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庭环境、父母监控与青少年犯罪
[Abstract]:In this study, 740 adolescents in juvenile schools, work-study schools and general middle schools were investigated by questionnaire to investigate the relationship among family environment, parental monitoring and juvenile delinquency. According to the scores of self-reported delinquency, the teenagers were divided into three groups: serious delinquency group, moderate delinquency group and non-criminal group. The results showed that there were significant differences in family environment and parental monitoring among the three groups. Multiple stepwise regression analysis showed that the level of mother's education, family morality and contradiction, parental monitoring had significant predictive effect on juvenile delinquency, and the higher the level of mother's education, the higher of family morality and parental monitoring. Teenagers are less likely to commit crimes.
【作者单位】: 北京师范大学社会发展与公共政策研究所 北京师范大学发展心理研究所
【基金】:全国教育科学“十一五”规划教育部青年项目(项目编号:EEA060199)的资助
【分类号】:C913.5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5条
1 屈智勇;邹泓;段晓英;;自我控制、价值观与青少年犯罪的关系[J];青年研究;2006年05期
2 方晓义,郑宇,林丹华;家庭诸因素与初中生吸烟行为的关系[J];心理学报;2001年03期
3 蒋索;何姗姗;邹泓;;家庭因素与青少年犯罪的关系研究述评[J];心理科学进展;2006年03期
4 陈秀丽;我国青少年犯罪与家庭环境研究综述[J];中国青年研究;2004年03期
5 屈智勇;邹泓;;青少年违法犯罪的基本特点及发展轨迹研究[J];中国青年研究;2007年01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雷鸣;吕建国;;运用投射技术解读学龄儿童的家庭功能状况——投射性绘画测验的案例解析[J];成都医学院学报;2008年01期
2 梁淑华;;青少年吸烟行为与干预模式的研究进展[J];承德医学院学报;2012年01期
3 马慧;徐静英;;青少年犯罪的物质与心理原因——基于阿德勒“自卑”与“补偿”的视角[J];城市问题;2011年05期
4 李艳丽;;家庭与青少年犯罪的关系[J];研究生法学;2007年05期
5 张珊明;;国外有关青少年问题行为成因的研究概述[J];长江师范学院学报;2008年03期
6 毛萍;;现代科学技术与人的物欲性存在[J];佛山科学技术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年02期
7 苏慧丽;;浅析问题少年与青少年法律意识的培养[J];法制与经济(下旬);2012年01期
8 江英;;未成年人失当行为产生的家庭环境因素研究[J];法制与社会;2006年17期
9 王艳丽;;论当代青少年犯罪的原因及预防对策[J];法制与社会;2007年03期
10 余金枝;;基于家庭因素角度的青少年网络犯罪问题分析[J];法制与社会;2008年13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5条
1 陈鹏忠;;流动人口中农村籍未成年人犯罪的社会学透视[A];中国犯罪学学会第十八届学术研讨会论文集(上册)[C];2009年
2 王莹;陈清刚;赵松雪;邹宏涛;;青少年心理门诊患者家庭功能与心理健康关系的研究[A];中国心理卫生协会第五届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7年
3 周思怡;李梦婷;池丽洁;周映;;个体吸烟影响因素调查——基于对19位吸烟者的访谈[A];第八届中国健康传播大会优秀论文集[C];2013年
4 周映;池丽洁;李梦婷;周思怡;;个体吸烟行为形成的影响因素研究综述[A];第八届中国健康传播大会优秀论文集[C];2013年
5 ;吸烟的CCP理论模型:结构与测量[A];心理疾患的早期识别与干预——第三届心理健康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3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6条
1 王丹;青少年情绪—行为问题、家庭功能、认知性情绪调节策略及其关系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1年
2 祝春兰;网络学习中自我监控的结构与影响因素[D];上海师范大学;2011年
3 王海英;犯罪青少年心理健康的家庭生态系统研究[D];吉林大学;2007年
4 张玲玲;青少年未来取向的发展与家庭、同伴因素的关系[D];山东师范大学;2008年
5 傅一笑;基于双生子的儿童个性、心理健康研究和不通过五种感觉通道的交流现象初探[D];重庆医科大学;2009年
6 常淑敏;青少年暴力犯罪:危险因素与发展资源的作用机制[D];山东师范大学;2013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杨红梅;蒙汉父母教育价值观、教养方式与小学生人格的关系研究[D];辽宁师范大学;2010年
2 刘永强;组织未成年人进行违反治安管理活动罪研究[D];江西财经大学;2010年
3 张淑兰;大学生心理性偏差行为的矫正研究[D];河北师范大学;2010年
4 刘书敏;新时期高校辅导员对预防大学生犯罪的责任担当[D];河北师范大学;2010年
5 赵园园;偏差青少年的社会联结现状及社会工作介入研究[D];华东理工大学;2011年
6 陈晓芳;男性青少年犯家庭环境、父母养育方式、人格与心理健康水平的关系研究[D];福建师范大学;2010年
7 张庆华;高中生情绪调节自我效能感与家庭功能、学校人际环境的关系研究[D];沈阳师范大学;2011年
8 王晓培;邢台市未成年人犯罪现状及对策研究[D];中国政法大学;2011年
9 张艳华;生命观与青少年犯罪[D];中国政法大学;2011年
10 刘婧;浅析网络游戏沉迷或成瘾与青少年犯罪的联系[D];中国政法大学;2011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姚向阳;青少年犯罪问题与家庭教育[J];东方论坛(青岛大学学报);1999年03期
2 何剑;未成年罪犯的家庭环境研究[J];青少年犯罪问题;2000年02期
3 王志强;20世纪90年代以来青少年犯罪的趋势分析[J];青少年犯罪问题;2001年06期
4 张应立;家庭缺陷与青少年犯罪[J];青少年犯罪问题;2002年01期
5 周路;青少年罪犯群体人生轨迹实证研究[J];青年研究;2003年11期
6 宋姝英;违法犯罪青少年价值观的特点及成因[J];沈阳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1997年03期
7 黄顺康;未成年人犯罪与应试教育[J];现代法学;1998年06期
8 方晓义;母亲依恋、父母监控与青少年的吸烟、饮酒行为[J];心理发展与教育;1995年03期
9 方晓义,郑宇;初中生父母抚养方式的研究[J];心理发展与教育;1998年04期
10 吕勤,陈会昌,王莉;儿童问题行为及其相关父母教养因素研究综述[J];心理科学;2003年01期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屈智勇;邹泓;;家庭环境、父母监控、自我控制与青少年犯罪[J];心理科学;2009年02期
2 陈玉惠,韩云涛;16~17岁男性犯罪家庭─心理─个性因素的对照研究[J];中国校医;1994年06期
3 陈哲生;;美育在预防、治理青少年犯罪中的作用[J];教育评论;1990年01期
4 霍启兴;;关于青少年违法犯罪的心理特点分析[J];辽宁警专学报;2008年04期
5 钟燕芬;;青少年违法犯罪问题研究[J];法制与社会;2010年18期
6 昕彦;;青少年犯罪是受家庭影响?![J];教育与职业;2003年02期
7 孙信成;;青少年犯罪的家庭类型[J];父母必读;1990年01期
8 徐东;郭道端;;青少年犯罪的家庭成因及家庭教育策略[J];河西学院学报;2007年01期
9 巢慧芳;;拉萨地区青少年犯罪原因试析[J];西藏研究;1989年04期
10 余礼明;浅析青少年犯罪的家庭因素[J];浙江社会科学;1990年05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陈鹏忠;;流动人口中农村籍未成年人犯罪的社会学透视[A];中国犯罪学学会第十八届学术研讨会论文集(上册)[C];2009年
2 ,
本文编号:2332024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falvlunwen/fanzuizhian/233202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