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化对犯罪的影响
[Abstract]:One of the important consequences of modernization is the growth of crime. How to explain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modernization and crime has always been a key issue in sociology of crime. It can be said that almost all the theories of sociology of crime are essentially about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crime and modernization. The reform and opening up of our country means the real beginning of the process of our country's modernization (or the second modernization), with which the increase of crime is an obvious fact. In view of this, combining the general theory of crime modernization and the reality of our country, rethinking the influence of modernization on crime still does not lose its practical significance.
【作者单位】: 中国政法大学刑事司法学院;
【分类号】:D917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条
1 Hans Joachim Schneider,赵宝成;比较犯罪学:目的、方法与结论[J];中国刑事法杂志;2003年04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陈金龙;;现代化进程中藏区社会中间阶层对维护稳定的作用[J];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1年01期
2 陆德生;纪荣荣;;江泽民民主宪政思想初探[J];安徽大学法律评论;2002年02期
3 王亚明;;多元纠纷解决机制的法文化探析[J];安徽大学法律评论;2006年02期
4 赵芳春;;论我国税法的价值选择[J];安徽大学法律评论;2007年02期
5 郑强;;缩小贫富差距与构建和谐社会[J];安徽电气工程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6年04期
6 朱士群;亨廷顿的政治稳定理论及其借鉴意义[J];安徽大学学报;2000年05期
7 包亚军;苏共丧失合法性的意识形态分析[J];安徽大学学报;2003年03期
8 李庆真;乡村情缘在农村现代化进程中的社会效应[J];安徽大学学报;2003年04期
9 李远行;大共同体本位?小共同体本位?——中国农村基层组织性质探析[J];安徽大学学报;2004年01期
10 范逢春;我国地方政府建设服务型政府述论[J];安徽大学学报;2004年04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王景新;麻勇爱;詹静;;江南村落土地的产权分化与制度安排——基于诸葛古村落土地契约文书的研究[A];中国制度变迁的案例研究(土地卷)第八集[C];2011年
2 常艳;;试论人民监督员制度及其发展[A];首届国家高级检察官论坛论文集[C];2005年
3 王汝能;;发展检察文化促进执法规范的思考[A];首届国家高级检察官论坛论文集[C];2005年
4 陈景信;;我国农村家庭关系弱化分析及其现实思考[A];2011年贵州省社会科学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1年
5 深圳行业协会法人治理机制研究课题组;葛明;黎军;;深圳市行业协会法人治理机制研究报告[A];中国商会发展报告 No.2[C];2008年
6 叶富春;王呈旭;李伟;;和谐的社会秩序与稳定:改革与发展的关键性基础——关于中国特色发展路径的理性思考[A];繁荣学术 服务龙江——黑龙江省第二届社会科学学术年会优秀论文集(上册)[C];2010年
7 习裕军;宋国春;;社会生态视阈中的中国社会管理创新——对中国社会管理创新的必要性与基本内容的政治社会学分析[A];提高领导创新社会管理能力理论研讨会暨中国领导科学研究会2011年年会论文集[C];2011年
8 李向平;;缘分·功德·共同体——中国佛教信仰的私人性与社会性[A];全球化下的佛教与民族——第三届两岸四地佛教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9年
9 魏红英;;深圳行政三分制改革中政治发展逻辑的解读[A];地方政府发展研究·第6辑[C];2011年
10 闫建;;效能型政府建设刍议[A];中国行政管理学会2011年年会暨“加强行政管理研究,推动政府体制改革”研讨会论文集[C];2011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陈玉忠;宋代刑事审判权制约机制研究[D];河北大学;2009年
2 王员;建国初期的思想政治教育及其基本经验[D];江西师范大学;2010年
3 陈春常;转型中的中国国家治理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1年
4 王丹;制度变迁背景下上海居住空间结构演化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1年
5 杨玲;文化交往论[D];华中科技大学;2010年
6 张海斌;转型社会中的乡村自治与法治[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7 宋五好;道德教育中人伦价值的重构[D];陕西师范大学;2010年
8 宋桂霞;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收入分配差距调节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10年
9 李长娟;社会性别视角下乡村女教师生涯发展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10年
10 徐晨;盛宣怀近代化思想与官督商办模式研究[D];南开大学;2010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陈志科;我国农村集体土地征收法律制度研究[D];华中农业大学;2010年
2 张翼;城市新移民社会适应研究[D];华中农业大学;2010年
3 高冬梅;客家地区农村女性闲暇生活方式研究[D];华中农业大学;2010年
4 林超;编码方式、自我构念对自我参照效应的影响[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0年
5 尚欢欢;社会发展进程中的代价论问题研究[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0年
6 肖易儒;林权纠纷解决机制研究[D];中南林业科技大学;2009年
7 高博;当代中国政治冲突问题研究[D];辽宁师范大学;2010年
8 彭双双;社会转型期我国利益矛盾的政治协调机制研究[D];广西师范学院;2010年
9 季晓希;试论我国村民自治的历史变迁[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10 何丹;从组织整合到社会整合[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万晓阳;当前我国犯罪增长的综合动因[J];河南公安高等专科学校学报;1998年05期
2 陆健;犯罪的社会控制[J];社会;1987年02期
3 胡建荣;汪浩云;;文明的代价[J];当代青年研究;1987年02期
4 章春明,刘华;警务改革的原动力——犯罪现象与警务改革[J];云南公安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3年01期
5 李长健,陈占江;新生代民工犯罪的社会成因及其控制[J];内蒙古社会科学(汉文版);2005年06期
6 陈平财;邓世军;;预防和减少大学生违法犯罪的对策探析[J];世纪桥;2007年09期
7 韩新远;;天网恢恢,疏而不漏——一个犯罪学上的神话[J];现代交际;2009年08期
8 舒易求;;中国当前刑事犯罪现象探析[J];今日科苑;2010年04期
9 舒易求;;浅论我国犯罪现象特征及其对策[J];民族论坛;2010年08期
10 刘毅;;大学生犯罪主体研究——富二代与贫二代犯罪现象透析[J];长沙铁道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年04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王志红;;社会控制与犯罪[A];中国犯罪学研究会第十三届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4年
2 毛国敏;顾建华;邹其嘉;马桂明;;灾时越轨行为的研究与分析[A];中国地震学会第七次学术大会论文摘要集[C];1998年
3 王牧;;根基性的错误:对犯罪学理论前提的质疑[A];中国犯罪学研究会第十二届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3年
4 吴鹏森;;现代化与犯罪——对中国刑事犯罪数据的初步分析[A];现代化的特征与前途——第九期中国现代化研究论坛论文集[C];2011年
5 宋浩波;;论犯罪现象及其治理对策——兼论犯罪学与和谐社会建设[A];中国犯罪学研究会第十五届学术研讨会论文集(第一辑)[C];2006年
6 王牧;;犯罪现象存在论[A];犯罪学论丛(第三卷)[C];2005年
7 斯超;;从刑事政策角度看犯罪产生的社会责任[A];中国犯罪学学会第十八届学术研讨会论文集(上册)[C];2009年
8 于阜民;;犯罪现象范畴论纲——兼论犯罪学与刑法学研究对象分野[A];犯罪学论丛(第三卷)[C];2005年
9 于阜民;郭永智;;构建犯罪现象范畴——再论犯罪学与刑法学研究对象分野[A];犯罪学论丛(第五卷)[C];2007年
10 马立新;;从银川市两级法院少年法庭工作情况谈和谐社会中的少年审判体制改革[A];中国犯罪学研究会第十五届学术研讨会论文集(第一辑)[C];2006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王牧;犯罪学:研究犯罪现象规律的社会科学[N];光明日报;2003年
2 殷建光;“好孩子”犯罪警醒我们什么?[N];人民代表报;2007年
3 本报记者 林远锦;要高度关注“村官”犯罪现象[N];台州日报;2009年
4 康均心 焦俊峰 武汉大学法学院;“紧张的消解”[N];中国社会科学报;2010年
5 江瑾;女人,,你为何误入歧途?[N];潮州日报;2008年
6 马利民邋张晓东;整治不力行动不结束[N];法制日报;2007年
7 记者 江泽丰 通讯员 关力军 林家裕 丘源源;多年没违法犯罪现象[N];中山日报;2007年
8 王守荣 孙德尧 许多;“撬车牌”犯罪现象不容忽视[N];人民法院报;2007年
9 江瑾;救救“迷途羔羊”[N];潮州日报;2008年
10 唐双辉 本报记者 肖燕;贵阳未现“黑砖窑式”用工[N];贵阳日报;2007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丁英华;公司犯罪及其治理[D];中国政法大学;2007年
2 罗嘉司;竞技体育犯罪研究[D];吉林大学;2006年
3 肖敏;犯罪概念研究[D];西南政法大学;2008年
4 房绪兴;刑罚制度的历史阶段演进[D];中国政法大学;2006年
5 靳高风;论犯罪学的基本问题[D];中国政法大学;2007年
6 田鹤城;经济发展与犯罪关系研究[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09年
7 刘耀彬;马克思主义犯罪学思想研究[D];南京航空航天大学;2010年
8 李冰洋;商业犯罪论要[D];吉林大学;2006年
9 王振峰;刑事政策模式选择[D];中国政法大学;2006年
10 石泉;竞技体育刑法制约论[D];吉林大学;2004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张鸥;试论多次犯罪[D];中国政法大学;2005年
2 孙磊;论未成年人犯罪与预防[D];吉林大学;2009年
3 李霞丽;高职学生犯罪及预防[D];苏州大学;2008年
4 彭志红;加强思想道德教育预防高职学生犯罪的研究[D];湖南大学;2009年
5 周亮;我国犯罪现象的类型学分析与建构[D];湖南大学;2006年
6 谢岸烨;我国工程建设领域职务犯罪研究[D];湘潭大学;2006年
7 张明杰;群体理论视角下整体犯罪现象原因分析[D];吉林大学;2008年
8 彭娅婷;城市流动人口犯罪探析[D];兰州大学;2008年
9 顾锦春;明代宗室犯罪[D];华东师范大学;2007年
10 王榕;昆明地区预防公交车扒窃犯罪对策研究[D];浙江大学;2009年
本文编号:2119988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falvlunwen/fanzuizhian/211998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