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法律论文 > 治安法论文 >

大学生对介入群体性事件的选择取向研究

发布时间:2018-10-11 18:45
【摘要】: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社会正由传统封闭的农业社会向现代开放的工业社会转型,由政府主导的计划经济向自由竞争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过渡,社会加速转型,各种利益协调机制尚不完善,势必造成利益纠纷,增加社会矛盾,与之相应的是民众的法律维权意识不断增强,极易引发群体性事件,使社会呈现出“风险社会”的特点。 随着群体性事件的频发,其介入主体也多元化。大学生正处在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形成发展的关键时期,面对社会深刻转型、技术不断变革、思想日益多元,他们很有可能成为群体性事件高危人群。在群体性事件面前,他们究竟是怎样的选择取向理应得到关注。因此,笔者作为社会学专业研究生选择将该问题作为毕业论文选题展开实际研究。 笔者在研究中,主要是采取文献研究与实证研究相结合方法。在文献研究与理论梳理的基础上,认真进行问卷设计与实地调查,发放问卷300份,回收有效问卷267份,并采用SPSS软件对调查结果进行了分析,从中得出:尽管多数大学生群体在面对群体性事件时会做出理性选择,但是其中也存在着非理性因素,如果不引起足够重视或许会成为社会不稳定因素等结论。对此,笔者从社会学视角进行了积极思考回应,提出了实践中解决该问题应当采取的具体方法措施。 论文能够侧重从实际调查高度对大学生介入群体性事件选择取向问题展开研究,对于现实中有效地把握大学生参与社会的思想取向及其方式,引导大学生群体选择理性认知社会参与社会实际活动,促进和谐社会建设,提供了可以借鉴的实际样本,在这个意义上讲,论题选题具有新意,论题研究具有重要的实践价值。
[Abstract]:Since the reform and opening up, the society of our country is transforming from the traditional closed agricultural society to the modern open industrial society, the planned economy led by the government to the socialist market economy of free competition, and the society is speeding up the transformation. All kinds of interest coordination mechanisms are not perfect, which will inevitably cause interest disputes and increase social contradictions. Accordingly, the public's awareness of legal rights protection is constantly strengthened, which can easily lead to mass events and make the society present the characteristics of "risk society". With the frequent occurrence of mass events, the subjects involved in it are also diversified. College students are in the critical period of the formation and development of their outlook on life, world outlook and values. In the face of the profound transformation of society, the continuous technological changes and the increasing diversity of ideas, they are likely to become high risk groups of mass events. In the face of mass events, what kind of choice they should be paid attention to. Therefore, as a graduate student majoring in sociology, the author chooses this question as the topic of graduation thesis to carry out practical research. In the research, the author mainly adopts the combination of literature research and empirical research. On the basis of literature research and theoretical analysis, the questionnaire design and field investigation were carried out, 300 questionnaires were distributed, 267 valid questionnaires were collected, and the results were analyzed by SPSS software. It is concluded that although most college students will make rational choices in the face of group events, there are also irrational factors, which may become social instability factors if not paid enough attention to. In this paper, the author makes a positive reflection and response from the angle of sociology, and puts forward the concrete methods and measures to solve this problem in practice. The thesis can focus on the study of the choice orientation of college students' involvement in mass events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actual investigation, and effectively grasp the ideological orientation and ways of college students' participation in society in reality. To guide the college students to choose a rational cognitive society to participate in social activities and to promote the construction of a harmonious society provides a practical sample that can be used for reference. In this sense the topic selection is of new meaning and the research on the topic has important practical value.
【学位授予单位】:长春工业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0
【分类号】:D631.4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林金荣;争取把更多的群体性事件化解在萌芽状态——对天台县处置群体性事件的实践思考[J];公安学刊-浙江公安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4年03期

2 叶国兵;;用和谐理念指导群体性事件的预防与处置[J];公安教育;2008年04期

3 廖海青;;如何面对“群体性事件”?[J];南风窗;2009年05期

4 王鲁军;张闻一;;切实提高领导干部应对群体性事件的能力[J];政工研究动态;2009年11期

5 王锡锌;;从“管理”走向“参与”的转变[J];人民论坛;2009年16期

6 燕继荣;;诊断群体性事件的三种理论依据[J];人民论坛;2009年22期

7 王顺美;;提升公权力公信力与防范群体性事件是正向关系[J];江西行政学院学报;2009年S2期

8 ;劳资矛盾引发群体性事件明显增加[J];共产党员;2010年02期

9 曹英;;群体性事件中信息处理的策略[J];思想政治工作研究;2010年04期

10 张笑春;;重建信任:预防和减少群体性事件的根本所在[J];中国党政干部论坛;2010年04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孙元明;;国内群体性事件研究现状、发展及其治理的实现途径[A];第19届中国社会学年会社会稳定与社会管理机制研究论文集[C];2009年

2 甘永平;郭淑娟;;对网络群体性事件概念的探讨[A];中国传媒大学第四届全国新闻学与传播学博士生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10年

3 李延芳;;辩证唯物主义视角下的“网络群体性事件”[A];第八届沈阳科学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1年

4 李力;;群体性事件发生机制及其预警的对策建议[A];第八届沈阳科学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1年

5 周甲文;;高校群体性事件发生机制及其预警的对策建议[A];第八届沈阳科学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1年

6 罗恩源;丁胜;;群体性事件中的民生性问题思考:以贵阳市为例——基于社会变迁理论的视角[A];新中国60周年与贵州社会变迁学术研讨会暨贵州省社会学学会2009年年会论文集[C];2009年

7 朱华东;张慧玲;;预防和处理群体性事件要注意的几个问题[A];纪念毛泽东《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发表五十周年理论研讨会文集[C];2007年

8 周松青;;群体性事件社会动员的动力机制探析[A];“中国视角的风险分析和危机反应”——中国灾害防御协会风险分析专业委员会第四届年会论文集[C];2010年

9 詹祖良;;对当前我国群体性事件的反思詹祖良[A];2011广东社会科学学术年会——地方政府职能与社会公共管理论文集[C];2011年

10 杨泽鹏;;社会转型期群体性事件治理防范问题研究[A];中国法学会行政法学研究会2010年会论文集[C];2010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蒋晔 卢大敏 崔彦玲;我市大学生就业:两头乐观、中间低迷[N];常州日报;2005年

2 联超;大学生就业关键要转变观念[N];大理日报(汉);2005年

3 记者 张孺海 通讯员 董艳;他们更让人牵挂[N];湖北日报;2005年

4 齐智杰 记者 薛婧;观念陈旧仍是大学生就业软肋[N];黑龙江日报;2005年

5 杨忠阳;大学生就业 观念正随需求变[N];经济日报;2005年

6 王东升;大学生就业率也应挤挤“水分”[N];联合日报;2005年

7 王东升;大学生就业:观念决定前途[N];联合日报;2005年

8 王艳 孙宜华;大学生就业天地更加宽广[N];连云港日报;2005年

9 新华社记者 胡梅娟;大学生就业:多一些鼓励 少一些限制[N];闽西日报;2005年

10 本报记者 常亮;大学生就业先过三道“关”[N];盘锦日报;2005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王赐江;基于不满宣泄的集群行为[D];华中师范大学;2010年

2 武胜国;大学生“村官”政策实施绩效问题研究[D];吉林大学;2011年

3 孙祥;大学生就业区域流向及引导策略研究[D];合肥工业大学;2011年

4 郭纯平;新世纪国内群体性事件研究[D];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2011年

5 吴亮;中国少数民族群体性事件及治理机制研究[D];中央民族大学;2011年

6 陈勇;大学生就业能力及其开发路径研究[D];浙江大学;2012年

7 邢繁辉;当代中国经济结构视域下大学生就业研究[D];大连海事大学;2012年

8 刘春雷;当代大学生就业心理问题及其影响因素研究[D];吉林大学;2010年

9 刘西忠;大学生村干部政策体系建构研究[D];南京大学;2011年

10 薛利锋;我国大学生职业价值观教育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11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王建国;网络群体性事件及治理机制研究[D];山东大学;2010年

2 李奇歆;农村征地引发的群体性事件研究[D];吉林大学;2010年

3 马国峰;中国农村群体性事件治理对策研究[D];吉林大学;2010年

4 杜桥省;社会转型期群体性事件成因及对策研究[D];西北大学;2010年

5 刘志杰;群体性事件报道研究[D];暨南大学;2010年

6 钟丹;当前我国群体性事件报道的研究[D];暨南大学;2010年

7 骆毅;新世纪群体性事件报道研究[D];暨南大学;2010年

8 黄杜;博弈论视角下的群体性事件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10年

9 吕嘉琳;我国现阶段群体性事件的矛盾分析及路径选择[D];湖南师范大学;2010年

10 文馨;群体性事件中地方政府角色分析[D];上海交通大学;2010年



本文编号:2264857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falvlunwen/fanzuizhian/2264857.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a53ac***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