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女性犯罪的一般预防和特殊预防
[Abstract]:In recent years, female crime in China has increased rapidly, and its harm should be paid attention to by the whole society. Compared with male crime, female crime has subjective particularity in crime motive and crime harm. In view of the characteristics of female crime, only by strengthening the general prevention of female crime and adopting humanized special prevention measures can the occurrence of female crime be effectively curbed.
【作者单位】: 石家庄学院马列教学部
【基金】:2006年度河北省哲学社会科学规划研究资助项目《女性犯罪防控问题研究——兼论社区矫正在河北之试行》(200602021)
【分类号】:D917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2条
1 陈光中;葛琳;;刑事和解初探[J];中国法学;2006年05期
2 宋卫琴;;性别角色刻板印象对女性犯罪心理的影响[J];长春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年01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杨韧;军事法研究的价值取向与方法论[J];武警学院学报;2003年05期
2 吴开明;现代性哲学基础的反思——哈贝马斯对意识哲学范式的拒斥[J];厦门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1年03期
3 李金辉;;科学解释学的三重维度[J];北方论丛;2006年01期
4 徐忠明;比较视野中的中国传统法律文化之特点——张中秋《中西法律文化比较研究》读后[J];比较法研究;2000年02期
5 鲁珂;比较法的现代性歧途[J];比较法研究;2003年05期
6 陈超;;大学的专业建构范式及其效用[J];比较教育研究;2006年01期
7 张宏;;对现代学校教育的一种历史分析[J];比较教育研究;2007年09期
8 赵秉志;;大陆法系刑法理论略述(上)[J];北京联合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6年03期
9 刘云杉;;“人类灵魂工程师”考辨[J];北京大学教育评论;2006年01期
10 陈新;实验史学:后现代主义在史学领域的诉求[J];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年05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3条
1 马锋;;超越民族志:在解释中探寻可能之规律——传播民族志方法新探[A];2006中国传播学论坛论文集(Ⅰ)[C];2006年
2 高冬琴;蔡世华;;国葬与国家民族认同——以孙中山遗体及其安葬为中心[A];“孙中山与中华民族崛起”国际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6年
3 万力维;;教育中,,究竟是什么在妨碍创造[A];庆祝中国高等教育学会成立20周年大会暨2003年高等教育国际论坛论文集[C];2003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陈学东;近代科学学科规训制度的生成与演化[D];山西大学;2004年
2 曲新久;刑事政策的权力分析[D];中国政法大学;2001年
3 应星;从“讨个说法”到“摆平理顺”[D];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2000年
4 陈共德;互联网精神交往形态分析[D];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2002年
5 葛明珍;论权利冲突[D];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2002年
6 于文秀;“文化研究”思潮中的反权力话语研究[D];黑龙江大学;2002年
7 周建平;追寻教学道德[D];南京师范大学;2003年
8 马和民;社会化危机及其出路[D];华东师范大学;2003年
9 吴卫军;法理与建构:中国司法改革的宏观思考[D];中国政法大学;2003年
10 许身健;刑事程序现代性研究[D];中国政法大学;2004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丁庚强;宪法逻辑元视角的中国司法[D];湘潭大学;2004年
2 刘晓虎;观念刑罚初论[D];湘潭大学;2004年
3 周红阳;刑法和人性:西方思想的批判性阅读[D];湘潭大学;2001年
4 佘俊臣;论惩罚性法律责任的合理性[D];苏州大学;2002年
5 高飞;论张爱玲小说中的杀子主题[D];东北师范大学;2003年
6 张永峰;作为自我认同资源的王朔[D];上海师范大学;2003年
7 王奎;人身危险性概念辨析[D];湘潭大学;2003年
8 傅建平;论刑法的谦抑原则[D];华东政法学院;2003年
9 孙龙;当代中国拐卖人口犯罪研究[D];华东政法学院;2004年
10 任海宾;论教科书话语[D];华中师范大学;2004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3条
1 周成泓;司法主体性理念探析——以民事司法制度为中心[J];甘肃社会科学;2005年03期
2 唐力;当事人程序主体性原则──兼论“以当事人为本”之诉讼构造法理[J];现代法学;2003年05期
3 王金玲;妇女与本土:近二十年来中国大陆的妇女犯罪研究[J];浙江学刊;2002年06期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胡利敏;;对女性犯罪的一般预防和特殊预防[J];河北学刊;2008年02期
2 王军;女性犯罪罪因探析——对兰州女性犯罪的调查报告[J];甘肃政法成人教育学院学报;2001年03期
3 杨丽霞,卞宏波,全玲;用哲学观点分析女性犯罪的心理[J];沈阳教育学院学报;2001年S1期
4 孙晶岩;;我国女性犯罪调查手记[J];书摘;2002年10期
5 白万银;女性犯罪新动向[J];吉林公安高等专科学校学报;1994年01期
6 本刊编辑部;透视社会变迁中的农村女性犯罪[J];农村.农业.农民(B版);2005年08期
7 白海英;张凌;;女性犯罪的特征及防治[J];消费导刊;2007年09期
8 魏丹丹;艾媛;;女性犯罪浅析[J];华商;2008年15期
9 唐颖;女性犯罪中的“杀夫现象”[J];现代交际;1997年03期
10 严军;转型时期女性犯罪率增长之我见[J];甘肃高师学报;2001年03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Sevil Atasoy;Neylan Ziyalar;Ersi Abaci-Kalfoglu;胡纪念;;土耳其的女性犯罪(土耳其)[A];第十五届国际法庭科学大会论文摘要(法医学部分)[C];1999年
2 方肖龙;齐咏华;;女性犯罪与精神障碍的相关因素分析附66例女性责任能力司法精神医学鉴定资料[A];2007年浙江省精神病学学术年会论文汇编[C];2007年
3 王斌;唐君;;试论当前女性犯罪的特点、成因及其对策[A];湖南省人口管理与青少年犯罪研究征文评奖论文集[C];2007年
4 王钧;;刑事政策观念解析[A];中国犯罪学研究会第十三届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4年
5 钱洪良;;女性犯罪案件适用品格调查初探[A];第二届证据理论与科学国际研讨会论文集(上卷)[C];2009年
6 华颖霖;;公开盗窃之边界[A];当代法学论坛(二○一○年第2辑)[C];2010年
7 王方;;女性职务犯罪的特点及其预防——以北京市朝阳区人民检察院近两年办理的案件为例[A];中国犯罪学学会第十八届学术研讨会论文集(下册)[C];2009年
8 袁小红;;化疗性静脉炎的预防进展[A];全国中医、中西医护理学术交流暨专题讲座会议论文汇编[C];2008年
9 王钧;;刑事政策观念解析[A];犯罪学论丛(第三卷)[C];2005年
10 侯■利;夏兴清;;即将刑释女性罪犯的心态剖析[A];全国首届女性刑释人员安置帮教研讨会会刊[C];2003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撰文 雨舟 楚云 资料提供/慈溪人市人民法院;女性犯罪的特点和类型[N];宁波日报;2005年
2 郭丽梅;关注女性犯罪[N];太原日报;2005年
3 常检公 武检 任松筠;女性犯罪增多不容忽视[N];新华日报;2005年
4 记者 高健 通讯员 曹晓颖;盗窃贩毒诈骗居女性犯罪前三位[N];北京日报;2009年
5 临桂县人民检察院公诉科副科长 曹阳;女性犯罪特点及防范措施[N];法治快报;2009年
6 本报记者 李轩甫 通讯员 陈伟;女性犯罪呈现“三低”[N];检察日报;2009年
7 费春霞;对江阴市近年来女性犯罪状况之调查[N];江苏法制报;2009年
8 林春燕;女性犯罪呈现六大特点[N];检察日报;2010年
9 乔小兵;浅谈女性犯罪的特点与预防[N];榆林日报;2010年
10 陕西省白水县人民检察院党总支副书记 张旭芳;女性犯罪小议[N];西部法制报;2010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杨慧芳;女性犯罪者的人格、应付方式、情境因素与犯罪行为的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3年
2 艾晶;清末民初女性犯罪研究(1901-1919年)[D];四川大学;2007年
3 黄国平;女性服刑人员中精神创伤与创伤后应激障碍(PTSD)的关系以及PTSD的心理学、认知功能、神经生化研究[D];中南大学;2006年
4 李川;刑罚目的理论的反思与重构[D];山东大学;2007年
5 徐久生;刑罚目的及其实现[D];中国政法大学;2009年
6 肖洪;论刑法的调整对象[D];西南政法大学;2006年
7 蔡一军;刑罚配置论纲[D];吉林大学;2009年
8 黄立;刑罚的伦理审视[D];湖南师范大学;2004年
9 鲁家亮;张家山汉简《二年律令》释文补遗与相关问题研究[D];武汉大学;2008年
10 李秀娟;《联合国反腐败公约》与我国刑事诉讼比较研究[D];中国政法大学;2006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王劲滨;论女性犯罪[D];中国政法大学;2004年
2 屈妮;当前我国女性犯罪问题浅析[D];中国政法大学;2010年
3 杨培;女性角色变迁与女性犯罪[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4 尹珂;女性犯罪若干问题研究[D];郑州大学;2010年
5 方正;论我国女性犯罪的特点、成因及预防[D];山东大学;2010年
6 王秋芙;女性犯罪若干问题的研究[D];吉林大学;2011年
7 赵亮亮;转型期女性犯罪心理探析[D];中国政法大学;2011年
8 陈晓辉;当代女性犯罪原因及法律规制与预防[D];吉林大学;2010年
9 田春;刑罚的一般预防研究[D];西南政法大学;2004年
10 姜金红;当前中国女性犯罪的社会学分析[D];中国政法大学;2005年
本文编号:2129128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falvlunwen/fanzuizhian/212912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