略论黑社会性质组织犯罪的预防和控制
[Abstract]:......
【学位授予单位】:中央民族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0
【分类号】:D917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徐珠宝;;履行警察天职 践行“黑恶必除”[J];中国刑事警察;2005年04期
2 周敏;;我国黑恶势力犯罪的现状、原因和预防[J];法制与社会;2007年12期
3 崔亚东;;瓮安“2008·06·28”事件再反思——从瓮安事件看打黑除恶斗争[J];中国刑事警察;2010年02期
4 毛磊;;打黑除恶:斗争不断推向深入[J];时代潮;2001年24期
5 ;构建打黑除恶长效工作机制[J];中国刑事警察;2007年02期
6 司马耕;;“打黑除恶”感言[J];乡音;2001年02期
7 朱彬彬,李云兵,张持恒;昆明地区黑社会性质组织及黑恶势力犯罪情况分析[J];云南大学学报(法学版);2003年02期
8 赵素萍;赵飞;;浅析黑恶势力犯罪的层次性防控[J];铁道警官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6年04期
9 覃珠坚;黑社会性质组织构成特征的界定[J];北京人民警察学院学报;2001年02期
10 张加林;我国黑恶势力犯罪问题探析[J];江苏公安专科学校学报;2002年02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黄芸;;中国黑社会性质组织探讨[A];中国犯罪学研究会第三届会员代表会议——暨第十一届学术研讨会会议论文[C];2002年
2 朱艳菊;;浅谈黑恶势力犯罪的原因、特征以及防治对策[A];中国犯罪学研究会第十二届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3年
3 王名湖;王茜;;湖南省黑恶势力犯罪及其控制[A];中国犯罪学研究会第三届会员代表会议——暨第十一届学术研讨会会议论文[C];2002年
4 陈勇;;黑社会性质组织的特征与组织、领导、参加黑社会性质组织罪[A];当代法学论坛(二○一○年第3辑)[C];2010年
5 赵延波;;论黑社会性质组织的特征[A];“严打”政策法律问题研究[C];2002年
6 张雯;李雯佳;;贵州省黔西南州未成年人参与黑恶势力犯罪调查报告[A];当代法学论坛(二○一○年第2辑)[C];2010年
7 郑凯;;反“黑恶势力”的基础:建设和谐社会,消除“黑恶势力”的社会关系资本[A];和谐社会 价值·政策·制度——上海市社会科学界第四届学术年会文集(2006年度)(政治·法律·社会学科卷)[C];2006年
8 蔡富生;赵立源;;苏南地区黑恶势力犯罪现状——对24例黑恶势力犯罪团伙的剖析[A];犯罪学论丛(第二卷)[C];2004年
9 杜震华;;襄樊市打击黑恶势力的实践与思考[A];中国犯罪学研究会第十二届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3年
10 周雪华;邹s,
本文编号:2482188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falvlunwen/fanzuizhian/248218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