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法律论文 > 治安法论文 >

人微管蛋白抗体的制备及其用于死亡时间推断的价值

发布时间:2018-10-22 20:10
【摘要】:目的:制备人微管蛋白抗体,并用其观察大鼠死亡后肾脏组织中微管蛋白的降解规律与死亡时间的关系。方法:通过分子生物学方法制备小鼠抗人微管蛋白多克隆抗体。取48只大鼠,分为断颈致死组和溺死组,每组24只,采用Western blot观察死亡后24、48、72和96 h大鼠肾脏组织中微管蛋白的降解规律。结果:制备的小鼠抗人微管蛋白多克隆抗体效价超过1∶8 000;2组大鼠死亡后,肾脏组织中微管蛋白均呈逐步降解的趋势;断颈致死组大鼠死后96 h肾脏组织检测不到微管蛋白;溺死组大鼠死后72 h肾脏组织检测不到微管蛋白。结论:大鼠死亡后,肾脏组织中微管蛋白呈逐步降解的趋势;溺死和断颈大鼠死亡后肾脏组织中微管蛋白的降解速度存在差异。
[Abstract]:Aim: to prepare human tubulin antibody and to observe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degradation of tubulin and the time of death. Methods: mouse anti-human tubulin polyclonal antibody was prepared by molecular biology. Forty-eight rats were divided into two groups (24 rats in each group). The degradation of tubulin in renal tissue was observed by Western blot at 24 hours after death, 48 hours after death and 96 hours after death. Results: the titer of polyclonal antibody against human tubulin in mice was higher than that in group 2: after death, tubulin in kidney tissue showed a tendency of gradual degradation, and no tubulin was detected in kidney tissue of rats in group B at 96 h after death. No tubulin was detected in kidney tissue of drowning rats 72 hours after death. Conclusion: after the death of rats, the microtubulin in the kidney tissue showed a trend of gradual degradation, and the rate of degradation of tubulin in the kidney tissue after death of drowning and amputated rats was different.
【作者单位】: 铁道警察学院公安技术系;
【基金】:公安部科技应用创新项目2012YYCXTDGZ139 河南省高等学校青年骨干教师资助计划2013GGJS-236
【分类号】:D919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5条

1 肖俊辉,陈玉川;蛋白质降解与死亡时间推断的初步研究[J];法医学杂志;2005年02期

2 敬怀志;邱峰;陈世知;粟林;屈灿;;非小细胞肺癌中TRIM25和PKM2蛋白表达[J];南方医科大学学报;2015年03期

3 刘智勇;孙锦峰;;抗抗总黄曲霉毒素单抗F(ab’)2多克隆抗体的制备及特性[J];郑州大学学报(医学版);2012年03期

4 杨继要;冯若;金辉;孙芸;丁一;;混合血清孵育的肺腺癌组织双向蛋白印迹图谱的建立[J];郑州大学学报(医学版);2014年01期

5 ;DNA degradation within mouse brain and dental pulp cells 72 hours postmortem[J];Neural Regeneration Research;2012年04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刘杨;蒯锦霞;张彦伟;王英元;;失血性休克大鼠肝肾脾细胞微管蛋白死后降解的检测[J];中国法医学杂志;2008年05期

2 卞杰;沈忆文;赵子琴;;肌红蛋白降解与人体死亡时间的相关性[J];法医学杂志;2007年02期

3 刘杨;蒯锦霞;张彦伟;王英元;;大鼠死后肌动蛋白降解与死亡时间的相关性[J];法医学杂志;2008年03期

4 李文灿;张萍;陈龙;;核酸及蛋白质在死亡时间推断中的应用[J];法医学杂志;2011年01期

5 金波;;不同环境条件下大鼠皮肤死后大体和组织学改变[J];贵州警官职业学院学报;2010年05期

6 黎增强;左卫东;张付;李冬日;王慧君;;死亡时间推断研究进展[J];法医学杂志;2012年04期

7 王勇;杨雅丽;王晶;李海龙;陈彻;;大鼠死后骨骼肌DNA降解规律与晚期死亡时间的关系[J];中国法医学杂志;2015年04期

8 金菊;廖志钢;;死亡时间的推断研究与进展[J];医药论坛杂志;2006年01期

9 金红艳;何为;魏泽雄;;肝癌组织中STOML2和TRIM25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J];临床肿瘤学杂志;2015年08期

10 刘娜;武爱波;;真菌毒素快速检测技术研究进展[J];食品安全质量检测学报;2014年07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4条

1 任广睦;大鼠死后看家基因mRNA降解规律与晚期死亡时间推断的相关性研究[D];山西医科大学;2007年

2 刘杨;肌动蛋白降解规律与死亡时间推断的相关性研究[D];山西医科大学;2009年

3 刘茜;腐败微生物及腐败产物检测推断死亡时间的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09年

4 郭亚东;常见嗜尸性麻蝇分子标记的检测及地区基因库的建立[D];中南大学;2012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6条

1 李文灿;大鼠心肌组织中microRNA和18S rRNA的含量变化与死亡时间的相关性研究[D];复旦大学;2011年

2 金波;死后大鼠皮肤生物力学特性及胶原、弹力纤维含量变化规律[D];四川大学;2006年

3 薛冰;利用γ射线对死后经过时间推断的研究[D];郑州大学;2007年

4 张彦伟;大鼠心肌和骨骼肌肌钙蛋白I降解与死亡时间关系的研究[D];山西医科大学;2008年

5 李强;草鱼冷藏过程中肌肉蛋白质的组成和理化特性变化研究[D];长沙理工大学;2013年

6 蒯锦霞;大鼠死后心肌和肺脏微管蛋白降解与死亡时间的相关性研究[D];山西医科大学;2014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秦霞;邱宗荫;邱峰;粟林;屈灿;;人肺腺癌耐药细胞株A549/CDDP中相关泛素化蛋白质研究[J];第三军医大学学报;2012年09期

2 邓立彬,余纯应,杨庆恩;小鼠骨骼肌细胞核DNA降解与死亡时间的关系[J];中国法医学杂志;2003年05期

3 贺江;樊明涛;梁颖;刘贤金;;抗独特型抗体在小分子物质免疫检测中的应用[J];分析化学;2010年09期

4 陈禄仕;尸体腐败程度与死亡经过时间的实验研究[J];法医学杂志;1999年04期

5 李宗会,秦光明,赵以诚,李晓玲,董星廷,李光晓;春季尸体腹腔腐败气压在法医学死亡时间推断中的应用研究[J];法医学杂志;2003年02期

6 郑吉龙;张晓东;牛青山;;小鼠心肌细胞核DNA变化与死亡时间的关系[J];法医学杂志;2006年03期

7 林旭;尹雅莎;冀强;;DNA定量技术在死亡时间推断中的研究进展[J];法医学杂志;2011年01期

8 柳桢;计融;江涛;崔留欣;;抗总黄曲霉毒素单克隆抗体2G2 F(ab′)_2片段的特性[J];郑州大学学报(医学版);2007年01期

9 刘国红;杨继要;呼琳;张钦宪;贾冬音;刘璐;;胃腺癌及正常胃黏膜组织蛋白质组双向电泳图谱分析[J];郑州大学学报(医学版);2009年04期

10 柴玉荣;刘国红;崔柳青;刘红涛;李杰;薛乐勋;;杜氏盐藻高盐诱导蛋白的分离和鉴定[J];郑州大学学报(医学版);2011年01期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韩俊;王小凡;姚海兰;高晨;李锋;张宝云;姜慧英;董小平;;PRP可抑制TAU介导的体外微管形成作用(英文)[J];Neuroscience Bulletin;2005年06期

2 汪成进;段成才;胡文浩;;非秋水仙碱、长春碱类微管蛋白阻聚剂的研究进展[J];中国药学杂志;2013年01期

3 陈宝卫,,杨晓达,王夔;钒酸根和钒氧离子与微管蛋白作用[J];北京医科大学学报;1996年03期

4 李永明,John D.Broome,李春梅;砷作用于微管蛋白引起白血病粒细胞凋亡[J];国外医学(中医中药分册);2000年06期

5 刘彬 ,曲耀华 ,王玉兰 ,张维娟;甲状旁腺素对成骨样细胞增殖及β-微管蛋白的影响[J];中医正骨;2003年06期

6 许静;王伟;梁爱华;;嗜热四膜虫δ微管蛋白基因的克隆、鉴定及细胞定位[J];中国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报;2013年05期

7 王艳平;刘玉欣;郭园园;张学敏;;(顺)-3-(氯代亚甲基)-6-甲基-硫色满-4-酮对微管蛋白体外聚合的影响[J];科技创新导报;2013年32期

8 徐志广;许旋;袁传能;;紫杉醚与αβ微管蛋白的分子对接[J];物理化学学报;2008年10期

9 郭怀兰;余宗涛;杨雪锋;徐健;于东;孙秀发;;碘过量对仔鼠脑α-微管蛋白表达的影响及硒的干预作用[J];营养学报;2007年02期

10 尚海;潘莉;杨澍;陈虹;程卯生;;微管蛋白抑制剂的研究进展[J];药学学报;2010年09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李春雷;卿晨;;Flazin衍生物—LF156对微管蛋白聚合—解聚动力学的影响[A];2007医学前沿论坛暨第十届全国肿瘤药理与化疗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7年

2 龙亚秋;薛丁;刘祖龙;周足宇;俞强;余龙;;具有体内抗肿瘤活性的新型微管蛋白聚合抑制剂:发现、结构优化及机理研究[A];中国化学会第28届学术年会第3分会场摘要集[C];2012年

3 任萱;林莉萍;Pui-kai Li;丁健;;Compound 8抗新生血管生成的作用及机制研究[A];2007医学前沿论坛暨第十届全国肿瘤药理与化疗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7年

4 刘慧泉;安琳;王晨芳;许金荣;;真菌类微管蛋白超家族(tubulin-like superfamily)的进化分析[A];中国植物病理学会2012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2年

5 刘坤;董缙;孙菁;何书英;徐云根;;来那度胺及其氨基糖偶联物的合成与生物活性研究[A];2012长三角药物化学研讨会论文集[C];2012年

6 刘翎;刘宗英;李卓荣;;作用于秋水仙碱结合位点的微管蛋白抑制剂研究进展[A];2011年中国药学大会暨第11届中国药师周论文集[C];2011年

7 蔡于琛;邹永;叶燕丽;冼励坚;;微管蛋白聚合抑制剂M410抗肿瘤活性研究[A];2007医学前沿论坛暨第十届全国肿瘤药理与化疗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7年

8 孙启明;吴茂江;林莉萍;杨春皓;丁健;;抗肿瘤药CA4衍生物的药效评价及机理研究[A];2007医学前沿论坛暨第十届全国肿瘤药理与化疗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7年

9 苏丹;马胜林;Herbert Yu;;β-微管蛋白Ⅲ mRNA表达与紫杉醇疗效无相关性[A];2009医学前沿论坛暨第十一届全国肿瘤药理与化疗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9年

10 鲍卫超;刘群;;堆型艾美耳球虫(Eimeria acervulina)北京株α-微管蛋白基因的克隆和表达[A];中国畜牧兽医学会2004学术年会暨第五届全国畜牧兽医青年科技工作者学术研讨会论文集(下册)[C];2004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条

1 常丽君;模拟生物生长的蛋白质电路获专利[N];科技日报;2011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席菁乐;新型微管蛋白抑制剂的研发和抗肿瘤机制研究[D];南方医科大学;2013年

2 尹云厚;中药复方制剂对缺氧大鼠微管蛋白和驱动蛋白表达影响的研究[D];中国人民解放军军需大学;2003年

3 王跃明;N-(2,6-二甲氧基吡啶-3-取代)-9-甲基咔唑-3-磺酰胺(IG-105)作为全新小分子微管蛋白配体药物的抗肿瘤作用,特点及分子机制[D];中国协和医科大学;2008年

4 胡炯宇;缺氧通过MAP4和Op18调控细胞微管结构的作用及其机制研究[D];第三军医大学;2010年

5 吴小妹;微管蛋白在颞叶癫vN模型突触后致密物中的表达及其意义研究[D];中南大学;2009年

6 李耀武;基于微管蛋白小分子抗肿瘤药物的设计与合成研究[D];第二军医大学;2008年

7 李建农;新型微管蛋白配体3-溴代丙酰胺苯甲酰脲(JIMB01)的抗肿瘤作用与分子机理[D];中国协和医科大学;2003年

8 怀娟;大鼠TRPV4与膜联蛋白A2及微管蛋白β5相互作用研究[D];山东大学;2012年

9 曾红;腹毛目纤毛虫皮层微管类细胞骨架及微管蛋白的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6年

10 王朝云;利用RNAi干扰PrP及其突变体的研究[D];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2011年



本文编号:2288184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falvlunwen/fanzuizhian/2288184.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7d53e***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