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法律论文 > 治安法论文 >

当前我国青少年犯罪的特点和对策

发布时间:2019-08-24 10:29
【摘要】:正青少年犯罪一直是现代各国政府和有关国际组织关注的重点问题之一。在我国,青少年犯罪除受青少年自身具有的带有普遍性的生理、心理特点影响外,还深受我国社会转型时期各种负面效应的影响。青少年犯罪自二十世纪八十年代初以来有逐年上升趋势。
[Abstract]:Juvenile delinquency has always been one of the key issues concerned by modern governments and relevant international organizations. In our country, juvenile delinquency is not only affected by the universal physiological and psychological characteristics of teenagers, but also deeply influenced by various negative effects in the period of social transformation in our country. Juvenile delinquency has been on the rise year by year since the early 1980 s.
【作者单位】: 中央政法委员会;
【分类号】:C913.5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2条

1 平玉权;青少年犯罪与家庭[J];家教指南;2005年01期

2 卡尔纳,张美英;德国儿童违法行为与少年犯罪的对策[J];中外法学;1995年05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田相林;简论经济犯罪的特点[J];安阳师范学院学报;2000年03期

2 蒋小燕;;浅议网络犯罪的原因[J];湖北社会科学;2006年04期

3 姚建银;秦冠英;;对当前我国青少年犯罪问题的研究[J];法制与经济(上旬);2011年12期

4 李明琪;;对犯罪概念的再认识[J];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年06期

5 肖剑鸣;郑赛花;;“入世”冲击下我国犯罪形态的现代演进[J];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年05期

6 罗致;肖进;;构建和谐社会与流动人口犯罪预防[J];江苏警官学院学报;2006年06期

7 吕冀平,丛艳华,范丽霞;网络犯罪成因及对策研究[J];哈尔滨学院学报(社会科学);2003年07期

8 方海明;谢科可;;检察机关在预防未成年人犯罪中的对策研究——以湖州市检察工作情况为视角的实证分析[J];中国检察官;2010年19期

9 刘松;从微观层次看贪污贿赂犯罪产生的原因[J];吉林公安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1年03期

10 刘红;田园;;环境犯罪之预防[J];吉林公安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9年05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条

1 李明琪;;对犯罪概念的再认识[A];中国犯罪学研究会第十四届学术研讨会论文集(下册)[C];2005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2条

1 高维俭;刑事三元结构论[D];北京大学;2004年

2 艾晶;清末民初女性犯罪研究(1901-1919年)[D];四川大学;2007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赵雪飞;盗窃罪犯罪对象研究[D];郑州大学;2010年

2 金磊;试论我国最低刑事责任年龄的降低[D];西南政法大学;2011年

3 康家盛;论盗窃犯罪情景预防[D];湘潭大学;2011年

4 李哲;控制高科技犯罪的技术合理性反思[D];河南师范大学;2011年

5 王泽华;关于云霄生产、销售假烟问题的调查与思考[D];厦门大学;2001年

6 刘家胜;挪用公款罪研究[D];苏州大学;2002年

7 金晨曦;合同诈骗罪研究[D];苏州大学;2002年

8 张惊雷;繁荣背后的优思[D];湘潭大学;2002年

9 刘沫茹;论中国社会转型期的犯罪预防[D];哈尔滨工程大学;2001年

10 刘彦东;遏制当前我国突出刑事犯罪的管理对策研究[D];郑州大学;2003年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宋钧;;对当前我国青少年犯罪问题的思考[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下半月);2002年06期

2 郑列;马方飞;;论青少年犯罪之社区预防[J];青少年犯罪问题;2007年05期

3 刘叶;;浅谈青少年犯罪的预防[J];宁夏教育;2007年Z1期

4 张吾伟;;浅析青少年犯罪[J];魅力中国;2008年16期

5 王旭彤;;加强法制教育 谨防青少年犯罪[J];新课程(教研);2011年02期

6 曾薇薇;学校如何构筑预防青少年犯罪的“防火墙”[J];湖南教育;2002年15期

7 胡俊文;;青少年犯罪心理原因剖析及教育对策[J];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2006年10期

8 陈厚杰;;剖析青少年犯罪的诱因及解决措施[J];新课程(教育学术);2010年12期

9 宋秀英;季玉然;于晓辉;;青少年犯罪心理成因及预防措施[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10年21期

10 ;加强法制教育 预防青少年犯罪[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下半月);2001年05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王佩丽;;构筑预防青少年犯罪体系的实践与思考[A];建国60年陕西教育30年法制建设理论研讨会获奖论文[C];2010年

2 孟永辉;;浅谈如何加强中小学生素质教育预防青少年犯罪[A];建国60年陕西教育30年法制建设理论研讨会获奖论文[C];2010年

3 余书升;;加强中小学生素质教育 切实预防青少年犯罪[A];建国60年陕西教育30年法制建设理论研讨会获奖论文[C];2010年

4 荣德昱;钱永祥;;试析恢复性司法在我国青少年犯罪矫治中的实践与探索[A];和谐社会建设与青少年发展研究报告——第三届中国青少年发展论坛暨中国青少年研究会优秀论文集(2007)[C];2007年

5 朱凤翔;陈肃宏;;教师在预防青少年犯罪中所扮演的角色[A];全国教育科研“十五”成果论文集(第一卷)[C];2005年

6 吴霞;;青少年犯罪问题研究[A];中国犯罪学学会第十八届学术研讨会论文集(上册)[C];2009年

7 伍大荣;;筑好预防青少年犯罪的两道防线[A];湖南省犯罪学研究会第八次学术研讨会优秀论文集[C];2008年

8 赵天庆;;青少年犯罪的原因及预防对策[A];推动律师参与未成年人保护工作会议暨未成年人保护专业委员会2004年年会论文集[C];2004年

9 杨道琴;;让未成年人远离犯罪[A];全国教育科研“十五”成果论文集(第四卷)[C];2005年

10 刘宏伟;;从家庭教育入手预防青少年犯罪[A];中国犯罪学学会第十八届学术研讨会论文集(上册)[C];2009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启东市检察院 徐黄凯;预防青少年犯罪的建议[N];江苏法制报;2008年

2 《青少年犯罪研究》杂志主编 牛凯;预防青少年犯罪与社会和谐发展[N];人民日报;2011年

3 朱明珠 沙艳秋;青少年法制面对面活动举行[N];镇江日报;2008年

4 本报驻柏林记者 柴野;德国如何预防青少年犯罪[N];光明日报;2004年

5 杨维汉;预防青少年犯罪须“三位一体”[N];四川政协报;2004年

6 ;德国三位一体预防青少年犯罪[N];中国社会报;2004年

7 咸阳市渭城初中 耿航;多管齐下 共抓共管[N];陕西科技报;2009年

8 河南省西华县 刘源 春灵;运用综合手段 预防青少年犯罪[N];人民政协报;2010年

9 本报记者 吴杰文;法制教育要从娃娃抓起[N];潮州日报;2010年

10 本报深度报道组记者 宋广玉;关注“青少年危险行为”[N];南京日报;2010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房绪兴;刑罚制度的历史阶段演进[D];中国政法大学;2006年

2 黄广进;论刑事责任的根据[D];西南政法大学;2006年

3 郑伟;法社会学视野中的刑罚理念及制度[D];吉林大学;2006年

4 黄维民;国有企业高管人员犯罪控制实证研究[D];西南交通大学;2007年

5 朱琳;法国刑事政策研究[D];中国政法大学;2008年

6 徐久生;刑罚目的及其实现[D];中国政法大学;2009年

7 赵亮;当代中国社会转型时期的刑事政策调整[D];吉林大学;2008年

8 李元鹤;刑事政策论纲[D];西南政法大学;2008年

9 黄立;刑罚的伦理审视[D];湖南师范大学;2004年

10 黄华生;论刑罚轻缓化[D];中国政法大学;2004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张曼;预防青少年犯罪中的思想政治教育对策研究[D];吉林农业大学;2011年

2 陈洁;预防青少年犯罪教育研究[D];曲阜师范大学;2011年

3 周芳;学校社会工作视野下的预防青少年犯罪行为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12年

4 张慧凡;犯罪亚文化与青少年犯罪[D];华东政法大学;2008年

5 薛云斋;构建和谐社会进程中青少年犯罪预防的新途径[D];山东大学;2008年

6 全波;我国少数民族青少年犯罪及其预防对策[D];中央民族大学;2009年

7 陈卫;社会支持与青少年犯罪预防的研究[D];中国政法大学;2009年

8 张叶航;唐代未成年人保护制度探析[D];复旦大学;2012年

9 王志强;预防犯罪的实证化博弈分析[D];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2003年

10 刘勇;对我国非行青少年适用保护处分的构想[D];吉林大学;2007年



本文编号:2528904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falvlunwen/fanzuizhian/2528904.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0a3c4***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