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法律论文 > 治安法论文 >

经济生活状况与犯罪问题研究

发布时间:2018-11-05 19:13
【摘要】:经济生活是作为自然属性和社会属性统一体的人所不可缺少的社会活动内容。因而,经济生活状况在影响犯罪的诸多因素中是不可忽略的,尤其在经济生活状况本身易致罪因素与经济生活状况以外的其他易致罪因素高度融合的时候,社会个体的犯罪可能性就会增强。从这个角度讲,经济生活状况与犯罪不是一个简单的对应关系,而是涉及整体经济社会发展的、以经济生活状况为中心的社会圈问题,同样,从经济生活状况角度预防犯罪也不能单纯调整经济生活状况,而应基于社会经济发展的承受度,根据经济生活状况的不同表现对犯罪的不同影响以及非经济因素对经济生活的影响等不同方面构建相应的刑事政策体系。
[Abstract]:Economic life is an indispensable social activity content for people as the unity of natural and social attributes. Therefore, the economic life condition is not to be ignored among the many factors that affect the crime, especially when the economic life condition itself is prone to crime and other vulnerable factors other than the economic life condition are highly integrated. Social individuals are more likely to commit crimes. From this perspective,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economic life and crime is not a simple correspondence, but a social circle with economic and social development at the centre of the overall economic and social development. Similarly, Crime prevention from the point of view of economic living conditions should not simply adjust economic living conditions, but should be based on the tolerance of social and economic development. According to the different effects of economic life on crime and non-economic factors on economic life, the corresponding criminal policy system is constructed.
【作者单位】: 天津商业大学法学院;
【基金】:天津市“十五”社科研究规划项目《犯罪的经济性与刑罚经济性的均衡》(TJ03-FX003)的部分研究成果
【分类号】:D917.1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条

1 孙育海;;贫富差距急剧拉大对犯罪的影响及防控策略[J];犯罪研究;2008年02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张义烈;;和谐社会视域下的“农二代”市民化研究[J];安徽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年06期

2 陆学艺;;当代中国社会结构与社会建设[J];北京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年06期

3 孙中原;;承上启下 推陈出新——《墨守辞典》的意义[J];毕节学院学报;2009年07期

4 王韦懿;中央权威下的悖论:“真稳定”何以抟成[J];北京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年02期

5 李慧英;行政犯罪研究[J];山东工商学院学报;2003年05期

6 高瞩;吉晓民;;品牌产品造型传承的哲学思考[J];包装工程;2008年08期

7 陈心歌,颜九红,杨征军;奥运安全视角下的流动人口犯罪问题——法律政策变动带来的挑战[J];北京政法职业学院学报;2004年03期

8 周德义;论一分为三与一分为多的辩证关系[J];常德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2年01期

9 杜丙辰,吴海平,杜小伟;试论毛泽东思维方式的基本特征[J];重庆工学院学报;2005年07期

10 黄强,王丽丽;非法证据排除规则“中国化”过程中的矛盾分析[J];重庆社会科学;2005年10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9条

1 王浦劬;;我国政治学学术发展中的基本关系论析——纪念十一届三中全会30周年[A];马克思主义中国化60年——北京市政治学行政学学会理论研讨论文集[C];2009年

2 李妙颜;;缓解社会各阶层利益冲突途径探讨[A];“落实科学发展观 构建和谐社会”研讨会论文集[C];2005年

3 范炜烽;刘小年;;关系分析:当代中国政治学发展的新方法[A];“建设服务型政府的理论与实践”研讨会暨中国行政管理学会2008年年会论文集[C];2008年

4 吴宗宪;;论犯罪学的诞生[A];中国犯罪学学会第十八届学术研讨会论文集(上册)[C];2009年

5 王仲兴;蔡曦蕾;;农民工犯罪:概念、司法宽容及类型[A];犯罪学论丛(第七卷)[C];2009年

6 曹运伟;刘义辉;;湘中地区农民工犯罪态势及其遏制构想[A];犯罪学论丛(第七卷)[C];2009年

7 康均心;;我国社会现代化进程中的犯罪与犯罪控制[A];犯罪学论丛(第一卷)[C];2003年

8 宋践;;当前我国犯罪及其控制[A];犯罪学论丛(第一卷)[C];2003年

9 陈波;吴纪东;;基于墨菲定律的建筑施工安全管理方法[A];建设工程安全理论与应用——首届中国中西部地区土木建筑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1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王洪伟;证券犯罪论[D];吉林大学;2004年

2 谭志君;证据犯罪研究[D];吉林大学;2004年

3 方旭红;集聚·分化·整合:1927-1937年苏州城市化研究[D];苏州大学;2005年

4 柳砚涛;行政给付制度研究[D];苏州大学;2005年

5 朱金花;教育公平:政策的视角[D];吉林大学;2005年

6 杨海燕;城市化进程中职业教育发展研究[D];北京师范大学;2006年

7 王顺安;社区矫正理论研究[D];中国政法大学;2007年

8 郭晶;刑事领域中行政犯问题研究[D];华东政法大学;2008年

9 陈龙;社会财政论[D];中共中央党校;2008年

10 褚江丽;当代中国宪政进程中的公共利益原则研究[D];河北师范大学;2008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廉靖;基于社区发展的我国农村矛盾化解机制研究[D];华中农业大学;2010年

2 董芳芳;湖北省畜产品质量安全法律问题研究[D];华中农业大学;2010年

3 于大伟;我国转基因种子市场规制法律问题研究[D];华中农业大学;2010年

4 苏鹏;城市中农民工犯罪问题研究[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5 熊琳;旅游犯罪学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02年

6 付宝玉;我国黑社会性质组织犯罪若干问题研究[D];郑州大学;2003年

7 胡国强;村庄场域的非均衡利益博弈[D];浙江师范大学;2003年

8 夏尊文;犯罪故意问题研究[D];广西师范大学;2003年

9 叶兵;当代中国社会阶层分化下的利益矛盾与利益协调[D];合肥工业大学;2004年

10 方青;供应链企业合作利益分配机制研究[D];武汉理工大学;2004年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赵红波;;浅谈青少年的犯罪及预防[J];科教文汇(下旬刊);2008年03期

2 张颖;;影响当代大学生犯罪的原因分析及预防对策[J];现代商业;2010年17期

3 李文斌;杨东风;;青少年犯罪的原因解读——以BPS模式为视角[J];中州学刊;2010年06期

4 周彩云;;预防未成年人犯罪的对策思考[J];技术与市场;2008年10期

5 王桂新;刘旖芸;;上海流动人口犯罪特征及原因分析——透过新闻资料的梳理、分析[J];人口学刊;2006年03期

6 李茜;;从个案探析犯罪原因和犯罪责任——兼评马加爵案及王斌余案[J];文教资料;2006年31期

7 邱河;;浅析高校学生犯罪原因与防治对策[J];景德镇高专学报;2007年02期

8 李传熹;;青少年犯罪防范问题浅析[J];企业家天地(理论版);2007年06期

9 肖年华;;谈青少年犯罪问题的原因及预防[J];科教新报(教育科研);2011年01期

10 马广成;;试论当代大学生犯罪的特点、原因与预防[J];西北第二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6年02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王冲;;论社会环境对身心健康的影响[A];福建师大福清分校第十二届科学论文研讨会专辑论文集[C];2004年

2 陈宝铭;;谈社会环境对会计职业道德建设的影响[A];2003年福建省会计学会理论研讨论文专辑[C];2003年

3 井世洁;;社会转型期城市青少年犯罪原因的实证研究——以上海市S区为例[A];社会主义与中国现代化 政治·法律与社会:上海市社会科学界第七届学术年会文集(2009年度)政治·法律·社会学科卷[C];2009年

4 董立国;;青少年犯罪原因与心理初探[A];北京周末社区大讲堂集粹(第一辑)[C];2007年

5 郭冠伟;;浅谈奥运会与社会环境[A];第七届全国体育科学大会论文摘要汇编(一)[C];2004年

6 王基原;;优化学校社会环境 营造健康育人氛围[A];浙江省推广发展健康促进学校项目论文集[C];2005年

7 刘广三;;“染色体异常”与犯罪学研究[A];中国犯罪学研究会第十六届学术研讨会论文集(下册)[C];2007年

8 曾熙媛;;健康与护理[A];面向21世纪的科技进步与社会经济发展(下册)[C];1999年

9 张瑞娟;;从人的社会属性剖析构建和谐社会[A];河北省首届社会科学学术年会论文专辑[C];2007年

10 徐乃龙;;对流动人口违法犯罪治理的反思[A];中国犯罪学研究会第十五届学术研讨会论文集(第一辑)[C];2006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记者 王青山;为“两个加快”提供和谐稳定的社会环境[N];四川日报;2008年

2 王艳霞;继续营造更加和谐稳定的社会环境[N];法制生活报;2009年

3 记者 王海玲 通讯员 侯俊杰 张志辉;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良好社会环境[N];新乡日报;2008年

4 程颖宜;为科学发展提供良好的社会环境[N];安阳日报;2008年

5 记者 王云霞;为青少年成长营造良好社会环境[N];兰州日报;2009年

6 记者 李平;营造和谐 有序 友好的信访环境和社会环境[N];林芝报;2009年

7 记者 刘华;努力创造安全和谐稳定的社会环境[N];莱芜日报;2009年

8 本报特约记者 王伦;80%癌症与社会环境有关[N];健康时报;2003年

9 王春光;营造公平的社会环境[N];人民日报;2005年

10 王成斌 周成全;营造社会环境 抢占发展先机[N];商洛日报;2008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李冰洋;商业犯罪论要[D];吉林大学;2006年

2 丁英华;公司犯罪及其治理[D];中国政法大学;2007年

3 郑开梅;抑郁症中医证候特征及相关社会心理因素的临床流行病学调查[D];天津中医学院;2005年

4 李政;外来投资对徐州社会发展的影响研究[D];河海大学;2007年

5 陈敏华;冷战后中东伊斯兰极端组织暴力行动研究[D];上海外国语大学;2008年

6 张红;论跨国公司角色行为的社会向度[D];华东师范大学;2007年

7 唐炎;中小学体育课堂教学的社会学分析[D];北京体育大学;2005年

8 吴殿朝;中国当代大学生犯罪原因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08年

9 单勇;犯罪的文化研究[D];吉林大学;2007年

10 彭莉;重庆市中小学生的营养状况及其社会环境影响因素的研究[D];北京体育大学;2005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樊翠红;郑州市未成年人成长环境调研报告[D];郑州大学;2012年

2 邱夕海;中国现代科技发展所需的社会环境及其优化[D];成都理工大学;2002年

3 欧阳梅;白领女性犯罪的法社会学思考[D];广西师范大学;2007年

4 谢叶强;论网络犯罪及其刑法防控[D];厦门大学;2007年

5 宋青;环境犯罪原因研究[D];中国政法大学;2009年

6 李敏;成功女性科学家因素研究[D];西南交通大学;2008年

7 王学建;中国佛教伦理与犯罪预防[D];中国政法大学;2009年

8 刘锐填;我国当前未成年人犯罪原因及预防探析[D];兰州大学;2009年

9 明薇;新闻舆论监督的社会环境建设[D];华中科技大学;2006年

10 宛霞;犯罪人被害化研究[D];中国青年政治学院;2008年



本文编号:2313096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falvlunwen/fanzuizhian/2313096.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940fe***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