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法律论文 > 治安法论文 >

论我国现行户籍制度改革的公共政策分析

发布时间:2018-10-30 09:06
【摘要】: 形成于1958年的现行户籍制度是计划经济时代的产物,是为适应计划经济体制的要求而建立的,对我国在短期内工业化取得巨大的进展、国家实现繁荣富强功不可没。但在计划经济体制向市场经济体制转轨的过程中,现行户籍制度渐显不适,并随着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和不断完善,日益显露其弊端,逐步成为社会发展的桎梏。 一项政策或制度的实施首先必须有明确的规划。只有确定了明确的规划,才能有计划、分阶段地稳步推进。自改革开放以来,现行户籍制度改革日益受中央和地方重视,改革也取得一定的成效。但因为缺乏总体规划的指导,在改革过程中也产生了不少新问题,容易导致具体行为的简单化和盲目性,甚至造成社会资源的浪费。因此,如何从公共政策角度出发,通过改革和完善现行户籍制度也成了必然。对中央而言,应该尽快出台现行户籍制度改革的整体战略规划,各级地方政府也应从实际出发,因地制宜,分级制定相应规划,明确各自的权责,通过有效的协调机制来加强合作,加快改革的进程。
[Abstract]:The current household registration system, which was formed in 1958, is the product of the planned economy era and established to meet the requirements of the planned economy system. It has made great progress in the industrialization of our country in a short period of time, and contributed to the prosperity and strength of the country. But in the process of transition from planned economy system to market economy system, the current household registration system is gradually unsuitable, and with the establishment and continuous improvement of market economy system, it is increasingly exposed its malpractice and gradually becomes the shackles of social development. The implementation of a policy or system must first have a clear plan. Only when a clear plan is made can we make a plan and advance steadily in stages. Since the reform and opening up, the reform of the current household registration system has been paid more and more attention by the central and local governments. However, due to the lack of the guidance of the overall planning, many new problems have emerged in the reform process, which can easily lead to simplification and blindness of concrete behavior, and even lead to the waste of social resources. Therefore, it is inevitable to reform and perfect the current household registration system from the angle of public policy. For the central authorities, the overall strategic plan for the reform of the current household registration system should be promulgated as soon as possible, and local governments at all levels should proceed from the actual situation, take measures according to local conditions, formulate corresponding plans at different levels, and clarify their respective powers and responsibilities. Through effective coordination mechanism to strengthen cooperation and accelerate the process of reform.
【学位授予单位】:福建师范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09
【分类号】:D631.42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王太元;;户籍改革要害所在[J];中国改革;2010年04期

2 杨明华;张浩;;论我国公民迁徙自由权的实现[J];传承;2011年17期

3 罗蔚;陈会;;“代表之家”为民谋利[J];公民导刊;2011年07期

4 付敏;温静;;关于鼓励农民工率先转变为市民的思考[J];四川省干部函授学院学报;2011年02期

5 冉金;赵一丹;郑李;;成都最彻底户籍改革:农民进城不牺牲承包地[J];资治文摘(管理版);2011年01期

6 滕亚为;;户籍改革中农村土地退出补偿机制研究——以重庆市为例[J];国家行政学院学报;2011年04期

7 冯一凡;;户籍改革:“公民化”第一站[J];新理财(政府理财);2011年07期

8 周也奇;朱玉碧;;推进重庆市户籍改革的土地退出机制构建探讨——基于重庆市北碚区歇马镇转户农民土地退出的意愿调查[J];中国外资;2011年14期

9 于洪丽;;户籍制度改革新模式探讨——广东省“积分制管理”的借鉴意义[J];现代商贸工业;2011年17期

10 邹倩芸;;从户籍改革联合社论案看国内新闻自由的边界[J];群文天地;2011年06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萧衡锺;;中国大陆于社会转型期的户籍改革——管理、制度与治理[A];2011城市国际化论坛——全球化进程中的大都市治理(论文集)[C];2011年

2 黄瑞莲;;户籍改革要为经济建设松绑[A];湖南省人口管理与青少年犯罪研究征文评奖论文集[C];2007年

3 赵振军;;新农村建设中的户籍制度改革[A];科学发展观:理论·模式·实践——山东省社会科学界2006年学术年会文集(3)[C];2006年

4 郭庆;钟仁耀;;上海外来常住人口本地化基本思路及条件指标研究[A];中国的立场 现代化与社会主义:上海市社会科学界第七届学术年会文集(2009年度)青年学者文集[C];2009年

5 李强;;改革开放30年来中国社会分层结构的变迁[A];2008中国改革论坛——中国改革开放30周年纪念文集[C];2008年

6 刘世天;卓黎黎;;犯罪学视阈内新生代农民工犯罪问题研究[A];中国犯罪学学会第十七届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8年

7 郭英;骆东奇;;典型城市户籍制度改革述评与思考[A];第二届中国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论坛暨纪念建国六十周年高层经济论坛论文集[C];2009年

8 蒋立山;;中国的城市化与法律问题:从制度到秩序[A];科学发展:文化软实力与民族复兴——纪念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60周年论文集(上卷)[C];2009年

9 钟杨;朱玉碧;;重庆地票交易市场运行的问题及对策研究[A];中国山区土地资源开发利用与人地协调发展研究[C];2010年

10 李昌庚;;新路径视野下的农村集体土地所有权的反思与重构——兼评《物权法》第五章[A];第五期中国现代化研究论坛论文集[C];2007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陈亚静;常德率先推行“一元化”户籍改革[N];湖南日报;2004年

2 记者 刘佳;长三角地区获准率先实施户籍改革[N];北京商报;2008年

3 本报记者 张有义;户籍改革不宜取消“农民”称谓 不必为户籍改革设定“时间表”[N];法制日报;2008年

4 李瑞芳;东胜区城乡户籍改革启动[N];鄂尔多斯日报;2008年

5 武汉市 王海越;户籍改革:底层民众通向上层的桥梁吗?[N];民营经济报;2008年

6 张少枫;东胜区强化举措推进户籍改革[N];鄂尔多斯日报;2008年

7 中央党校《学习时报》副编审 邓聿文;户籍改革要有一个时间表[N];中国经营报;2008年

8 本报记者 王春霞;户籍改革最终一定是户口不再带来利益[N];中国妇女报;2009年

9 李敏;以户籍改革为抓手保就业促消费[N];中国信息报;2009年

10 童大焕;购房落户可成户籍改革内容之一[N];江苏科技报;2009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4条

1 严士清;新中国户籍制度演变历程与改革路径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2年

2 季安照;阻力与对策[D];浙江大学;2010年

3 王文录;人口城镇化背景下的户籍制度变迁研究[D];吉林大学;2010年

4 苏晓馨;城市外来人口健康与医疗服务利用行为研究[D];复旦大学;2012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杨佳思;我国户籍改革中地方政府的动力机制研究[D];浙江大学;2010年

2 陈筱;户籍改革的区域差异比较[D];复旦大学;2011年

3 周伟;基于农业剩余劳动力转移下的户籍改革研究[D];山东农业大学;2010年

4 郭其路;重庆市“农转城”户籍改革中的问题及对策研究[D];西南大学;2011年

5 胡慧敏;我国地方政府户籍制度改革的动力机制研究[D];浙江大学;2010年

6 王凌云;我国户口管理制度研究[D];大连海事大学;2007年

7 陈娟;论迁徙自由—与户籍制度相关联[D];山东大学;2008年

8 唐亚霞;城乡统筹视角的户籍制度改革研究[D];重庆工商大学;2008年

9 于海燕;户籍改革逆转[D];清华大学;2005年

10 蔡伟刚;迁徙自由入宪[D];苏州大学;2009年



本文编号:2299565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falvlunwen/fanzuizhian/2299565.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712c3***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