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利益剥夺”与角色落差:青年农民工犯罪原因分析与对策建议
[Abstract]:After the reform and opening up, a large number of young peasants entered the city under the motive of pursuing the greatest interests and development, and made great contributions to the development of urbanization in China. However, because of the institutional factors and the objective social reasons, they are deprived of their economic, political and spiritual interests after they enter the city, resulting in a "fall in role" in their hearts, leading to conflicts and even crimes. It is of great significance for maintaining social stability and promoting the construction of a harmonious society to deeply analyze the causes of crimes committed by young migrant workers, to establish the scientific concept of social justice, to make clear the train of thought for solving the problems, and to formulate perfect policies and measures.
【作者单位】: 华中师范大学政法学院;
【分类号】:D412.6;C913.5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条
1 钱正武;;农民工与社会稳定:问题分析及政策建议[J];池州师专学报;2006年06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吴爽;秦启文;;城市化进程中失地农民身份认同研究进展[J];安徽农业科学;2008年23期
2 侯志阳,高磊;转型期就业弱势群体的困境与出路[J];山东工商学院学报;2003年05期
3 李怀玉;;农民工市民化进程中的心理形态调查分析——基于河南的调查[J];城市发展研究;2010年01期
4 谢启文;陈静;;农民工离市民有多远[J];城市问题;2006年07期
5 钮教礼;;诗歌的底层书写——对郑小琼诗歌中“铁”意象的分析[J];楚雄师范学院学报;2009年01期
6 钱正武;;农民工与社会稳定:问题分析及政策建议[J];池州师专学报;2006年06期
7 钱正荣;;城市外来流动人口社会融合的研究视角及路径探析[J];大连干部学刊;2009年12期
8 徐增阳,王洪江;弱者的权利:农民工的权益保护问题[J];调研世界;2003年02期
9 王振威,闫洪丰;保安冲突行为的背后:论农民工对公共权力资源的借用[J];调研世界;2005年11期
10 符平;江立华;;农民工城市适应研究:局限与突破[J];调研世界;2007年06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条
1 李萌萌;;“打工子弟城市学习与探索”项目研究[A];社会管理创新与青少年工作研究报告——第七届中国青少年发展论坛暨中国青少年研究会优秀论文集(2011)[C];2011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郭传玲;城镇化进程中社会保障制度创新研究[D];中国海洋大学;2010年
2 崔岩;青岛经济技术开发区外来务工青年生存状况调查研究[D];中国海洋大学;2010年
3 黄冠华;福建省流动人口管理研究[D];福建农林大学;2010年
4 衷欣;新生代农民工市民化研究[D];南昌大学;2010年
5 王军;不同居住类型农民工的城市融入[D];华东理工大学;2011年
6 林赛;农村劳动力非永久性转移行为实证分析[D];华东理工大学;2011年
7 曹宗一;困境与出路:新生代农民工市民化问题研究[D];福建师范大学;2010年
8 张冠;新生代农民工城市融入问题研究[D];东北财经大学;2010年
9 宋浩池;转型期零工的社会融入研究[D];沈阳师范大学;2011年
10 白静;新生代农民工社会适应困境的社会学分析[D];吉林大学;2011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5条
1 卢向虎;制度是如何阻碍我国农村人口向城市迁移的?——论制度对城乡人口迁移的作用机理[J];调研世界;2005年06期
2 吴理财;地方财政约束下的农村基础教育问题——湖北京山县“留守孩子”问题调查引起的思考[J];人文杂志;2005年05期
3 李强;关于城市农民工的情绪倾向及社会冲突问题[J];社会学研究;1995年04期
4 王春光;;警惕农民工“底层化意识”加剧[J];中国党政干部论坛;2006年05期
5 蓝宇蕴;都市村社共同体——有关农民城市化组织方式与生活方式的个案研究[J];中国社会科学;2005年02期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李明姝;;大学生违法犯罪的原因分析及对策研究[J];知识经济;2011年10期
2 王道春;;农村“留守儿童”犯罪原因及预防对策刍议[J];北京青年政治学院学报;2006年03期
3 金鑫;;我国未成年人犯罪的原因分析与预防策略[J];教育探索;2007年08期
4 何淑明;;大学生网络游戏成瘾的危害[J];科技信息(学术版);2006年10期
5 张淼;;宁波地区外来人口犯罪特征及原因分析[J];人口学刊;2008年03期
6 蒋雪岩;市场经济条件下城市犯罪问题及有关对策[J];高等函授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8年04期
7 康启森;青少年犯罪原因分析及其对策[J];黑龙江社会科学;2005年03期
8 郭硕知;;浅析西部人口流动犯罪[J];西安石油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年03期
9 张晓秦;《犯罪与刑罚新论》出版[J];烟台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1年04期
10 阎冀生;我国刑法中犯罪的概念和特征[J];北京工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91年S1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贺日兴;;犯罪制图(Crime Mapping):概念、现状与趋势[A];全国地图学与GIS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4年
2 叶景山;;网络成瘾与青少年犯罪[A];第十二届全国心理学学术大会论文摘要集[C];2009年
3 陈颐;王小杰;;青少年违法犯罪的成因及预防[A];中国心理卫生协会青少年心理卫生专业委员会第八届全国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2年
4 廖斌;;工钱问题与民工犯罪探微[A];中国犯罪学研究会第十五届学术研讨会论文集(第一辑)[C];2006年
5 ;《加入WTO后犯罪变化和对策研究》[A];上海市社会科学界联合会2003年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3年
6 李军;;网络时代如何应对计算机信息系统领域的犯罪[A];冶金企业自动化、信息化与创新——全国冶金自动化信息网建网30周年论文集[C];2007年
7 甄杰;;家庭教育与青少年犯罪[A];湖南省犯罪学研究会第八次学术研讨会优秀论文集[C];2008年
8 佟宇帆;;云南省土沉香保护探微[A];生态文明与环境资源法--2009年全国环境资源法学研讨会(年会)论文集[C];2009年
9 周W珍;;m銮嗌倌昱苑缸锏膕䌷纻\ 策[A];青少年偏差行为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2年
10 胡维朗;施建华;;商业秘密犯罪与律师辩护[A];2009中华全国律师协会知识产权专业委员会年会暨中国律师知识产权高层论坛论文集(上)[C];2009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傅春荣;银监会加重打击银行业犯罪[N];中华工商时报;2005年
2 邱爽邋张红;劳动争议为何引发犯罪[N];北京日报;2007年
3 刘培;“恶搞”是对文化的犯罪?[N];解放日报;2007年
4 胡立强 张小军 袁建明;长沙巡警:打击“两抢一盗”犯罪重实效[N];人民公安报;2005年
5 本报记者 唐维红;打防并举 精确破案[N];人民日报;2005年
6 王志勇;虚拟世界犯罪凸现网管漏洞[N];北京日报;2007年
7 张鸟;津冀鲁严厉打击涉油犯罪[N];石油管道报;2007年
8 徐叶;醉酒伤人也犯罪[N];江苏经济报;2005年
9 记者 魏存武 何静;8类犯罪是侦破重点[N];兰州日报;2005年
10 齐玄江;浪费是极大的犯罪[N];中国财经报;2005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姜晓敏;略论西汉对犯罪的预防与惩治[D];中国政法大学;2001年
2 石泉;竞技体育刑法制约论[D];吉林大学;2004年
3 谭志君;证据犯罪研究[D];吉林大学;2004年
4 杨庆文;当代中国刑法史研究[D];浙江大学;2005年
5 刘飞;洗钱罪研究[D];吉林大学;2004年
6 文霞;秦汉奴婢法律地位及其比较研究[D];首都师范大学;2007年
7 王洪伟;证券犯罪论[D];吉林大学;2004年
8 梅传强;犯罪心理生成机制研究[D];西南政法大学;2004年
9 黄华生;论刑罚轻缓化[D];中国政法大学;2004年
10 陆汉文;民国时期城市居民的生活与现代性(1928—1937)[D];华中师范大学;2002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雷雨;论受贿犯罪及其侦查[D];四川大学;2005年
2 张文权;船长刑事责任法律问题研究[D];大连海事大学;2006年
3 杨志芳;身份与共同犯罪问题探讨[D];西南政法大学;2006年
4 翟旗;为境外窃取、刺探、收买、非法提供国家秘密、情报罪研究[D];郑州大学;2005年
5 马勇;论犯罪故意的认识因素[D];西南政法大学;2006年
6 周峰;我国未成年人犯罪刑罚制度研究[D];苏州大学;2008年
7 曹丹;试论我国计算机犯罪及立法完善[D];苏州大学;2003年
8 刘杰;我国刑法中的典型包庇犯罪研究[D];湘潭大学;2003年
9 王太奇;论轻微犯罪刑事政策的适用[D];郑州大学;2004年
10 赵能文;我国挪用犯罪理发评析及其完善[D];华东政法学院;2002年
,本文编号:2195198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falvlunwen/fanzuizhian/219519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