙若风;维护国家文化安全[N];中国文化报;2000年
4 杨建新;维护国家文化安全的战略意义[N];中国社会科学院院报;2006年
5 潘贵玉;维护国家文化安全 促进中华文化崛起[N];人民政协报;2007年
6 王宏宇;积极维护国家文化安全[N];中国社会科学院院报;2008年
7 文化部艺术服务中心副主任 李立中;对国家文化安全的思考[N];学习时报;2009年
8 卢春祥;坚守国家文化安全的精神高地[N];解放军报;2010年
9 陈飞龙;经济全球化与国家文化安全[N];文艺报;2011年
10 秦治来;国际视野中的国家文化安全与国家文化软实力[N];学习时报;2011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3条
1 孙宁;新世纪中国共产党的国家文化安全战略论析[D];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2011年
2 李文君;基于国家文化安全的中国文化认同构建[D];湖南师范大学;2011年
3 郝良华;美国文化霸权与中国国家文化安全[D];山东大学;2012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孙程芳;中国国家文化安全管理问题研究[D];电子科技大学;2005年
2 李梅峰;论国家文化安全[D];首都师范大学;2003年
3 赵明光;习近平文化安全观研究[D];中共山东省委党校;2016年
4 张迪;中国国家文化安全发展问题及对策研究[D];四川农业大学;2016年
5 万鹏飞;跨文化交际背景下中国文化缺失与国家文化安全[D];齐齐哈尔大学;2016年
6 李建;经济全球化进程中的国家文化安全研究[D];西南政法大学;2010年
7 付文科;全球化下的中国国家文化安全[D];河南大学;2006年
8 朱伟;全球化背景下中国国家文化安全保护论纲[D];山东大学;2007年
9 王多慈;经济全球化进程中的国家文化安全探析[D];合肥工业大学;2007年
10 王海波;从肢体延伸到思想渗透:中国国家文化安全的传媒视角[D];天津师范大学;2007年
,本文编号:2042120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falvlunwen/fanzuizhian/204212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