集体无意识行动与制度变迁——以流动人口管制制度变迁为例
本文选题:流动人口 + 集体无意识行动 ; 参考:《岭南学刊》2009年06期
【摘要】:个体理性规避行为的无组织、无意识的聚合,形成集体无意识行动,也是社会力量推动制度变迁的方式。其原因是:集体无意识行动大多发生在弱势群体之中;集体无意识行动是个体理性规避行为的无组织的、无意识的聚合;集体无意识行动推动旧制度变迁具有约束条件及其局限性;集体无意识行动与集体无行动的选择,是由比较收益决定的。从我国在流动人口管制制度变迁过程中,集体无意识行动的作用发挥,推动流动人口管制制度变迁,充分解释了集体无意识行动与制度变迁的关系。
[Abstract]:The agglomeration of individual rational evading behavior and unconscious formation of collective unconscious action is also a way for social forces to promote institutional change. The reasons are as follows: the collective unconscious action mostly occurs in the weak group, the collective unconscious action is the unorganized and unconscious aggregation of the individual rational evading behavior; The collective unconscious action promotes the old system change to have the restriction condition and the limitation, the collective unconscious action and the collective no action choice, is decided by the comparison benefit.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the role of collective unconscious action in the process of the system change of floating population control in our country, the author fully explains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collective unconscious action and institutional change in order to promote the change of floating population control system.
【作者单位】: 中山大学政治与公共事务管理学院;
【分类号】:D631.42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条
1 李风华;;从个体商业缴税的演变看转型期的政策机制[J];当代中国史研究;2006年03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条
1 之恺;;2006年中国现代经济史研究述评[J];中国经济史研究;2007年02期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刘锡图,宋培英;浅论流动人口的管理[J];公安研究;1998年02期
2 李友章;流动人口计划生育法制杂谈[J];人口与计划生育;2003年11期
3 纪正;《流动人口计划生育管理和服务工作若干规定》问答(四)[J];人口与计划生育;2004年07期
4 徐长乐;外来人口管理 新形势下的新课题[J];今日浙江;2005年13期
5 董颖;薛静;刘淑娟;;河北省流动人口法治化管理研究[J];社会科学论坛(学术研究卷);2005年07期
6 杨艳珍;;奉献街区 谱写华章[J];党的建设;2005年03期
7 何振忠;;城市流动人口犯罪问题浅析[J];黄河科技大学学报;2006年01期
8 洪瑞起;;浅析太原市流动人口犯罪问题[J];中共太原市委党校学报;2006年S1期
9 郭继远;张照阳;;人口流动对新农村建设的影响研究[J];法制与社会;2006年18期
10 孙立平;;农民工如何融入城市[J];中国老区建设;2007年05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段艳;;广东省流动人口浅析[A];“改革开放30年与贵州社会发展”学术研讨会暨贵州省社会学学会2008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8年
2 谭振才;王惠英;王心祥;蔡维一;;芝罘区0-4岁流动人口儿童免疫现状分析[A];山东预防医学会首届学术年会资料汇编[C];2003年
3 李欢龙;夏自成;;富阳市流动人口传染病预防控制对策研究[A];农村公共卫生服务学术研讨会资料汇编[C];2006年
4 孙美农;;流动人口孕产妇妊娠及分娩期并发症的成因分析与护理对策[A];全国妇产科护理学术交流暨专题讲座会议论文汇编[C];2008年
5 汤学艳;;宣教在流动人口结核病防治中的作用[A];2006中国防痨协会全国学会会议论文集[C];2006年
6 嘎日达;;在京外地农民工的经济融合状况分析[A];和谐社会自主创新与文化交融——2006学术前沿论坛论文集(上卷)[C];2006年
7 周平;;流动人口犯罪的社会根源[A];湖南省人口管理与青少年犯罪研究征文评奖论文集[C];2007年
8 苗瑞凤;;农村进城老年流动人口的城市适应性研究[A];社会主义与中国现代化 政治·法律与社会:上海市社会科学界第七届学术年会文集(2009年度)政治·法律·社会学科卷[C];2009年
9 吴浩;王年保;李丽娟;;城乡结合部流动人口结核病控制[A];中国防痨杂志2003第25卷增刊——2003年中国防痨协会全国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3年
10 马万昌;;宜居城市与人口规模[A];建设宜居城市研讨会论文集[C];2005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杞绍海;禄丰县完善流动人口计生管理服务措施[N];楚雄日报(汉);2008年
2 通讯员 张美琴 记者 骆战红;玉环——推行流动人口计生双向协作管理[N];台州日报;2008年
3 慕川;同城·同爱[N];徐州日报;2008年
4 席波 崔丙申;鹤壁“温暖工程”惠及流动人口[N];中国特产报;2008年
5 江苏省无锡市人口计生委;创新流动人口管理服务机制[N];中国人口报;2008年
6 本报记者 赵宏钧;共处一地 共建和谐[N];台州日报;2008年
7 通讯员 杨立强 特约记者 钱宪庚;有人管事 有钱办事 有章理事[N];中国人口报;2008年
8 凉州区人口和计划生育局 郑宏元;凉州区人口计生局多措并举温暖返乡人[N];武威日报;2009年
9 记者 陈群 通讯员 谢韬;利川配备出租房屋与流动人口专职协管员[N];恩施日报;2009年
10 通讯员刘新华;阿克陶县多措提升城镇流动人口计生管理水平[N];克孜勒苏报;2009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岳雪莲;仫佬族流动人口与流出地社会变迁研究[D];中南民族大学;2011年
2 阿不都艾尼;在京维吾尔族流动人口调查研究[D];中央民族大学;2011年
3 王建华;人口流动下的城乡社会保障制度研究[D];复旦大学;2003年
4 陈星博;强制与遵从:收容遣送制度研究[D];清华大学;2005年
5 马旭;少数民族流动人口城市适应研究[D];中央民族大学;2007年
6 王文杰;我国流动人口艾滋病防制现状、问题及策略研究[D];复旦大学;2009年
7 韩煊;流动儿童健康状况及其影响因素的结构方程模型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09年
8 叶江枫;流动人口适宜避孕节育技术推广干预研究[D];复旦大学;2009年
9 吴兴杰;我国流动人口收入差距与犯罪率的实证研究[D];浙江大学;2010年
10 王承宽;21世纪我国人口和计划生育管理问题研究[D];南京航空航天大学;2006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陈显秀;流动人口对乐清市城市用地的影响研究[D];浙江大学;2006年
2 栗志强;郑州市都市村庄“流动人口”社区认同感研究[D];郑州大学;2005年
3 李琪;上海市远郊区外来流动人口社会适应性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8年
4 龚丽云;上海流动人口就业研究[D];上海师范大学;2003年
5 李志刚;论迁徙自由[D];郑州大学;2006年
6 刘文宏;兵团南疆团场与流动人口的劳企关系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7年
7 李琳;广州天河区城中村流动人口生存质量与卫生服务研究[D];广州中医药大学;2010年
8 林冰;流动人口意外伤害的疾病负担研究[D];浙江大学;2007年
9 余励斯;广州市出租屋管理体制研究[D];暨南大学;2007年
10 刘顺玉;流动人口选举权研究[D];长春理工大学;2008年
,本文编号:2102898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falvlunwen/fanzuizhian/210289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