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法律论文 > 治安法论文 >

流动人口影响下的农村社会整合

发布时间:2018-10-18 15:17
【摘要】:当前,我国流动人口呈现出数量持续增长、年龄结构年轻化、以核心家庭化迁移为主体模式以及回流现象明显等特征。一方面,流动人口对我国的经济发展与社会进步起到了明显的推动作用;另一方面,流动人口大规模地从农村流向城市,导致农村基层民主发展受限、农业发展后劲不足以及农村传统文化价值体系畸变等。为了应对这一挑战,推进农村社会整合,有必要进一步健全和完善村民自治制度,重塑村民自治的民主精神,大力发展新型农村经济合作组织,提高农村经济组织化程度,以及重建乡村文化价值体系。
[Abstract]:At present, the floating population of our country shows the characteristics of continuous increase in quantity, younger age structure, the core family migration as the main mode and the phenomenon of return. On the one hand, the floating population has played a significant role in promoting the economic development and social progress of our country; on the other hand, the large-scale migration of the floating population from the countryside to the cities has resulted in the restriction of the development of democracy at the grass-roots level in rural areas. Agricultural development is not strong enough and rural traditional cultural value system distortion and so on. In order to meet this challenge and promote rural social integration, it is necessary to further improve and improve the system of villager autonomy, reshape the democratic spirit of villager autonomy, vigorously develop new rural economic cooperation organizations, and improve the degree of rural economic organization. And the reconstruction of rural cultural value system.
【作者单位】: 南开大学周恩来政府管理学院;
【分类号】:D422.6;D631.42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4条

1 吴晓林;;社会整合理论的起源与发展:国外研究的考察[J];国外理论动态;2013年02期

2 徐勇;;阶级、集体、社区:国家对乡村的社会整合[J];社会科学战线;2012年02期

3 陈洪江,吴素雄;村民自治社会整合功能的两重分析[J];社会主义研究;2003年06期

4 段成荣;吕利丹;邹湘江;;当前我国流动人口面临的主要问题和对策——基于2010年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数据的分析[J];人口研究;2013年02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孙强;杨秋军;;党内潜规则的实质辨析[J];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1年04期

2 白欲晓;;回到儒教自身——“儒教形态”引论[J];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0年04期

3 孙如轩;;新农村建设应注重“礼治”——对一次村民代表会议的观察和思考[J];安徽农学通报;2006年11期

4 包先康;李卫华;;国家政权建构与乡村治理理念的变迁[J];安徽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年03期

5 陈国锋;欠发达地区农村经济新增长点的培育路径[J];安徽农业科学;2005年03期

6 刘晓炜;;村委会选举中的监督与侵权救济[J];安徽农业科学;2006年09期

7 李翔;杜鹏;;乡村治理的困境及路径选择[J];安徽农业科学;2006年14期

8 刘同君;王筱琴;;村民自治过程中内部权利冲突的救济研究[J];安徽农业科学;2010年29期

9 张新光;;目前学术界关于乡镇政府体制改革的认识误区[J];安徽商贸职业技术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年04期

10 宾凯;;法律如何可能:通过“二阶观察”的系统建构——进入卢曼法律社会学的核心[J];北大法律评论;2006年00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陈小君;高飞;李俊;;地权纠纷中的法律救济——村庄合并中的农地权属纠纷救济的理想与现实[A];中国制度变迁的案例研究(土地卷)第八集[C];2011年

2 高峰;;社会秩序何以可能?——基于存在论的研究视角[A];2010年中国社会学年会——“社会稳定与危机预警预控管理系统研究”论坛论文集[C];2010年

3 张健;;农业税费免除前后村干部的行动逻辑——关中庙村的个案分析[A];陕西省社会学会(2010)学术年会——“关—天经济区社会建设与社会工作”论坛论文集[C];2010年

4 李平;;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与乡镇政府职能转变研究[A];地方政府发展研究(第二辑)[C];2007年

5 李平;张秋菊;;省际边界地区乡镇政府职能现状分析——以闽粤边界的新丰镇为例[A];地方政府发展研究(第三辑)[C];2008年

6 过军;卢福营;;村庄治理中妇女的组织参与——以浙江省K村为个案[A];第18届中国社会学年会“改革开放30年与女性发展”论坛论文集[C];2008年

7 岳天明;郝世亮;;现代化进程中少数民族妇女社会化研究及其意义——以新疆游牧少数民族妇女为例[A];2009年中国社会学年会“中国社会变迁与女性发展”论坛论文集[C];2009年

8 罗永仕;;“造物”工程的社会合理性阐释[A];第二届中国科技哲学及交叉学科研究生论坛论文集(博士卷)[C];2008年

9 王岗峰;;西方和谐社会思想的合理因素[A];“科学发展观与历史唯物主义”全国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5年

10 康宝奇;杜豫苏;姚建军;何育凯;;审判组织良性配置和审判权优化运行的路径思考与展望——以西部某省会城市中级法院“全面设置专业化合议庭模式”为样本[A];全国法院系统第二十二届学术讨论会论文集[C];2011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黄萍;经济全球化背景下国家主权原则研究[D];大连海事大学;2010年

2 陈春常;转型中的中国国家治理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1年

3 李卫东;大学内部重点建设[D];华东师范大学;2010年

4 龙晓枫;消费者规范理性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10年

5 秦伟江;城市化进程中的民族区域自治研究[D];南开大学;2010年

6 陈丰;信访制度成本研究[D];华东理工大学;2011年

7 吴练达;制度、行为与经济发展[D];东北财经大学;2010年

8 梅祖蓉;历史,,文化与人格[D];武汉大学;2010年

9 杨春花;论信仰对于社会秩序的价值[D];首都师范大学;2011年

10 张佳鑫;协商解决纠纷机制研究[D];吉林大学;2011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季晓希;试论我国村民自治的历史变迁[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2 王凯;由人格化到体制化[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3 张舜;大学生村官的身份认同研究[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4 陈志超;集体土地所有权的民法重构[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5 杨迎春;观念、制度与春秋邦交模式变迁[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0年

6 孔琰;泰安市农村基层组织廉政建设问题研究[D];山东农业大学;2010年

7 刘鹏;改革开放后农村土地政策述评[D];辽宁师范大学;2010年

8 相焕伟;集体土地流转的冷思考[D];中国海洋大学;2010年

9 郑宝明;韩国民主转型研究[D];中国海洋大学;2010年

10 田丰;默顿社会失范理论研究[D];湘潭大学;2010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徐勇;;农村微观组织再造与社区自我整合——湖北省杨林桥镇农村社区建设的经验与启示[J];河南社会科学;2006年05期

2 徐勇;;“再识农户”与社会化小农的建构[J];华中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6年03期

3 吴思红;村民自治制度下乡村关系与农村社会动员[J];国家行政学院学报;2001年05期

4 段成荣;杨舸;;中国流动人口状况——基于2005年全国1%人口抽样调查数据的分析[J];南京人口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9年04期

5 翟振武;段成荣;毕秋灵;;北京市流动人口的最新状况与分析[J];人口研究;2007年02期

6 段成荣;杨舸;张斐;卢雪和;;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流动人口变动的九大趋势[J];人口研究;2008年06期

7 段成荣;杨舸;;我国流动人口的流入地分布变动趋势研究[J];人口研究;2009年06期

8 庞玉珍;中国社会结构变迁与新型整合机制的建构[J];社会科学战线;1999年03期

9 贺雪峰;当前村民自治研究中需要澄清的若干问题[J];中国农村观察;2000年02期

10 仝志辉,贺雪峰;村庄权力结构的三层分析——兼论选举后村级权力的合法性[J];中国社会科学;2002年01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条

1 周志家;;社会系统与社会和谐——卢曼社会系统理论的整合观探析[A];第四期中国现代化研究论坛论文集[C];2006年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鲍勃·休伯,张大川;社会整合理念:一份政策研究议程[J];国际社会科学杂志(中文版);2004年03期

2 崔晓庚,郜世奇;社会整合与中国共产党先进性的实现[J];沈阳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年03期

3 乔启国;论转型期党的社会整合任务[J];科学决策;2005年07期

4 赵佳维,杨建华;村规民约与社会整合[J];中国党政干部论坛;2005年09期

5 李尚清;加强党的社会整合和执掌政权功能建设的思考[J];经济与社会发展;2005年09期

6 王学春,李葆华;社会整合视角下的执政能力建设[J];理论前沿;2005年09期

7 朱前星;;浅析转型期的中国社会整合[J];理论前沿;2006年17期

8 朱前星;;中国共产党的社会整合对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的作用及其作用机理分析[J];世纪桥;2006年09期

9 程铁军;;社会整合:西方学者的理念追寻[J];学习月刊;2007年08期

10 严学钧;;公共性:社会整合的价值关切[J];前沿;2008年05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袁志平;;社会整合视野下上海社会60年的发展与变迁[A];社会主义与中国现代化 政治·法律与社会:上海市社会科学界第七届学术年会文集(2009年度)政治·法律·社会学科卷[C];2009年

2 翟桂萍;孙力;;社会整合:提升党的执政能力的重要路径——以上海社区党建为例[A];上海市社会科学界第五届学术年会文集(2007年度)(青年学者文集)[C];2007年

3 钟其;;通过制度的社会整合——试论制度整合[A];秩序与进步:浙江乡村社会巨变历程与经验理论研讨会论文集[C];2008年

4 孙增武;许尧;;在社会整合中实现社会和谐[A];中国行政管理学会2005年年会暨“政府行政能力建设与构建和谐社会”研讨会论文集[C];2005年

5 孙远太;;从分化到合作:当代社会建设的政治意蕴[A];中国行政管理学会2011年年会暨“加强行政管理研究,推动政府体制改革”研讨会论文集[C];2011年

6 黄建新;;系统整合与社会整合——兼论转型时期社会组织的复位[A];福建省社会学2008年会论文集[C];2008年

7 罗峰;;目标定位与路径选择:和谐社会视野中执政党的社会整合[A];上海市社会科学界第五届学术年会文集(2007年度)(马克思主义研究学科卷)[C];2007年

8 罗峰;;“嵌入性”视角中的政党权威与社会整合:一种比较分析[A];中国的立场 现代化与社会主义:上海市社会科学界第七届学术年会文集(2009年度)青年学者文集[C];2009年

9 赵佳维;;村规民约:农村社会整合的一种重要机制[A];浙江省社会学会第五届会员代表大会暨和谐社会建设理论研讨会会议论文集[C];2005年

10 胡献忠;;社会整合中的青年群众工作[A];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与青少年发展研究报告——第八届中国青少年发展论坛暨中国青少年研究会优秀论文集(2012)[C];2012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西南政法大学行政法学院 赵树坤;通过司法助益社会整合[N];中国社会科学报;2014年

2 朴林;社会整合与和谐社会[N];学习时报;2007年

3 中共上海市委党校 罗峰 教授;完善公共治理 促进社会整合[N];中国社会科学报;2012年

4 赵海均;积极慎重地推进社会整合[N];工人日报;2000年

5 王运生;社会整合:从价值到行为[N];社会科学报;2000年

6 一溪;执政党的重要功能是实现有效的“社会整合”[N];东方城乡报;2013年

7 谭雪;从社会整合看统一战线[N];联合日报;2006年

8 北京大学 张静;身份:公民权利的社会配置与认同[N];光明日报;2009年

9 陈光金;建构社会和谐研究的综合理论分析框架[N];中国社会科学院报;2008年

10 ;改革与创新:中国的发展与中国的未来[N];文汇报;2012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9条

1 杨忠东;美国穆斯林的信仰实践与社会整合[D];中央民族大学;2011年

2 罗峰;变革社会中的政党权威与社会整合[D];复旦大学;2006年

3 李沛;祠堂、祠堂戏剧与社会整合[D];复旦大学;2011年

4 刘惠;利益分化下中国共产党的社会整合研究[D];西南交通大学;2011年

5 贾绘泽;邓小平理论与当代中国社会整合[D];河北师范大学;2008年

6 涂小雨;转型期中国共产党社会整合机制研究[D];中共中央党校;2010年

7 吕小康;社会转型与秩序变革:潜规则盛行的社会学阐释[D];南开大学;2009年

8 黄建文;新时期执政党社会整合研究[D];苏州大学;2008年

9 崔晓晖;意识形态认同:新时期中国共产党社会整合的思想基础[D];吉林大学;2008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杜耀国;中国共产党社会整合的历史考察[D];湖南师范大学;2010年

2 蔡平婧;公民社会成长背景下中国共产党社会整合的现代化[D];上海师范大学;2010年

3 杨洋;社会转型期中国共产党在社会整合中的权威构建[D];陕西师范大学;2011年

4 刮德祥;嵌入视角下中国共产党对社会整合问题研究[D];湖南大学;2011年

5 何丹;从组织整合到社会整合[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6 张文斌;转型期中国共产党完善社会整合探析[D];湖南师范大学;2009年

7 佟岳芳;社会工作视域下的职业团体内部自助与社会整合[D];吉林大学;2012年

8 田淑芳;李鸿章的社会整合与控制思想研究[D];安徽大学;2013年

9 罗凌波;论中国共产党在和谐社会构建中的社会整合机制[D];湖南师范大学;2010年

10 贾玉娇;下岗工人关系网络的重构[D];吉林大学;2007年



本文编号:2279523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falvlunwen/fanzuizhian/2279523.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827e5***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