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法律论文 > 治安法论文 >

犯罪嫌疑人行为后果感知水平研究

发布时间:2018-10-09 07:27
【摘要】:采用问卷调查方式对看守所在押犯罪嫌疑人进行行为后果感知水平调查。结果表明,不同性别、不同职业特征、不同年龄段的嫌疑人在某些因素上的担心水平是有显著性差异的:男性更担心罪行揭露后人生目标难以实现,女性更关注对家庭的影响;中小学及文盲组最担心的是家人受到伤害,而中专及以上学历组最担心的是害怕受到法律的严惩;四种不同职业群体中农民更容易对自己的行为感到羞愧。
[Abstract]:A questionnaire survey was used to investigate the level of behavioral consequence perception of the suspects in custody. The results showed that there were significant differences in the level of worry about some factors among the suspects of different gender, different professional characteristics and different ages: men were more worried about the difficulty of achieving their life goals after the crime was revealed, and women were more concerned about the impact on their families; The primary and middle school and illiterate groups were most worried about the harm to their families, while the secondary school and higher education groups were most worried about being severely punished by the law; among the four different occupational groups, farmers were more likely to be ashamed of their behavior.
【作者单位】: 中国人民公安大学;珠海出入境边防检查总站;
【分类号】:D917.2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2条

1 张应立,涂学华;论我国团伙犯罪的发展变化趋势与对策[J];青少年犯罪问题;2005年04期

2 赵桂芬;犯罪嫌疑人拒供动机研究[J];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学报;2004年02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4条

1 张俊杰;;反贪侦查工作如何应对新《律师法》的实施[J];法制与社会;2009年31期

2 杨淑玉;;侦查讯问中犯罪嫌疑人酌悔罪心理及运用初探[J];北京人民警察学院学报;2008年01期

3 刘景升;;“九步讯问法”研究述评[J];上海公安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0年01期

4 沈志宏;;讯问辅助方法在转化讯问对象拒供动机中的功能[J];政法学刊;2006年06期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8条

1 马婷婷;变态人格犯罪的侦查讯问对策研究[D];中国政法大学;2011年

2 张艳华;生命观与青少年犯罪[D];中国政法大学;2011年

3 万婷;身体语言视角下的侦查讯问方法研究[D];西南政法大学;2011年

4 李慧霞;论基于心理学的侦查讯问策略[D];中国政法大学;2006年

5 张文弟;未成年人犯罪综合治理体系的反思及完善[D];华东政法学院;2006年

6 刘凯;侦查讯问心理研究[D];山东大学;2008年

7 朱银花;回溯推理及其在刑事司法活动中的运用[D];湘潭大学;2009年

8 李亚可;心理学视角下的侦查讯问谋略研究[D];西南政法大学;2010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2条

1 董圣文;黑社会和中国现阶段的黑社会性质犯罪[J];福建公安高等专科学校学报.社会公共安全研究;2000年05期

2 罗大华,,周勇,赵桂芬;影响被告人供述的因素及其对策的研究[J];心理学报;1996年04期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丁福;付有志;;减轻后果感知讯问法的效果研究[J];四川警察学院学报;2009年06期

2 曹晓宝;;侦查中运用辨认措施存在的问题及其对策[J];贵州警官职业学院学报;2010年05期

3 守信;黄勇;连波;庆华;;积怨引发的特大爆炸案[J];山东审判;1997年06期

4 王册;;如何理解逮捕条件[J];中国刑事警察;1999年06期

5 胡关禄;;浅析犯罪嫌疑人反讯问的伎俩及对策[J];广州市公安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0年02期

6 ;忘我训练迎“大赛” 积极参战见真功[J];警犬;2000年05期

7 耿宏平;王致虎;郭辉;;科技强警 信息强侦——郑州市公安局开展刑侦工作信息化建设的做法[J];中国刑事警察;2001年06期

8 解耀春;朱红江;;遏制累犯犯罪上升刻不容缓[J];内部文稿;2001年09期

9 ;美与丑[J];党的建设;2001年03期

10 东方;;郑州大劫案:一 家为匪三次亡命 -1997—2000年郑州三案200万侦破纪实[J];新闻天地;2001年08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曾志刚;;无罪推定原则在侦查阶段的适用[A];第三届中国律师论坛论文集(实务卷)[C];2003年

2 杨先恒;;人性尊严与犯罪嫌疑人之刑事处遇[A];律师事业与和谐社会——第五届中国律师论坛优秀论文集[C];2005年

3 晏虹;;关于六盘水市中心城区“双抢”案件的调查与分析[A];贵州省科学社会主义暨政治学学会2006年年会论文集[C];2006年

4 戴富强;;浅议毒品案件中的证据问题[A];中国犯罪学研究会第十二届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3年

5 许象成;;投毒杀人案件的法医学鉴定[A];加入WTO和中国科技与可持续发展——挑战与机遇、责任和对策(下册)[C];2002年

6 潘峰;;论我国律师介入侦查阶段的困境与出路[A];使命与发展——第四届西部律师发展论坛论文集[C];2011年

7 李晓霞;王杰;;由一则案例引发的建立沉默权制度的思考[A];律师事业与和谐社会——第五届中国律师论坛优秀论文集[C];2005年

8 王兆峰;高洁;;刑事律师应注意的几个民事问题[A];规划·规范·规则——第六届中国律师论坛优秀论文集[C];2006年

9 阮海根;王仁新;张意平;彭超;;应用CHN法推断三种刑事责任年龄(附532例报告)[A];中国法医学会全国第九次法医临床学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6年

10 郭长铭;;应用Phastsystem(快速电泳系统)对命案现场微量血痕进行PGM_1酶型检验一例报告[A];第二次全国法医物证学学术交流会论文集[C];1998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赵秉志 肖中华;“如实供述自己罪行”的认定[N];检察日报;2001年

2 叶琦;“打黑除恶”专项斗争战果初显[N];蚌埠日报;2006年

3 韩进 本报记者  胡新平;站在百姓身边的人民警察[N];抚州日报;2007年

4 邢邦明 本报记者  张志宇;张静波:执法为兵演绎铁面人生[N];法制日报;2006年

5 林晖;认定“另有重要罪行”的标准应为逮捕标准[N];检察日报;2006年

6 梁洪邋邓彭生;广西罗城:人性化执法促嫌疑人悔罪[N];检察日报;2007年

7 刘义辉邋辜新成;委托亲友规劝他人自首可否认定为立功[N];检察日报;2007年

8 朱庆林 施源 本报记者 吕瑞东;人性化执法[N];吉林日报;2006年

9 王志红 苏月香;在职务犯罪查处中贯彻宽严相济政策[N];江苏法制报;2007年

10 关宁 谭晓平;一批盗抢嫌犯落网[N];连云港日报;2006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于平;羁押审查程序要素论[D];吉林大学;2010年

2 王天林;侦查行为侵权司法救济研究[D];山东大学;2011年

3 彭伶;不得强迫自证其罪原则研究[D];中国政法大学;2007年

4 黄联芬;基于环境认知的无线Mesh网络MAC协议的研究[D];厦门大学;2008年

5 王宇弘;英汉语通感认知模式对比研究[D];上海交通大学;2009年

6 张凌浩;符号学视野下产品设计方法及应用研究[D];江南大学;2010年

7 袁庆曙;数字化互动陈展技术与系统研究[D];浙江大学;2009年

8 顾姗姗;负反馈、修正后输出、注意和感知对外语发展的影响[D];上海交通大学;2009年

9 张珊珊;重铸与第二语言发展:基于显性,感知和修正的研究[D];广东外语外贸大学;2009年

10 叶宁;警察讯问话语[D];浙江大学;2010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林远明;犯罪嫌疑人知悉权研究[D];广东商学院;2010年

2 赵芳;公安机关刑事侦查阶段犯罪嫌疑人人权保障研究[D];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2011年

3 范立娜;我国犯罪嫌疑人辩护权之探析[D];中国政法大学;2011年

4 张玲;论刑事侦查阶段犯罪嫌疑人权利保障[D];山东大学;2010年

5 李亚可;心理学视角下的侦查讯问谋略研究[D];西南政法大学;2010年

6 阮露玫;论审查起诉阶段犯罪嫌疑人知情权[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7 申玉军;论我国犯罪嫌疑人的辩护权[D];苏州大学;2006年

8 张霁霖;犯罪嫌疑人诉讼权利研究[D];湖南大学;2009年

9 范慧慧;论逮捕必要性[D];西南政法大学;2010年

10 杨静;侦查阶段告知规则研究[D];西南政法大学;2008年



本文编号:2258477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falvlunwen/fanzuizhian/2258477.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9a115***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