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法律论文 > 治安法论文 >

死后细菌学检测在死因鉴定中的作用初探

发布时间:2018-07-29 14:47
【摘要】:目的:评价死后细菌学检测在死因鉴定中的作用。方法:取健康SD大鼠30只,10只采用颈椎脱臼法处死纳入A组,10只制作缺氧缺血模型20min确认死亡纳入B组,10只注射金黄色葡萄球菌纳入C组,不给于治疗,待死亡,分别在死后3、6、9日,取后肢深部肌肉,采用化学发光法检测ATP水平,另取30只SD大鼠,同法处死,分别在死后第1-10日,采样取后肢深部肌肉、肝脏、脾脏、肾脏组织,进行细菌学培养镜检。结果:以ATP浓度对数值作为横坐标,以相对发光单位的对数值作为横坐标,呈一元线性方程Y=0.815X+9.015,R2=0.998,P0.01;A组、B组、C组死后第3日、6日、9日ATP组间与组内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普通培养、厌氧培养,A组、B组、C组肌肉、肝脏、脾脏、肾脏细菌培养阳性出现时间、优势菌类型差存在差异。结论:死后细菌学检测可用于死因鉴定中,ATP、细菌培养与鉴定等都可作为死因判断依据,但检测结果受观察时间等因素影响,同时是否适用于野外大型动物死亡尚无明确定论。
[Abstract]:Objective: to evaluate the role of postmortem bacteriological examination in the identification of causes of death. Methods: 30 healthy Sprague-Dawley rats were killed by cervical dislocated method and 10 rats were killed in group A to make hypoxic-ischemic model 20min confirmed that 10 staphylococcus aureus were injected into group B to be included in group C, without treatment, pending death. The deep muscles of the hind limbs were taken from the deep muscles of the hind limbs and the levels of ATP were detected by chemiluminescence method. The other 30 SD rats were killed by the same method. The deep muscles, liver, spleen and kidney of the hind limbs were sampled on the 1-10 days after death. Microscopical examination of bacteriological culture was carried out. Results: the logarithm of ATP concentration was taken as the horizontal coordinate, and the logarithmic value of the relative luminous unit was taken as the transverse coordinate. There were significant differences between group C and group C on the 3rd, 6th and 9th day after death in group B (P 0.05), but in normal culture, anaerobic culture in group A, group C, muscle, liver, spleen in group C, while in group A, there was no significant difference between group B and group C (P 0.05), while in normal culture, anaerobic culture showed a significant difference between group A and group C (P < 0.05), while in group A, there were significant differences in muscle, liver and spleen between group A and group B (P 0.05). The time of positive culture of kidney bacteria was different, and the type of dominant bacteria was different. Conclusion: the postmortem bacteriological examination can be used in the identification of the cause of death, bacteria culture and identification can be used as the basis for the cause of death, but the results are affected by the observation time, and whether it is applicable to the death of large animals in the field is not clear.
【作者单位】: 武宣县公安局;
【分类号】:D918.9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王美丽;也谈司法鉴定的法律完善[J];公安大学学报;2000年05期

2 江伟钰;论会计司法鉴定的原则和方法[J];审计与经济研究;2000年01期

3 何效红;现行司法鉴定体制之弊端与重塑[J];中国司法;2000年07期

4 ;全国面向社会服务司法鉴定工作会议在冰城召开[J];中国司法;2000年09期

5 张文秀,徐首华;浅谈司法鉴定中的文字特征[J];大庆社会科学;2000年03期

6 潘永久;提高认识 开拓进取 进一步开创江苏省司法鉴定工作的新局面[J];法律与医学杂志;2000年01期

7 裴小梅;论司法鉴定立法的必要性和紧迫性[J];河南社会科学;2000年03期

8 赵玫;谈谈司法鉴定中存在的问题[J];山西警官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0年04期

9 张永录,孙竞翔;胃得宁中毒所致精神障碍1例司法鉴定报告[J];临床精神医学杂志;2000年06期

10 李冰;论我国司法鉴定统一立法的必要性[J];西江大学学报;2000年03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蒋曙志;;现行司法鉴定体制规范发展的几点思考[A];全国第十二次法医临床学学术交流会论文集[C];2009年

2 杜连义;;要重视司法鉴定改革中的各种不利因素[A];全国第十二次法医临床学学术交流会论文集[C];2009年

3 孙惠英;;司法鉴定在造价方面证据的采信[A];河南省土木建筑学会2010年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10年

4 李增亮;王飞;;浅谈建筑工程司法鉴定[A];河南省建筑业行业优秀论文集(2006)[C];2006年

5 陈清湘;;当前刑事司法鉴定问题探析[A];当代法学论坛(二○一○年第2辑)[C];2010年

6 白宁波;张怀金;;目前司法鉴定改革中出现一些问题[A];中国法医学会全国第十三次法医临床学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10年

7 谢根树;姜丙捚;;法医司法鉴定体制改革之探讨[A];中国法医学会全国第十三次法医临床学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10年

8 朴京哲;杜渐;常昆;于宏;董秀;;法医类司法鉴定重新鉴定需注意的问题[A];中国法医学会全国第十三次法医临床学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10年

9 乔海生;韩殿起;张志明;孟二伟;;浅析改善和提高司法鉴定的公信力[A];中国法医学会全国第十三次法医临床学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10年

10 邓勇;周婷婷;;贵州林业司法鉴定的困境和对策[A];当代法学论坛(二○一○年第3辑)[C];2010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肖先谋(作者系市司法局副局长、市司法鉴定管理办公室主任);关于强化司法鉴定监督机制的思考[N];常德日报;2005年

2 侯淑波 屈广清;司法鉴定公正性的科技内涵[N];法制日报;2003年

3 本报记者 王文武;司法鉴定:在改革中追求公正[N];甘肃法制报;2005年

4 本报记者 田宏杰;司法鉴定工作亟待纳入统一管理轨道[N];开封日报;2005年

5 柴建国;为司法鉴定寻找出路[N];人民法院报;2005年

6 郑志耿;改革司法鉴定 促进公正司法[N];浙江日报;2001年

7 记者 朱晓伟 通讯员 任建霖;山西长治可做安全设备司法鉴定[N];中国安全生产报;2007年

8 蔡艺生;司法鉴定的公益性并不排斥营利性[N];中国改革报;2006年

9 郭洪荣;中介涉税鉴定进入司法领域[N];中国税务报;2006年

10 赵杰;司法部:司法鉴定新规配套制度成当务之急[N];第一财经日报;2007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2条

1 刘革新;构建中国的司法鉴定体制[D];中国政法大学;2006年

2 方道茂;我国司法鉴定管理体制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06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马瑞亮;司法鉴定公信力研究[D];山东大学;2008年

2 余淑英;“多头鉴定”“重复鉴定”问题之浅析[D];中国政法大学;2009年

3 耿陶;民事司法鉴定问题的探讨[D];中国政法大学;2008年

4 张剑平;试论刑事司法鉴定体制的规范与完善[D];内蒙古大学;2010年

5 郭世璋;司法鉴定责任制度研究[D];河北大学;2008年

6 董雪文;论司法鉴定的中立性[D];华东政法大学;2011年

7 钟为福;司法鉴定行业管理制度之完善[D];湖南师范大学;2011年

8 尧刚;我国司法鉴定现状及对策研究[D];四川大学;2004年

9 甄秦峰;论我国的司法鉴定体制[D];中国政法大学;2006年

10 张晟;试论司法鉴定地方性法规的制定[D];华东政法学院;2004年



本文编号:2153017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falvlunwen/fanzuizhian/2153017.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154b5***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